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维舟 《师道》2023,(5):53-55
<正>父亲是个读书人,他有一个木制书箱,但里面没有多少书。回想起来,在他为数不多的那些书中,有一套五卷本的《毛泽东选集》,用红色塑料封套做封面,很厚实,是他参加什么活动得的奖品。在他生活的年代,获得这么一件奖品,应该是很光荣的事吧。箱子里有一本封面都磨损了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繁体竖排。小时候,我只看了前面几个章节就没耐心再看下去了。那些字,连蒙带猜还是读不顺溜,渐渐地败了我读书的兴致。父亲还有读书时留下的一本《文学》,里面有许多好看的文章,吸引我常带在身边反复读,也算是给少年的我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相似文献   

2.
孟:全世界平均每年每人读书量最大的民族是犹太人,为64本;美国现在正在开展平均每年每人读书达50本的计划。而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九年期间学生课外读书量要达到400万字,如果每本书以10万字算的话,那么九年的读书量也就是40本,平均每人每年读书不足4.5本!向阳,据我所知,你是一位爱读书,而且读过许多书的校长。请问你一年读了多少本书?请谈一谈你的阅读心得。  相似文献   

3.
我班有一位“懒羊羊”,说起这名同学.教师们对他的评价可多了,但归纳起来都离不开一个“懒”字,爱迟到,常捣乱,不读书,毛病多多,一个地地道道的“懒羊羊”。我决定给这只“懒羊羊”塑身。  相似文献   

4.
书是我们的朋友 ,谁拥有多少本好书 ,谁就拥有多少个好朋友。读书能使人聪明 ,读书能提高人的品位 ,读书能改变人的命运 ,创造亮丽的人生。记得小时候 ,爷爷常把我抱在怀里 ,教我说 ,这是吃饭的“吃”字 ,那是衣服的“衣”字 ,渐渐地 ,使我尝到了读书的滋味。每当路上 ,看到有字迹的纸片 ,爷爷就捡起来 ,轻轻放到小河里 ,让水慢慢漂走 ,他不许用有字的纸擦东西 ,默默中 ,使我知道了书的神圣。当我在书桌旁吃东西时 ,爷爷就叫我离开书桌 ,亲切地告诉我 ,不能边看书边吃东西 ,润物细无声 ,使我知道了读书要有一个好习惯。那时 ,我常听大人们讲…  相似文献   

5.
我在南昌二中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三十三年。积三十余年之经验,深切地体会到,作为一个初中语文教师,他的主要任务不在于给学生讲解多少课文,批改多少作文,传授多少语文知识,而在于教会学生读书,以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因为读书能力是一个人成才的重要条件。学生初中毕业后,决不全都升学,有的要参加工作。所以,我们应在初中阶段帮助学  相似文献   

6.
我的孩子很爱读书。5岁半的他认得很多字,理解力也较强。孩子爱读书的良好习惯得益于我们从小对他的培养和熏陶。早在孩子一岁的时候,我们就常给他买书,主要是想让他从小就拥有自己的书籍。那时候,  相似文献   

7.
你可真爱读书啊!好像陀思妥耶夫斯基小时候一样。陀思妥耶夫斯基从小就非常喜欢读书。后来,他进了陆军工兵学校,可是,他仍然爱读书。17岁时,他在升级考试中落榜我不仅要读书,还要自己动手写小说哩!啊,这真是杰作!24岁时,他发表了《穷人》,这使当时著名的评论家别林斯基都感到吃惊。1849年,他被牵扯到一个案件中,被判处死刑。可是,临刑之前,沙皇突然改变了决定,把他流放到西伯利亚去。于是他过了4年的监狱生活。朋友啊,请给我带一本《圣经》来……历史上不朽的杰作《罪与罚》是什么时候写的呀?1861年发表的《死屋手记》,就是写这一段生活的。…  相似文献   

8.
我从小就不爱读书,长大了依然如此。有一次,我对一位师长说,我这辈子什么事情都不怕,就怕读书。 人为什么要读书?答案可能有很多,不知有多少人同意我的答案:如果一个人想在这个文明社会里出人头地,他就需要熟悉,并能够一定程度上驾驭这个文明社会的游戏规则,而关于文明社会的游戏规则,在理论著述里容量更大。为此,我强迫自己读书,尤其是那些经典的书籍。  相似文献   

9.
我爱艺术,所以我来到烟台艺校;我爱表演,所以我来到影视表演科。是这个“爱”字让我踏上了追求艺术的道路。 当我拖着行李,远离家乡来到这个向往已久的艺术殿堂时,我感觉自己像一只蝴蝶,我的心在飞翔,我在这个神圣的地方自由地挥动着自己还很稚嫩的翅膀,但我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一盏孤灯,一杯香茗,一本好书,就是一个美丽的世界,一个奇妙的幻梦。屋外虽瑞雪纷飞,屋内却春意盎然。爱读书的朋友,你有这样的经验与体会吗?我是有的。每当我读到一篇好文章,就好像有一只小手轻触了心灵中最柔软的部分,泪水禁不住润湿了眼睛。而我,则会把它送给我最好的朋友,对他说:“读一读吧,真的很好!”《晓风时文》这个栏目将紧跟时代潮流,采撷散文精品。希望她能如春之花、夏之雨、秋之月、冬之雪,带给你美的享受,心灵的感动;也真诚地希望读者朋友关注她的成长,不要忘了,有好文章要与朋友一起分享!这次选的一组散文,它们之间有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11.
读书与习惯     
某日与研究生谈读书。有研究生问我读书有什么经验、心得。我说了一句话十个字:“养成好习惯,受益一辈子。”我这里说的“好习惯”不是指要养成爱读书、喜欢书的习惯。作为读书人,爱书、爱读书这是他(她)的本性使然,习惯成自然,因而用不着再说;我所说的“好习惯”,是指在读书过  相似文献   

