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冷战后,东南亚地区地缘政治关系日趋复杂,中缅边境地区安全局势变得扑朔迷离.以国家总体安全观为视域对21世纪以来中缅边境地区跨境教育实施情况予以审视,其存有的教育主体流向随意、教育体系不全等安全隐患不容忽视.中缅边境地区跨境教育呈现的"游离"之态,与中缅边境地区跨境教育发生的地域历史、主体特点、地缘关系密切相关.中缅边境地区跨境教育作为"民心相通"工程重要措施,须贯彻陆地边疆软治理理念,构建教育主体流向监管体系;发掘跨境民族认同正向价值,构建"教育共同体"认知基础;着力文化软实力建设、系统推进教育体系发展.  相似文献   

2.
布朗族是云南特有民族、跨境民族以及全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普遍信奉民间信仰和南传上座部佛教,与缅甸等东南亚国家的布朗族长期保持着密切联系和友好往来。运用民族学田野调查方法,通过对西双版纳勐海边境地区中缅两国布朗族在宗教节庆、佛爷修行、跨国婚姻、边贸合作等方面交流互动的考察发现,布朗族边民之间频繁的跨国流动和宗教文化交流,一方面对边境地区的民族团结、文化传承以及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起到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给我国边疆的社会和谐与国家安全带来诸多挑战。因此,加强中缅边境地区的宗教事务管理,构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跨境民族地区的国家认同建设,对维护边疆稳定与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跨境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是铸牢边境地区国家认同的根本保障,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支撑。当前,跨境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不仅在思政融合教育理念、信息化教学能力、多元文化资源整合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而且存在教师队伍配置机制单一等现实问题。破解跨境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困境,不仅需要牢固树立思政融合教育理念,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而且需要整合多种文化资源,实现跨境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队伍配置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4.
袁阿会  李向东 《职教论坛》2015,(8):29-32,65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强大后盾。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职业教育软实力是职业教育的精神性内隐存在,而职业教育文化软实力则是职业教育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审视我国职业教育的历史发展,职业教育中的文化软实力内涵应该是国家或民族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认知与思想理念,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则是其表征文化。我国职业教育文化软实力存在发展困境:缺乏自身的特色理念文化;内外部动力机制不协调;职业教育文化发展途径缺乏有效性。职业教育文化软实力必须实现突破——发展具有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文化软实力:形成正确合理的职业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建设内外统一的动力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发展职业院校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5.
西藏拥有很长的边境线,少数民族散居于此,边境局势复杂。西藏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后,要稳定边境地区,从长远计,必须发挥国门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如此才能紧紧抓住边境地区民族学生的教育主权,为国家培养爱国守土的边境公民,实现教育兴边稳边。因此,必须迎难而上,因地因时因势施策,办好西藏国门教育:一方面抢占教育主动权,维护我国边境地区教育安全以保障我国的文化安全;另一方面主动出击,对外输出我国的文化元素,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筑牢我国西藏边疆的精神长城。  相似文献   

6.
跨境民族青少年国家认同关涉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团结进步,历来受到高度重视.近年来,跨境民族青少年国家认同度得到提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得以增强,但面临着边境地区"相对封闭性"与"全方位开放"的复杂性,跨境民族"情感亲近"与学校教育"隐性排斥",学校国家认同教育偏差与民族文化传承不足,特殊的家庭问题与家庭教育缺位冲击或弱化国家认同等困境.为此,应加大社会支持,保障跨境民族青少年权利;坚持学校主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和谐共生;注重家庭培育,营造稳定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形成多维联动、协调有序的强大合力来增强国认同.  相似文献   

7.
西双版纳勐腊县中老边境地区民族多元、文化多样,实为同一民族却分属不同国家的跨境民族,交往密切且形式丰富。在全球化、现代化情境下,互为"文化备份"的跨境民族及其之间的族群互动将有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该地文化多样性的存续。  相似文献   

8.
教育安全是国家安全不容忽视的一部分,而边境教育的安全则是教育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客观把握边境教育安全的状况、存在的问题,课题组先后对云南省多个边境县市开展了为期近3个月的调研。结果表明:我国边境地区的义务教育事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学生、家长对国家、民族、文化的认同度较高,但是仍存在着对国家认同教育重视不够、学校教育脱离边疆实际、办学质量不高以及忽视相邻国家教育发展对我国边境地区教育产生负面作用等影响边境教育安全的显性和隐性的因素。因此,教育需进一步贴近边境地区区位及多民族文化特色,强化国家认同、中华文化多元一体认同、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强凝聚力、提高边境教育安全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与我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息息相关。开发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对提升我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意义重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文化软实力系统的一个重要构件,是文化软实力的一个现实表征,是文化软实力提升的一个有力手段,具有特色体育休闲效应、生产生活体现效应、民族精神效应和民族文化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10.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这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境界。文化是国家实力的象征和体现。一个民族的复兴,必须有文化的复兴作支撑。增强文化软实力是建设文化强国的有力抓手。  相似文献   

