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尝试使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纳米ZnO作为光阳极制作染料敏化薄膜太阳电池,并讨论了电池的性能,与染料敏化纳米TiO2薄膜太阳电池作了比较,探寻利用纳米ZnO薄膜半导体材料作为光阳极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室温下测量了以蓝宝石为衬底的ZnO薄膜的吸收光谱以及发光光谱,通过光谱来了解样品的结晶状态和发光特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有限差分法对脉冲激光沉积(PLD)技术制备ZnO薄膜过程中等离子体在等温和绝热两个阶段的速度演化进行了模拟,并给出了其中主要粒子在空间的具体演化规律,对等离子体在空间膨胀的物理机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采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在不同氧分压条件下制备了氧化钨薄膜,并对薄膜进行了热处理.通过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能谱(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紫外-可见光谱(UV-VIS)等手段表征了氧化钨薄膜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化学组成以及透射率.结果表明:沉积所得氧化钨薄膜均为无定形结构,经400℃热处理后转变为单斜晶体结构;薄膜表面形貌受氧分压和热处理影响较大;沉积所得氧化钨薄膜的化学分子式应为WO3-x形式,热处理使得薄膜的成分趋近于WO3;薄膜颜色随着氧分压的增加逐渐变浅,当氧分压达到0.2Pa以上时,薄膜呈现完全透明.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纳米光催化剂半导体的基本原理及光催化材料体系的研究进展;并从光催化材料体系的氧化物、氮化物以及磷化物产生光生电子-空穴对的环境和抑制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出发,提出了提高光催化材料性能的几种途径:过渡金属掺杂和非金属掺杂、半导体复合、表面负载、表面光敏、贵金属沉积、外场耦合等.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一种简便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点薄膜的合成方法.首先制备了具有有序纳米凹坑阵列的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然后在模板表面真空蒸镀金属薄膜,对所制备的金属薄膜进行氧化处理,得到了具有有序纳米点阵列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点薄膜.纳米点的直径约为100 nm,高度约为45 nm,以六边形有序排列,密度约为2×1013个/m2.  相似文献   

7.
在无水溶胶凝胶法基础上,以Fe3+盐为铁源,添加聚乙二醇-400作为表面活性剂,制备了掺杂钴的LiFePO4/C正极材料(LiFe1-xCoxPO4/C,x=0,0.05,0.1)。并通过XRD、SEM、恒流充放电等方法研究了不同钴掺杂量对LiFePO4/C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焓方法对Nd:YAG脉冲激光导致的不锈钢材料表面熔凝过程的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结合材料的结晶动力学和快速凝固理论,对材料微结构演化的几个重要参数,包括凝固速率、冷却速度和界面温度梯度做了估算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N2气氛和600℃基体温度下交替溅射Ti和Al靶并通过沉积过程中Ti和Al原子间的互扩散制备了(Ti,Al)N纳米晶薄膜.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纳米压痕技术研究了薄膜的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Ti,Al)N膜具有细小、致密和光滑的表面结构.在交替沉积过程中Ti原子会被较小的Al原子取代,形成面心立方结构的(Ti,Al)N薄膜,并存在(200)面择优取向.与TiN薄膜相比,(Ti,Al)N薄膜的晶粒尺寸和晶格常数均有所下降;(Ti,Al)N薄膜的硬度H明显提高,而弹性模量E却稍有降低,其结果使H3/E2比值大幅提高,薄膜的抗塑性变形能力增强.(Ti,Al)N纳米晶薄膜的高性能主要归因于固溶强化机制.  相似文献   

10.
采用升华法制备出ZnO晶体,并对其XRD图谱和拉曼图谱进行了研究分析。测得的XRD图谱显示在2角为34.5602°处的(002)面的谱峰尖锐,半高宽为0.1771°,说明ZnO晶体沿c轴择优取向,晶体质量良好;拉曼图谱的特征谱出现在437处,表明晶体的定向生长,表征了ZnO晶体的特征。对晶体的测试和分析表明采用升华法,并且合理地控制参数,能够生长出高质量的ZnO晶体。  相似文献   

