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完美     
从前,有一位满脸愁容的老人,七十岁了还没结婚,到处旅行、流浪,似乎在寻找些什么东西。有人问他在找什么? 他说:"我在寻找一个完美的女人,娶她为妻!" 那人就问他说:"你四处旅行,找了那么多年,难道从来没有找到一个完美的女人吗?" "有的,我碰到过一个,那是仅有的一个,真是一个完美的女人!" "那,你为什么不娶她呢?" 老人无奈的说:"可是,她也正在寻找一个完美的男人!"  相似文献   

2.
在那个阴雨绵绵的早晨,我正为高考落榜而沮丧万分,一个人沿着乡间小路郁郁而行。   不知不觉我已站在了离村子挺远的土窑前,猛抬头,那位近年才开始学习烧制瓦罐器皿的老人,将我的目光惊住了:只见他大步走到窑前,眉都没皱一下,便抡起一根铁棍,咣咣咣,将一大溜刚刚出窑的形状各异、大大小小的瓦罐全部打碎。   我不解地走上前去,问老人为何将它们全部打碎。老人不紧不慢地说:“火候没掌握好,都有一点儿小毛病。”我惋惜道:“可是你已经花费了许多的心血啊 !”老人长吁了一口气:“那不假,可我相信下一炉会烧得更好些。”老…  相似文献   

3.
游江 《四川档案》2015,(3):21-21
一天,一位白发苍苍的残疾老人,来到社保窗口满心欢喜地对我说:"今年,我满60岁了,终于可以领养老金了!"可是,在交谈中我发现老人身份证和档案中的出生时间、姓名都不一致。当我告诉他因信息不符,需核对后才能办理退休业务时,老人满脸的喜悦顿时变成了满脸的焦虑……这位老人的问题并非个案,工作中遇到此类问题举不胜举。档案伴随我们一生,它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结合工作经历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新闻世界》2008,(2):54-54
曾有人问一位老人:“如果生了病,你会去看医生吗?”老人说:“我会的,因为医生要吃饭。”又问:“如果医生给你开了许多药,你会买吗?”老人又说:“我会的,因为药店老板也要吃饭。”人们再问他:“你会把这些药都吃了吗?”老人则说:“我会尽量扔掉它们,因为我要活命。”  相似文献   

5.
你总是说我长不大,你总是说我不够成熟,你总是说我怎么年龄长了,却只是长成一个大孩子?可是,爸爸,你知道吗?每次你叫我的时候,你都是喊着女儿,因为在你的心里,我一直是你的女儿,在你眼中,我也就永远只能是个孩子了。  相似文献   

6.
这是前两年的事。一次,著名老作家管桦的大儿子鲍河扬(原作鲍柯扬,中年作家)来我家串门,聊天中,谈到了他的人生经历。他说:“我真倒霉,不幸的事儿都叫我赶上了。”他说到“文革”时因反“四人帮”而被关进监狱,吃了不少苦;后来,家庭生活又不幸……我说:“这对一般人来说,确实是不幸的,但对你这样一个立志搞文学  相似文献   

7.
我在等待着     
这些年来,有些人一直主张应该把“文革”完全忘记,不让人再提“文革”。可是,我怎么也忘不了那些血淋淋的岁月。巴金老人曾经说过:”只有牢牢记住‘文革’的人才能制止历史的重演,阻止‘文革’的再来,”“我们谁都有责任让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牢记十年惨痛的教训”。我始终以为这些话是千真万确的,我的那些遇过难的朋友们也都以为是对的。可是,不知为什么总有人觉得这些话听起来刺耳。于是,巴金老人倡仪  相似文献   

8.
忆白石老人     
1949年我进北京城不久,就打听白石老人的情况,知道他还健在,我就想看望这位老画家。我约了沙可夫和江丰两个同志,由李可染同志陪同去看他。他住在西城跨车胡同十三号,进门的小房间住了一个小老头子,没有胡子,后来听说是清皇室的一名小太监,给他看门的。 当时,我们三个人都是北京军事管制委员会的文化接管委员,穿的是军装,臂上带臂章,三个人去看他,难免要使老人感到奇怪。经李可染介绍,他接待了我们。我马上向前说:"我在十八岁的时候,看了老先生的四张册页,印象很深,多年都没有机会见到你,今天特意来拜访。"  相似文献   

9.
最近,福建莆田一老人过斑马线时,向停车礼让的车主脱帽鞠躬的视频走红网络.当事老人、88岁的闲庆昌说,车停下等侯让他很感动,说“谢谢”怕听不到,所以脱帽鞠躬,这样内心比较平衡.网友被这个老人触动了.有的说,虽然鞠躬的少,但心存感激的人很多,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相似文献   

10.
有个青年总是抱怨自己一无所有、一文不名,终日愁眉不展。有一天,他这样问一位老人:"我不明白,为什么我总是那么穷?""穷?你已经很富有了啊!"老人由衷地说。"这话从何说起?"年轻人问。老人不正面回答,反问道:"现  相似文献   

11.
1988年2月9日上午8时24分,叶圣陶先生在北京医院辞世。上午9时许叶老家人从医院打来电话告诉了我这个巨大的不幸消息。至善、至诚他们上午在医院,中午我去了叶家。我想尽快将这个噩耗告诉远在上海的巴老和同在一个城市里的冰心老人。我熟知他们三人之间的纯真而深厚的友谊。我几次拿  相似文献   