12.
考虑到学界对“三味书屋”的争议,这一课我特地安排了个性解读。一个学生说“我眼中的三味书:屋是一个读书的天堂。文中写道‘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这个句子中我们可想象出三味书屋有小溪围绕、绿水潺潺。同时文中还写到三味书屋后面有一个园,园中有腊梅花、桂花树等,可以看出这里环境幽雅,适宜读书。”另一个学生说道“我认:为三味书屋是一个枯燥乏味的地方。从文中说‘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可以看出。特别一个‘只’字,说明在三味书屋除了读书还是读书,没有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这能不枯…  相似文献   

13.
蝈蝈的叫声     
在汇文中学读书时,我所学的地理课,都是裴新生老师教的。不仅我一个学生,我们所有的同学都爱听他的课。他高度近视,胸前抱着地球仪、挂图出现在我们教室门口的样子,很像一只袋鼠,常引起我们善意的笑声。讲课时,他爱双手扶在讲台桌上,眼睛不时地望望  相似文献   

14.
爱就一个字     
一首流行歌曲唱道:“爱就一个字,我只说一次。”我要对年轻教师说:“爱就一个字,我不只说一次,而要说很多次”。  相似文献   

15.
我爱艺术,所以我来到烟台艺校;我爱表演,所以我来到影视表演科。是这个“爱”字让我踏上了追求艺术的道路。当我拖着行李,远离家乡来到这个向往已久的艺术殿堂时,我感觉自己像一只蝴蝶,我的心在飞翔,我在这个神圣的地方自由地挥动着自己还很稚嫩的翅膀,但我的心是刚强的,为了心中的那个目标,我会勇敢地顶着风雨奋然前进……  相似文献   

16.
我爱读书了     
我是一个不爱读书的孩子,一看见书就讨厌。妈妈为了让我爱读书,就给我买了许多书。可我还是不爱读书。记得有一次,老师让买几本好书看。妈妈带我去买书时,我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未解之谜》和《一千零一夜》这两本书《。世界上最大的未解之谜》里讲了金字塔之谜、UFO之谜、百慕大三角之谜和野人之谜等。《一千零一夜》这本书,我只看了一个故事,就被吸引了。一位著名作家说:多读几遍,还会发现许多新东西。我把这两本书读了很多遍。还有一次,爸爸和妈妈都不在家,我在家闲得没事干,拿起一本《中国典故故事》看。我正看得津津有味时,妈妈却打…  相似文献   

17.
我的启蒙老师是我的爸爸。爸爸爱读书,一有时间就会拿本书读得津津有味。爸爸不但自己读书还教我读书。 从我小时候起,爸爸就经常到书店给我买拼音图、认字图、古诗图等。买回来以后,用透明胶条把它们粘在墙壁上,然后一个字一个字教我读。读拼音图的时候,爸爸一边教我怎么读,一边教我怎么记住它。  相似文献   

18.
<正>如果读书也能算作是一个嗜好的话,我唯一的嗜好就是读书。——季羡林猜猜我在干什么?我在读书。什么?你说读书如此枯燥?没错,我之前也是这么想的,直到……我光临了他的海洋。那天,无所事事的我漫步于书店里,琳琅满目的书在我的眼前却仿若白纸——你知道我是不爱看书的。随意翻翻书页,却看到一个特别的标题——"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怪了?读书如此  相似文献   

19.
<正>我前两天坐高铁,在车里溜达了一下,想看看有多少人读书。真不幸,我那车厢里就我自己拿一本杂志,剩下的人拿的不是手机就是iPad。那大家是不是拿着iPad看书呢?我过去一看,基本上都在那儿"切西瓜"。虽然看的是一个局部,但是足以说明我们的问题。中国人为什么不爱读书呢?关键是"习惯",而且是被"家长和老师逼得没有了这个习惯"。看外国人带着孩子去买书,46岁的孩子,一进书店自己挑,喜欢哪本买哪本。  相似文献   

20.
<正>"文革"那些年,无情的岁月泯灭了多少读书人的热情与梦想,而我则是例外。在乡镇供销系统当干部的父亲没有为我规划经商的蓝图,他更希望我读书成才。我的第一本书是他送我的《阮氏三雄》,一本在"文革"期间很流行的、描写《水浒传》故事的配图小人书;这本书我每天都看,从三四岁一直看到上小学,爱不释手,也不记得看了多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