11.
1 表面特性简介 为什么有些昆虫能在水上行走而不会沉下去呢?为什么有的时候水在玻璃上抱成珠而有时会扩展成薄膜?为什么水在细管中会爬高?为什么用肥皂水可以吹泡而用自来水却不可以?本文将说明,每种物质的表面都有自己的特性,这些表面特性是造成这些奇怪现象的原因。不仅如此,表面还是不同物质相互接触的地方。简言之,表面特性是如此特别和重要,以至于自成一个科学分支——表面物理学,专门研究物质的表面特性的科学。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共沉淀法和浸渍法合成掺杂钾的镁铝水滑石氧化物(K-MgAlO)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其进行分析表征,并在固定床反应器上通过程序升温试验对模拟柴油车尾气中污染物转化的催化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K掺杂量为7%时,K以高度分散的颗粒散布于MgAlO表面;在K-MgAlO的作用下NO、CO和C3H6的转化率达到80%时其对应的温度分别为343、335和298℃,碳烟的起燃温度从380℃降低到253℃。因此,掺杂钾的MgAlO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优于MgAlO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四效催化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文章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对自洁净玻璃的研究现状,对自洁净玻璃的研制方法、步骤进行了说明,对自洁净玻璃表面纳米氧化物薄膜的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状况进行了综述,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文章应用Ginzburg-Landau-Devonshire(G-L-D)理论,引入物理参量a(描述两种铁电薄膜物理性能差异大小)来探讨含有表面过渡层且由两种不同铁电材料构成的铁电双层膜体系的特征,进而对铁电体薄膜的平均极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当温度一定时,由于两个铁电层间界面耦合的变化,铁电双层膜的平均极化将随着参量、,界面耦合系数以及双层膜的厚度L的增大呈现出增大或者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直流磁控溅射法制备的Au/Nicr薄膜为研究对象,采用扫描电镜(SEM)和扫描俄歇探针(SAM)分析了真空和大气环境下350℃20min热处理后,Au膜表面结构及化学组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智能材料与界面材料有机结合,赋予界面材料智能特性将是研究智能材料的一个新领域. 通过水溶液以及低温水热合成方法,我们分别制备了氧化锌以及氧化钛一维无机半导体纳米棒薄膜。结合它们特殊的微观/宏观表面几何结构以及表面紫外光敏感性,在紫外光以及暗处保存的交替作用下,我们实现了表面超疏水以及超亲水的可逆转变性能。在这里,我们还讨论了一维纳米材料表面浸润性可逆转变的机理。这一原理可以拓展到其它具有类似纳米结构和外场相应性的纳米表面中。这些具有智能相应性的材料具有极其重要和广泛的工业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探讨纳米氧化锌(ZnO)对体外培养的人肺腺癌细胞A549的生物学效应。使用原子力显微镜(AFM)、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仪(XRD)研究纳米ZnO颗粒物的理化性质。然后,使用0mmol/L、0.1mmol/L、0.5mmol/L、1mmol/L、5mmol/L、10mmol/L的纳米ZnO处理体外培养的人肺腺癌A549细胞,MTT 法测定细胞生长活性。并且测定1mmol/L 纳米ZnO染毒24h后细胞培养液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和胞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的含量。使用透射电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的情况。荧光染色检测细胞产生活性氧(ROS)的生成。实验所用的ZnO纳米颗粒为长75 nm、直径20nm的针状纤锌矿晶体。细胞实验结果表明,纳米ZnO颗粒对A549细胞的生长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培养液上清中LDH活性显著升高(P < 0.05),胞内CAT活性显著下降、MDA含量显著升高(P < 0.01),但SOD活性下降不明显。荧光染色检测发现染毒后A549细胞出现细胞凋亡,而且细胞内ROS的生成与纳米ZnO存在剂量-效应关系。结论是纳米氧化锌诱导人肺腺癌A549细胞产生活性氧,引发细胞凋亡,并产生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第一性原理的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分析了纯锐钛矿TiO2及Zr、Nb单掺杂和共掺杂锐钛矿TiO2等四种晶体模型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研究发现,掺杂对TiO2的电子结构带来了影响;Zr 4d杂质态与价带杂化叠加,Nb 4d杂质态发生能级分裂,对能带带来较大影响;Zr掺杂TiO2的吸收带边出现轻微红移,Nb掺杂和Zr-Nb共掺杂TiO2发生轻微蓝移。  相似文献   

19.
利用极性晶体中慢电子的运动规律提出基于BCS机理的分析模型.分析发现,掺杂导致铜氧化物的费米面电子分为低能费米电子和高能电子,并产生快电子效应.欠掺杂区高能电子与晶格振动发生作用形成赝隙,费米电子与晶格作用形成超导隙.赝隙和超导隙的竞争平衡导致欠掺杂区超导隙2Δ0和κBTc比值与高能费米电子速度v*F成正比,与费米速度vF成反比.掺杂量(x)与高能费米速度(v*F)相图是解释高温超导相图的基础.利用模型和(x-v*F)相图能够对欠掺杂区赝隙温度、能隙与κBTc比例随掺杂量增加而线性下降的现象给出简单解释,即最佳掺杂区2Δ0和κBTc比值为7.6、过掺杂区为4.3的常数.显示系统随掺杂量增加由"非传统"行为向接近传统行为再到金属行为演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具有可见光响应的硫掺杂、氮掺杂以及硫氮共掺杂纳米二氧化钛,并测试其光催化活性.产物用X-射线衍射(XRD)、紫外漫反射光谱(UV-vis DRS)、N2-吸附脱附曲线(BET)、透射电镜(TEM)等进行分析表征;利用SGY-Ⅰ型多功能光反应仪进行光催化活性测试.实验研究发现,离子掺杂提高了催化剂对紫外光的吸收,而且将光吸收范围拓展到可见光区;掺杂没有改变产物的晶相;掺杂TiO2的光降解效率高于纯TiO2,其中以在550℃下焙烧制得的S,N-TiO2催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