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宾老师作文讲评中的一个细节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感觉她指导得特别到位,特别好。她上的作文课是《给文具设计名片》。当堂讲评时,一个学生读他写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句:“铅笔的头上有一个红色的东西,可以用来改正错字。”老师马上说“:这句话好吗?怎样写更好呢?”一个学生说“:在‘东西’后面加上‘那是橡皮’。”另一个学生说“:铅笔头上有一个红色的帽子。”老师说“:很好!把‘东西’改成帽子就更清楚、更形象了。”这时又有学生举手,老师让他回答。他说“:还可以‘把一个’改‘成一顶’。”又一个孩子也迫不及待地举手:“老师,可…  相似文献   

2.
教苑茶座     
幽默与漫画教师说吻一位大学教授给学生讲道:“古时候‘吕’是接吻的意思,口对口,很形象。”一学生问:“如果‘吕’是接吻的意思,那么小品的‘品’是不是三个人在一起接吻?”教授正待发怒,又一个学生站了起来:“我看‘品’还好解释,兵器的‘器’呢?是不是四个人在一起和狗接吻?”全班笑成一团,教授摔书而去。文明用语老师批阅小新的周记,周记里写道:“考试不及格,我说是爸爸遗传造成的,爸爸骂我‘嘣嘣’!”“嘣嘣”究竟是什么意思?老师大伤脑筋,于是把小新找来问。小新说:“老师让我们文明用词,写‘放屁’不太文明,所以用了‘嘣嘣’替代。”…  相似文献   

3.
山里很少有鸭子,我以前就没有见过。可当上老师后偏偏“碰到”了“吃鱼”的鸭子。记得我在站讲台不久的一节语文课上,当着全班学生的面“纠正”了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一个“病句”:“有位同学的作业中写了这样一个句子,‘一只鸭子一伸脖子,把叼起的小鱼吞吃下去’。这是...  相似文献   

4.
范老师把小怡、小海叫到办公室,对他们说,上次我们讨论了“把每句话写生动形象”。今天,我们研究一下“怎样写好每一段话”。范老师说:一个简单的意思,只用一句话就可以表达清楚了。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意思,就要用许多句话才能表达清楚。那些共同表达一个比较复杂的意思的句子,互相连接,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段落”。段落一般简称为“段”。  相似文献   

5.
一、问字“老师,‘恐惧’这两个字怎么写?”一位老师在操场上匆匆走过,一位学生追在后面问。“就是‘恐怕’的‘恐’,‘工具’的‘具’加个竖心旁。”“老师,‘恐惧’两个字怎么写?”在另一个场合,又一位学生问。“‘巩固’的‘巩’加个心字底就是‘恐’,‘惧’就是‘具体’的‘具’加个竖心旁……”这是笔者有意安排学生做的一次“问字”游戏。在教师潜意识主导下,“脱口而出”回答学生。从学校领导,教研员,语文、数学等不同专业与岗位的十多位老师的回答,只有两次的答案里有“恐龙”的“恐”。答案无所谓正确与错误,但“‘恐龙’的‘恐’,…  相似文献   

6.
第一幕:小学背景:一间简陋的教室,一面庄严的国旗,两侧端正地写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生:“请问老师,‘团结’是什么意思?”老师:“‘团结’是互相合作,上下一心的意思,就像我们的祖国,是56个民族团结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7.
听课时,一任课教师在指导学生用“计较”造句时学生造出了这样一个句子:“李伟就打坏了一块玻璃,我们别与他计较”。老师听后一愣,接着问学生这个句子意思对不对?不少学生认为“计较”意思正确,老师接着追问:这个句子好不好?学生分析后一致认为,虽然“一块玻璃”不值多少钱,但损坏了集体利益“别计较”不对。老师接着引导学生把这个句子改一改,学生改出了“李伟打坏了一块玻璃,已经赔偿了,我们不要再与他计较了。”“李伟无意打坏  相似文献   

8.
毛主席教导我们:“我们的要求则是政治和艺术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写文章固然要做到这种统一,分析课文,也要尽可能做到这种统一。我在教初一语文《一块银元》时,就是这样尝试的。现举教学这一课的四个破折号为例做一说明。 例如:“李三刀进门就说:‘你们娘儿几个怎么到这庙里来住呀!——住也可以,得多少花点钱!’”我先引导学生理解破折号前句的意思,是说“你们不准在这儿住”,句末用了个“!”,表示李三刀当时态度很凶。我再引导学生理解破折号后句的意思,是说“可以住,要给钱”,句末又用了个“!”,表示重音落在“钱”上。前后句意思不同,中间用这个破折号是“表示转折作用”的。然后我启发学生思考:这里为什么不写李三刀一闯进门就要钱,而且在“不准住”和“可以住,  相似文献   

9.
不久前听了一节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课堂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爽’字,你认为这个字该怎么写呢?”老师的话刚讲完,学生就纷纷行动起来,有的查字典,有的翻开语文书,在书中寻找答案,有的用小手比画着,有的用笔在纸上练写着……不一会儿,学生的小手陆续举了起来。“老师,我知道了‘爽’是这样写的。(学生按笔顺书写爽字)”老师进一步问道:“你怎么知道是这样写呢?”“因为,我们书中就是这样写的。”学生十分肯  相似文献   

10.
一位初中语文老师讲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课堂上,有几个学生在看课外读物。为了"敲一敲"那几个学生,老师蹑手蹑脚地走到其中的一个学生跟前,说:"请你上黑板去,把‘岸芷汀兰,郁郁青青’中‘郁’的繁体字写出来!"学生怎么说也不愿上去。理由是"实在写不出来"。于是,老师批评了几个不认真听课的学生。接着,一个箭步走上讲台,拿起粉笔在  相似文献   

