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嵇海荣 《声屏世界》2013,(8):167-168
最近听到Millward Brown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报告,我觉得他们讲的非常好,传统的电视时代已经过去,大视频的时代已经开始。现在已经没有一个传统电视的概念,以前我们做广告的时候都是说在这个城市做就要买电视700个GRP,买完了之后再去讨论我们还剩下多少钱?是不是要上点楼宇电视补充一下?还是上点互联网视频补充一下?实际上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互联网视频也好、楼宇电视也  相似文献   

2.
当我快要写完这篇短文,合上这本书的时候,我稍稍停顿了一下,想了想:它最打动我的是什么?是华丽的图画?还是一串串奇遇?嗯,是华丽与奇遇之上的甜柔的气息最让我感动,这气息一定来自旁帝的家。  相似文献   

3.
许:老蒋,关于新闻摄影,最近有什么考虑吗,我是说,你近来接触到的图片稿件比较多,感觉其中有什么问题值得一提吗? 蒋:还是那个老问题,即人的表现比较弱。我很欣赏高尔基说的:“文学就是人学。”是否可以引伸一下——“新闻摄影就是关于人的摄影”。 许:完全可以这样说,因为我们的新闻,无论是报纸、刊物,还是广播、电视,都是办给人看或给人听的,新闻工作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我们要关注人。新闻摄影更应当立足于人的表现,表现人的奋斗、人的企盼、人的生存环境和状态、人  相似文献   

4.
出版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或者说,阅读的目的是什么——即便是最漫无目的阅读?追想一下我们是如何开始这一生的阅读的——候鸟的队列、街上的招牌、《三字经》,小人书,还是百科全书?再想想,上帝为何将阅读这一能力赋予人类——为了让我们遵从,还是去发现? “我们每一个人都阅读自身及周边的世界,冀以稍微了解自身和所处,”阿尔维托·曼古埃尔在这本《阅读史》中  相似文献   

5.
正和所有城市电视台一样,多年前,我们就已经感到了生存的巨大压力。央视、省级卫视、平面及境外媒体的内挤外压,互联网、手机电视等新媒体的强劲冲击,脆弱、恶化的生态环境似乎一下子把城市台逼到了夹缝求生的窘迫境地。生存还是灭亡?确实成了很严肃的问题。困惑、忧虑、迷茫、彷徨、寻求突围、绝地求生,我们曾苦苦地找寻生存的出路……,我台提出了"小台小办,小台精办,适度瘦身、关注民生、打造品牌"的理念。我们坚定地认为:生命之树长青,是因为它根植于沃土,城市台要想永葆活力与竞争力必  相似文献   

6.
山西电视台都市频道是2005年1月正式开播的,所以我们还是一个处于起步阶段的频道。我介绍一下频道成立两年多来着力做的几件事。1.为了生存,我们始终牢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宗旨,在明确频道定位的基础上,推出三档特色鲜明的自办栏目:《都市110》、《公民与法》和《幸运向前冲》,同时引进了一批既有市场又有收视  相似文献   

7.
“现在。我已经不知道什么叫孤独。我只知道。在我们这里,像我这样的岁数提到再婚。我就会被很多的人戳着脊梁骨骂,包括我的儿子和孙子。” 甘肃省偏远农村的徐会英老人一席话勾勒出了中国农村丧偶老人内心的寂寥和无奈。在我们密切关注70后、80后、90后等群体的时候。这群丧偶老人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他们的生命轨迹又将给未来和将要成为老人的我们产生什么启迪呢?  相似文献   

8.
郭元鹏 《声屏世界》2014,(11):72-72
<正>早在2010年,央视就放宽了对主持人出镜装束的要求,不再禁止主持人染发、戴配饰。要求放宽后,一些女主播的穿着也多次"上头条"。但是,我们看电视,究竟是在看帅哥看美女,还是看的内容呢?我想大多数的人会和我一样,没有关注主持人的服装,关注的是节目的内容。也就是说,我们看新闻节目的时候,关注的是新闻。我们看文艺节目的时候,关心的是里面播放的"你看你看月亮  相似文献   

9.
<正>"阿妹,你能帮我们查一下档案吗?我们不识字,这个大爹又有病,也记不清自己是什么时候开始参加工作。"一个大娘以颤抖的声音问。"大娘不怕,您慢慢说,我们会尽量帮你们找的,只要说大爹大约什么时候在那个单位工作就行。"沧源县档案局的工作人员热心地回答。贺井弄老人因失去了部分记忆,只想起自己是开"大铁牛"的。根据老人的  相似文献   

10.
我认为,多在经济与社会的结合点上作文章,是扩大新闻报道面,吸引广大读者关注的有效途径。前年,我在《人民日报》“经济生活”版上先后发表了《168“电话算命”风波》和《打工者不是“包身工”》两稿,均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不同反响,说明采写经济社会新闻是大有可为的。 这里,我们不妨先来探讨一下什么是经济新闻?为何要采写经济社会新闻?如何采写好经济社会新  相似文献   

