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的经济报道受众往往不爱看,这是个老问题。究其原因,就是沿用老手法报道,跟不上时代。那么我们应该跟上什么样的时代,应该用怎样的标准改进报道手法,这是我那几天苦苦思考的问题。我觉得,这个时代就是新闻贴近的时代,平民视角的时代,文风清新可人的时代,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2.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全党新闻宣传的根本任务,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新闻工作要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健康的主流舆论。作为地方党报,怎样使正面报道能够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怎样进一步增强正面报道的社会影响力,如何挖掘正面报道深刻的思想内涵,这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正好的典型报道,不仅能集中反映时代精神、发展潮流,还能够弘扬正气,形成正能量舆论场,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一篇好的典型报道,能产生经久不衰的影响力,有的典型甚至影响着几代人。因此,典型报道历来为党报所看重。典型报道总是紧扣时代脉搏,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挖掘,能够震撼人心、给人启迪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典型经验。在新形势下,如何挖掘先进典型的时  相似文献   

4.
提高媒体影响力,深度报道不可或缺。媒体要探寻发展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把新闻活动融入社会发展进步中。近年来,湖州晚报把深度报道的视角投向"挑战一应战"的社会运动模式,寻找时代正能量,弘扬主旋律。从发展轨迹看问题深度报道应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问题意识。深入事件挖掘真相、寻求社会问题解决之道,是深度报道的使命。改革开放、社会转型产生新的问题,理性看待这些问题,是做好深度报道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中国大陆传播学知识生产场域透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传播学至今尚未在中国的学术场获得足够的地位和尊严,这使得清醒的传播学者更添了几分焦虑。对传播学知识生产活动的反思,可能从如下线路图思考,即,中国的传播学是一个什么样的场域、它位于什么样的社会时空里、有一批什么样的学者,他们通过什么样的渠道、以怎样的手段和方法、研究了怎么的问题、生产出了什么样的知识、并取得了怎样的效果,当中国传播学界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有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那么,创造传播学研究的事业辉煌就有可能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6.
典型报道是对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且有丰富内涵的报道,具有时代先进性特征。我们宣传的典型既要血肉丰满,又要鲜明生动,从而使典型宣传产生更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震撼力,真正起到示范、激励和引导作用。作为一级党报,典型报道必不可少。况且,学习推广先进典型及其经验,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行之有效的一种工作方法。挖掘、宣传典型,更是我们新闻媒体的职责所在。  相似文献   

7.
新闻策划,顾名思义指的是新闻单位按照新闻特有的规律,对新闻报道的题材、报道的时机、报道的方式、传播手段等环节的预先筹划,是对报道什么和怎么报道的思考与设计,说到底是一个报道方式问题。采集的事实是同一个主体,如何采集和报道便成了一个创新地带。一旦发生具有一定新闻价值的事实,只要决定报道,编采人员就要考虑如何选择角度,如何挖掘素材,如何谋篇布局,如何组织报道等。同样的新闻资源,如“两会报道”、“改革开放30周年”“迎接2008北京奥运”等重大的历史性事件,就看新闻媒体有什么样的策划,怎么创新、怎么去独特报道。例如,每年都要进行的两会报道,《经济半小时》的“小丫跑两会”,成为别具特色的一道风景。这与其他媒体千篇一律的歌颂功绩、  相似文献   

8.
当前,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文本挖掘平台的功能优化加快有关内容挖掘的学术论文影响力研究进程,全面梳理基于内容挖掘的学术论文影响力测度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迫在眉睫。通过梳理国内外利用内容挖掘方法测度学术论文影响力的研究,提出从学术、社会和技术3个维度阐述学术论文影响力的内涵。在其基础上,以时间为轴线,重点论述“学术论文影响什么、怎么影响,以及影响程度如何”的相关内容,深入阐述借助内容挖掘技术的学术论文影响力测度指标和方法。目前,基于内容挖掘的学术论文影响力测度还需利用以ChatGPT为代表的文本挖掘平台和数智技术进一步挖掘相关语义特征,深入探究引文背后的影响机制及理论,尝试从学术、社会和技术等维度,词语、句子、篇章等粒度深入文本内容,综合测度论文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重大主题报道是舆论引导的重要手段,具有社会动员和主动协同的功能,可以提高宣传影响力和助力社会治理。融媒体时代下,重大主题报道有必要加强媒体联动,充分发挥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传播优势,使重大主题报道“更鲜、更活”。本文主要介绍重大主题报道和融媒体时代下媒体联动报道的必要性,并结合国内新闻报道实践提出重大主题报道中媒体联动报道策略。  相似文献   

10.
什么样的报道能够长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新闻记者总是在追逐新闻,但当然也希望自己的报道有长久的影响力和价值。历史地看,能够长留在人们心底的报道,一定是准确地叙述事实,勾勒出一个个历史瞬间从而体现出新闻与历史同在,并传神地传递出一个时代的情感和精神追求的。这样的报道,体现共同的价值观,从而具有内在而长久的激励力量。  相似文献   