11.
有一位老师要学生用“因为……所以……”关联词造句,有个学生写了一个这样的句子:“因为我爱学习,所以我一定要把学习搞好。”老师批改时,就用红笔在句子下面划了一道线,还打了批语:“此句不通,另作。”“另作”两  相似文献   

12.
正杜老师:我们使用人教版教材,在学习第26课《开国大典》时,学生向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在第13自然段中有一句话:"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这个句子里,前面写了"差不多",后面又说"都",这是病句吗?学生真是太仔细了!我也觉得句子有问题,  相似文献   

13.
让中年级的学生用词造一个句子,写一个句子,或许他们非常轻松;让他们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来写句子或许也很容易;让他们用扩句、分解主要动作把一个句子写具体甚至生动形象一些,似乎也难不倒他们。可是让他们写一段话,写一篇小短文,便显得力不从心,困难重重,以至于,很多老师在他们的作文本上常常写上“内容不具体”“、语句不通顺”这样的话。在中年级的起步阶段,我认为:放胆要适度,自由也要有度,应适当让学生领会一些连句成段的方法,努力做到作文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更好地表达意思和情感。按写作顺序、逻辑关系、观察顺序的连句成段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在给学生朗读金波爷爷写的《尖尖的草帽》: "我停住脚步.我在草帽下微笑着.我等待着它落在我尖尖的草帽上." "老师,老师,我觉得作者多写了几个‘我’字,可以把后面两个‘我’字删掉."宾相凯打断了我的朗读. 许多同学都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是啊,老师您说过的,一句话里有一个主语在前面就可以了,这里都有三个‘我’了."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 教了小学语文课本第十一册基础训练2第四题破折号的三种用法后,我让学生质疑问难。有一位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训练动物是很有意思的,——猴子的动作多么像人啊!’这句话中的破折号前为什么要加逗号,而‘大家要保护猫头鹰——捕食鼠类的能手’这个句子的破折前为什么不加逗号?”我查阅了有关介绍破折号用法的许多资料没能解决问题。我不明白破折号前为什么有的语句加点号,有的不加点号;更不明白基础训练2破折号前的逗号该怎么理解。请您在百忙中给予指导。谢谢!  相似文献   

16.
作业本发下来了。咪咪打开作业本,发现很多词语都画上了红线,它们是:很白、很黑、很香、很酸……老师还写上了一句批语:你用了那么多的“很”字,“很”字真的太累了。咪咪不明白老师的意思,就去问老师。老师说:“请你读读这些画线的词组,有什么感觉?”咪咪认真地读了两遍,说:“一篇作文里,用的‘很’字太多了,觉得很单调,而且也不形象。”老师说:“如果把‘很白’换成‘雪白’,‘很黑’换成‘漆黑’,‘很香’换成‘香喷喷’,‘很酸’换成‘酸溜溜’再读读看,感觉又怎样?”咪咪按照老师说的方法读了两遍,恍然大悟地说:“老师,换上了您说的这…  相似文献   

17.
标点符号能辅助语言文字来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实践中,教师如重视标点符号的教学,就能使学生“于无字处见深浅”。有一位教师在教学《瀑布》最后一句“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时,先引导学生理解了句子意思,然后指导朗读,问道:“大家看看,‘烟’和‘雾’字后面用了什么标点符号?”学生齐答:“逗号。”“能不能把逗号换成顿号?为什么?”这一问,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有的说,能换,  相似文献   

18.
造句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础训练,是作文训练的起步,所以指导造句要与作文挂钩,不但要“求对”,而且要“求好”,以充分发挥造句的功能.所谓“求好”,就是所造的句子不但用词准确、句子通顺,而且须意思完整.有思想意义,有感情色彩.例如学生用“显然”造句时,写了这样的句子,“显然这种行为是错误的”.“显然有人动过我书包里的东西了.”这类造句的问题是没有把意思写完整.我便要求学生写出“什么行为”明显错误,“哪个迹象”说明有人动过自己书包里的东西了.这样一添改,句意就完整明白了:“上课吃东西的行为显然是错误的.”“我刚刚放在书包里的笔不见了,显然有人动过我书包里的东西了.”又  相似文献   

19.
快活林     
一题数解老师:四减四等于几?学生:等于八,老师。老师: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学生:你把课桌的四个角砍掉就明白了。责任老师:莫里茨,你来说说,“责任”是什么意思?莫里茨:假设我的裤子有两条背带,现在断了一条,那么所有的责任就在另一条背带上了。·快活林·造句“给我造个句子,在这个句子里必须有个‘糖’字。”“父亲在喝茶。”“‘糖’字在哪里?”“在茶里。”多听少说小明:“为什么耳朵有两个,嘴巴才一个。”爸爸:“这是叫你多听别人劝告,自己少说一些废话。”快活林  相似文献   

20.
时下网络上流行故意写错别字或歪曲字词本意的风气,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小学生的语文水平。一本五年级学生的作文本上,有一段描写流浪狗的句子:“这个小狗浑身都是泥巴,身上有几处已经掉光了毛,头上长着脓疮,真是可爱啊!”老师无奈地解释说:“这个‘可爱’就是可怜没人爱的意思。”一段描写菜贩和中年大婶吵架的文字更是令人看得莫名其妙:“她把手抱在已经发福的肚子上,仰着一张如花似玉的脸唾沫四溅地骂着克扣斤两的菜贩。”老师苦笑:“我问这孩子‘如花似玉’是什么意思时,学生竟然说:‘就是形容人很丑,如花椒,似芋头的意思。’”还有一道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