12.
1、对自己的情感负责。别把不幸怪罪于你的配偶。 2.对自己的愿望负责。你要明确地说出自己的愿望,但别要求配偶非得满足你的所有愿望不可。请用“我”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愿望,如“我希望……因为我……”对方才可决定,他能满足你的什么愿望。就一种成功的夫妻关系而言,重要的是你的配偶知道在你身上正发生着什么。  相似文献   

13.
刘曦 《大观周刊》2006,(27):36-36
斑竹:每个会开车的人都会停车。可是停车有停车的学问,既有文明之举,也有野蛮之举,想必你也遇到让人恨得牙痒痒的停车方式吧,本周我们就来谈谈那些厌恶的停车方式。如果您不幸对号入座了,也不要太自责,痛改前非还来得及。  相似文献   

14.
他是一名下岗职工,在搞水产养殖致富后,开始义务从事人民调解工作。17年来,他成功调解民事纠纷1 000多起,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我们的闲事儿局长。2008年1月,他被省高级人民法院、省司法厅评为河南省优秀人民调解员。他,就是商丘市政协委员、夏邑县蔡文建人民调解工作室主任蔡文建。1 0月22日上午8点,位于夏邑县城关镇天龙湖畔的蔡文建人民调解工作室。蔡文建前脚进了门,后脚跟进来一位七十来岁的大爷:蔡文建在吗?我想找他说个事儿。老人姓吴,住在夏邑县桑拱镇,家里开了问屠宰厂,还有座冷库。今年6月3日,豫东遭受特大风灾,他家冷库的变压器被县电信公司的线杆砸坏,变压器的两根线杆也连带折断,直接经济损失近3万元。因多次交涉不成,老人告到县法院。法院主持了调解,电信公司只愿意赔偿2000元。因双方无法达成协议,法官介绍老人先找蔡文建试试。听完老人的诉说,蔡文建拿出自己的名片递给老人:大爷,这事我就算接下了。桑拱离这儿几十里地,您老也别再跑了,有事打我的电话。这两天我就去法院和电信公司了解情况,有什么进展会立马告诉您的。老人感激地对蔡文建说:我早就听说过你,知道你义务办事公平热心。法官介绍你是'调解高手',我信得过你。  相似文献   

15.
1988年1月18日,西南航空公司伊尔18型222号民航客机执行北京飞往四川重庆的4146航班,于北京时间22点17分,在距重庆白市驿机场西北方向约8公里处的巴县金风乡一山坡上不幸坠毁,机上98名乘客和10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身亡。“到现场去!”新闻工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催促着我。可是由于空难,成渝航班停飞,赶火车时间也已来不及了。我心急如焚。后征得领导同意,临时借来一台车和一名技术过硬的老司机,带上录像设备、录像机,于19日13点向距离成都市500多公里外的飞机失事现场火速进发。  相似文献   

16.
有一天,我外出办事,办完事,已近中午.我匆忙赶回公司,在地铁1号线的入口处,看到一位60多岁的外地老人拿着纸条在向行人问路,行人回答后就匆匆走开了. 看到老人一脸茫然的样子,我知道他还是不知道该怎么走.于是,我上前同他说: "老人家,您这是要去哪里啊?"老人赶紧把纸条递来给我看.原来,老人要去的是陆家嘴方向.  相似文献   

17.
《新闻世界》2007,(10):36-36
我的老人,你是富足还是穷苦?是儿孙承欢膝下还是孤独无助晚景凄凉?是自在逍遥,还是仍在为生存苦苦挣扎?我的老人,你们过得还好吗?希望自以为忙碌的我们能将目光稍稍转向那些几乎被遗忘的老人,关注一下他们的生存状态,关注一下这些淡出我们生活的亲人。  相似文献   

18.
1991年12月10日,北京城雪花飞扬,寒风刺骨。但此时西交民巷50号中国记协二楼会议休息室里,却洋溢着一片欢声笑语。刚从人民大会堂全国首届范长江新闻奖颁奖大会返回的人们,还沉浸在喜悦气氛里。这时,一位中等个头,壮壮实实,头发有些花白的老人径直走到一位戴副深度近视眼镜的中年人面前。“你是杨登榜吧?”那头发花白的老人询问道。“对,请问你……”那中年人有些惊奇,用一种不地道的普通话答道。“我叫范长城,是范长江的弟弟,我们是四川老乡哟!”一阵惊喜涌上杨登榜心头,他赶忙改用四川话与  相似文献   

19.
段弘 《青年记者》2005,(4):56-57
我想,撰写《21名志愿重走长征路——“‘助学长征’公益助学国际步行筹款行动”纪实》(2005年1月11日《中国青年报》第4版)的这位记先生是出于感动、出于好心写下这段话的:“66岁的宗光耀曾是中央驻澳门联络办原副主任,在全程步行中算是最大的‘行政官员’。让他欣慰的是脚泡几乎已经化整为零,但不幸又很快降临,他很快进入了更高境界,这比脚泡更让他难受和难熬:腿痛、腰痛乃至全身痛。宗老边向前急行,边喘着气嘱咐同样喘着粗气的记:‘你可别坏了我的事啊,千万别让我家里人知道,我可是一直在向他们报平安。  相似文献   

20.
我上小学的时候,不幸遇到一个对我很有成见的老师。自习课,小组长抄讲话同学的名字,其中有我,我不服气——明明我睡了一节课,哪儿有讲话——找老师论理,老师一翻白眼,冷冷地说:“班上这么多同学,为什么就抄你名字,不抄其他同学名字呀?说明你即使这一次没讲话,以前也讲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