11.
我从何处来 ?并且我置身其中又赖以生存的世界从何处来 ?我往何处去 ?并且围绕在我周围变幻万千的事物又往何处去 ?死亡的社会意义是什么 ?死亡的最大威胁来自何方 ?人的生命意义及生存价值又在哪里 ?当我们从为生计的奔忙中忽然间闪现出来生死之念 ,真正审视生命的不归路时 ,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它 ?是“人生得意须尽欢”地放纵它 ?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地游戏它 ?还是“老当益壮、穷且益坚”地磨砺它 ?对此 ,青年理论工作者王文科先生新近出版的《直面人的最后时刻》一书对此作了深刻地解答。古往今来 ,人如天地间之过客 ,在世间舞台匆匆…  相似文献   

12.
杨秉辉:谢谢各位来听我的讲座.要讲茶,其实我不内行,我也喝茶,但是喝得不多,也没有更多的研究,只不过因为我是一个医生,而我觉得对于疾病,治疗当然重要,更重要的还是预防.飮茶的人很多,飮茶在预防疾病方面有些什么好处呢?我觉得这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一个话题.  相似文献   

13.
本期专题,我们来关注一下心理健康。为什么关注这个问题?因为近来出版业在关注这个问题,出版了相当数量的心理健康图书。因为关注,所以关注,本刊就是为读者导读新书的。一时的图书出版热点,无不反映了当时的市场需求。不是么?想想看,以往几十年来,我们何曾像今天这样遇到如此多的心理  相似文献   

14.
张琴  汪晓梅 《新闻世界》2004,(10):12-15
九九重阳菊花开,又一个老人节来临之际,我们走访了生活在合肥的几位老人,他们有的儿孙满堂,有的独居或空巢,还有的选择在老年公寓内安度晚年。在他们普普通通的日子背后,其实也有许多未曾开口的困窘和尴尬,更多的是对生活小小的期待和心愿。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关注和重视老年人的生存状态不仅仅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面对明天生存状态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2012年3月13日《新疆日报》有一篇文章说:“各级体育行政部门,特别是负责财务管理的领导,头脑一定要清醒,不要做亡羊补牢的事.”看了这句话,不禁使人疑窦丛生:“亡羊补牢”是为时不晚呢,还是为时已晚?这样做应该肯定呢,还是应该否定?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先来考察一下这条成语.  相似文献   

16.
旧宫大火过后一个月,当时我正在《工人日报》实习,农民工周刊的编辑老师问我敢不敢去旧宫看看,调查一下那里农民工的情况.尽管之前也做过采访报道,然而做调查性报道还是我学习新闻以来第一次.也许是出于对调查性报道的好奇,也许是老师激将起了作用.我说,"怎么不敢?虽然我是女生,但还是很勇敢的.不就去趟郊区么,走!"去之前,我还特地乔装打扮一番,扮作进城务工人员.  相似文献   

17.
报社推荐我参加国家环保总局地球奖评选,翻着厚厚一大摞剪报册才发现,自己这五六年记者生涯,真正持之以恒关注思考的,还是我们的生存环境。是的,环境报道不是给个别领导贴金,也少有迎来送往,搞不好还会给自己惹上不小的麻烦。但这恰恰是这类报道的价值所在。不关注问题的记者不是称职的记者。不关注社会群体整体利益和生存状态、生活质量的记者不是完整的、有良知的经济记者。  相似文献   

18.
1998年3—4月间,我利用在美国探亲休假的机会,特别关注了一下美国的电视新闻。由于职业的原因,我关心的对象更多的还是电视新闻的播出与新闻采访。囿于英语水平,许多新闻我听得都是一知半解,甚至不知所云,但是尽管如此,我还是从观看美国电视新闻中得到了些启发,并且愿意对中美两国电视新闻的播音与采访作一些比较,同时也谈谈我对中美两国电视新闻采播之异同的一些感受,看看有没有可供我们借鉴的一些做法。一、电视新闻主持人的工作量。比较而言,美国电视新闻主持人的工作时间大大超过中国同行,以美国最大的有线电视新闻网CNN…  相似文献   

19.
粉丝越多的记者稿件越多 2010年初的时候,一个时尚靓丽的拟招聘大学生问:"德哥,你有没有微博?我关注一下."我说:"微博是什么东东?你要约我吃饭喝酒,QQ、电话,或者大吼一声都行."她鄙视地哼了一声:"大叔,你OUT了."  相似文献   

20.
我谈三个问题,第一,谈一下大家都谈过的问题,即民生新闻是不是主流新闻,同时也介绍一下我们的频道。陕西电视台都市青春频道刚建的时候,有人跟我联系说你们是青少频道?我说错了,我们是八个字“青春之我、都市之鲜”,我们频道占到陕西台总收入的1/3,我们频道为陕西台的每位员工贡献了1/3的工资和收入。在我们频道自办节目的黄金时间段里面,民生新闻的播出时间占到了整个西安市场的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