11.
在多元民族一体化的推动下,跨界民族的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跨界民族文化认同也不同程度地显示着国家的软、硬实力。"我国跨界民族义务教育"与"我国文化认同"尽管是两个内涵不同的理论范畴,但二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从相关概念的界定、跨界民族义务教育、跨界民族文化认同方面进行文献综述,试图能找出其中的内在联系,以解决跨界民族教育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跨界少数民族文化认同因其在地缘政治中的特殊性而备受瞩目。艺术是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中最璀璨夺目的一部分,借助艺术教育的方式传承民族文化、增进文化理解,进而实现文化认同,对于提高文化软实力,从而促进边疆地区文化安全有着很大的可操作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对新形势新变化,试从文化安全的角度简要分析艺术教育在云南跨界少数民族文化认同中的作用,以及三种艺术教育途径,以期引起更多学界人士关注这一特殊族群的文化认同问题。  相似文献   

13.
Several education hubs have emerged in Asia and the Middle East in recent years with a specific focus on cross-border higher education. Through considerable efforts in policy planning and generous funding, these hubs aim to transform a country or city into an eminent destination for education, research, and training. The inherent design of these hubs raises many questions about higher education's contribution to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s large numbers of local and foreign actors congregate. Specifically, some education hubs are leveraging cultural heritage and colonial legacy as an instrument of soft power by emphasising shared cultural identities and values. By engaging in cultural diplomacy, education hubs seek to exert influence on the international stage. However, assumptions about shared identities and values as well as the prevailing political climate of the local society present serious challenges for policy implementation. Alternatively, an education hub can also engage with international actors based on an enduring faith in the venture of science to propel the knowledge economy – another kind of norm that underpins soft power. This paper compares Malaysia, Singapore, and Hong Kong as education hubs that engage in soft power and cultural diplomacy.  相似文献   

14.
文化软实力、文化产业与精品创作是相辅相成的三个概念,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时代命题要求我们必须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推进文化产业的全面建设和快速发展。一个民族的文化实力从根本上决定着这个民族的强弱兴衰。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偏弱偏小,程度粗放和原始。为了切实推动文化产业的建设和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住改革是文化发展的动力,创新是文化建设的灵魂这个最基本的原则和道理,强调文化创新,打造电影精品。  相似文献   

15.
黑衣壮的干栏式建筑是少数民族典型建筑,承载着历代黑衣壮人的物质、精神和价值追求,构成了一种民族特有的文化形态,是自然与人文互动共生的缩影.以干栏式建筑为载体的干栏文化是具有本土性、民族性和发展性的重要教育资源,其价值主要体现在民族认同、品德教育、建筑借鉴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傈僳族人口分布主体在云南省,在东南亚地区也有分布。20世纪上半叶基督教传入境内傈僳族地区以来,对傈僳族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傈僳族的跨境居住格局及境内外基督教的互动传播深刻改变、重组着傈僳族的社会文化结构,尤其对族群文化认同与口头传统传承提出了严峻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7.
论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改革中的权力下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程管理中的权力下放程度是一个国家教育民主化的体现。课程管理体制的选择与采纳,主要取决于该国现行政治制度及其运行机制、意识形态和民族文化传统、教育传统的影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改革中的权力下放,其要求是合理的,也顺应了国际课程改革发展趋势,但由于上述因素,其下放程度却是有限的。对此问题,我们应当循序渐进,逐次推进,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容易出现一放就乱的局面,影响基础教育的正常运作。  相似文献   

18.
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边境贸易日益红火。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步伐的加快,中越边境贸易的地位不容忽视。通过对中越传统文化的共性及不同点进行分析,在客观分析传统文化交流与边境贸易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发展边境文化教育产业、对边境地区民族教育实施特殊优惠政策、增加政府组织的文化教育交流活动、增加民间文化交流宣传活动、保护边境地区生态环境等更有利于中越边境贸易发展的文化交流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