11.
刊林漫步     
郭梅尼谈人物通讯的采写怎样使人物通讯更有可读性呢? 郭梅尼说:“人物通讯写作要讲究细节、意境、语言、人物性格刻画等等,都对,但这仅仅是可读性的一方面,也就是仅仅解决了‘怎么写’的问题。可读性应包括‘写什么’和‘怎么写’,并且首先是‘写什么’,仅仅看成‘怎么写’是不够全面的。如果你写的内容读者不关心,文采再好也没人看。如果你抓住了时代的‘兴奋点’,时代就会对你的报道产生强烈的反响,就有了可读性。我采写人物,首先考虑这个人是否反映了时代精神。我感到,无论作为一个记者,还是通讯员,都要有一双时代的慧眼,心中要有一杆时代的秤。要把你所  相似文献   

12.
刘晖 《中国记者》2022,(7):110-112
<正>站在熟悉的地方发现新风景,通过适当回望可让新闻故事更有深度。在融媒体时代,记者通过对已报道过的重大新闻题材进行回访,在时代主题下挖掘旧闻的新价值,凝聚共识力量,引发受众共鸣,能够有效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一、精心策划,旧闻新作深度挖掘、引发共鸣所谓回访报道,是指针对曾经报道过的新闻事件或者新闻人物再次进行报道。回访报道需进行全新的议题设置,进一步深度挖掘新闻事件背后的新闻价值,特别是对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容易引起广泛的讨论和强烈的反响。  相似文献   

13.
采写批评报道,对一些记者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难在哪里?难在三点:一是能不能做?决心怎么下?二是用什么形式做?怎样进行选择?三是如何达到最佳效果?运用什么样的方法和艺术?这三个问题中。“用什么形式做”的问题往往会被忽视。作为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批评报道有自己的报道特征及报道形式。研究这些特征及形式,对提高批评报道质量,更好地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提与伤亡重大的地震报道不同,洪灾的一个特点就是来得快去得也快,但内涝严重。虽然记者已尽快赶到现场,但很难见到惊心动魄的洪灾现场,所以媒体记者一般是来看看做一两天的报道就收兵,很难产生有影响力的洪灾报道。这是困扰突发新闻记者的现实命题。经历过后,记者又有怎样的收获,发现了哪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15.
典型报道,是指对具有普遍意义的突出事物的强化报道,是一种对社会能产生持久影响力的报道。这里的典型包括典型人物、典型经验、典型事件以及典型问题。典型是时代的产物,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典型。正面典型人物也就是先进人物身上体现了时代的精神和风貌,他们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回顾我国新闻事业的历史,50年代有关于黄继光、邱少云、孟泰等的报道,60年代有关于雷锋、王进喜、焦裕禄等的报道,70年代末有关于陈景润等的报道,80年代有关于张海迪、蒋筑英等的报道,90年代则有关于孔繁森、韩素云、徐洪刚、徐虎、李素丽等的报道。这些…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更好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弘扬时代的主旋律,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是新闻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在这种形势下,百舸争流,万木竞荣,新闻工作者为此而积极努力,形成了积极的竞争。新闻界的竞争与合作在什么样的状态下发展?对提高宣传效果、促进新闻改革有什么样的意义?新闻媒介应该怎样更好地完善内部机制,提高整体素质?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和手段实现对各新闻媒介的宏观管理?……于是,在各新闻媒介筹划今年发行行动、酝酿明年发展战略之际,本刊记者专程赶往上海,采写了这组报道。  相似文献   

17.
新论     
《新闻实践》2011,(4):77-78
下一个十年传统媒体转型迫在眉睫 传统媒体特别是报纸,目前它到底怎么发展,我们至少要为自己提出四个问题。第一就是要回答一个时代的问题,就是在今天报纸究竟以什么样的方式能继续存在,有那么多的媒体在传播信息,我们不冉是唯一的媒体。第二个解答的问题就是我们还能够保持多少市场的份额,  相似文献   

18.
成就性报道,其选题原则和标准必须是思想性突出、新闻性强、反映社会和时代的亮点.能激起听众的兴奋度和关注度.同时,它还必定是政府重视,群众关心,对现实生活有强烈的指导作用,有较强的贴近性和可读性的新闻报道.做成就性报道,最重要的就是要将相对比较严肃的政经和社会新闻,通过内容的深度挖掘和报道形式的改进,努力增强其可听性和亲和力,使报道更加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更加具有说服力、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朝自己开枪”——话说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个题目看上去挺别扭的,是吧? 之所以用这个题目,原因很简单:再没有比这更合适的了。 这支“枪”是一种概念,或者说是一种态度。 做记者的,想写什么、想报道什么,和写了什么、报道了什么之间是一和什么样的关系?我想,凡是在正规的新闻单位工作过的朋友,都有自己切身的体会。对社会来说,电视台、电台、报纸、杂志,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我们的每一件报道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力有多大?也许我们自己不好妄加断言,但是我们不能否认,舆论的导向,在常规情况下是新闻媒体在起作用,也就是说,社会  相似文献   

20.
地方报纸特别是地方党报怎样刊发时事新闻,刊发什么样的时事新闻,一直是地方党报的重要话题。用好时事新闻,扩展与充实地方党报的新闻信息,有利于地方党报新闻传播力与影响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