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生明,廉生威”。有偿新闻是一种新闻“寻租”行为,也是一种严重的新闻腐败,它直接影响所发布信息在受众心目中的权威性与可信度。因此,有人把有偿新闻喻为媒体公信力的“绞肉机”。 有偿新闻的常见形式是媒体或媒体从业人员为了单位或个人利益而出卖媒体的版面空间或播出时间。像曾经轰动全国的北京长城机电科技产业公司的10亿元非法集资案,就是通过用金钱手段买通记者,也正是因为少数记者在金钱面前忘记了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精神和道德情操,才使他们置客观事实于不顾,  相似文献   

2.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的道德准绳。自湖北省新闻战线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以来,《孝感晚报》进一步加强新闻队伍职业道德建设,进一步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素质水平,坚决杜绝有偿新闻,切实筑起抵制虚假失实报道“防火墙”。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新闻界在新闻从业人员中开展了“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中宣部、广电总局和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试行)》。这一系列举措的背后,反映出业内有偿新闻、虚假新闻、低俗之风和不良广告普遍存在,被社会舆论斥之为“四大公害”。  相似文献   

4.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的道德准绳。自湖北省新闻战线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以来,《孝感晚报》进一步加强新闻队伍职业道德建设,进一步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素质水平,坚决杜绝有偿新闻,切实筑起抵制虚假失实报道"防火墙"。  相似文献   

5.
王平 《新闻传播》2005,(11):23-26
“有偿新闻”,在新闻界由来已久,就是新闻机构或新闻工作者或明或暗地向被采访报道对象索取一定费用的新闻。它在我国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的。其具体表现主要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怎样抵制『有偿新闻』陈伟“有偿新闻”现象成了现阶段新闻队伍建设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现在需要认真研究的,是如何有效地克服这种现象。新闻界自律是抵制“有偿新闻”的基础新闻自律是新闻界及其从业人员在享受新闻自由时,为了对国家和社会负责而...  相似文献   

7.
余艳青 《新闻界》2005,6(5):138-139,133
综合有关学者的论述,笔者把目前我国职业道德问题概括为“6大害”:“有偿新闻”、虚假新闻、媚俗新闻、侵权新闻、冷漠新闻和虚假广告,或者两种表现:专业精神的缺乏和"有偿新闻"的严重泛滥(有偿新闻更是专业精神缺乏的表现,但因在我国现有制度之下表现突出,所以作为一个类别单列)。  相似文献   

8.
曹鹏 《新闻记者》2005,(7):29-30
中央有关部门最近就反对假新闻召开了专门会议。在新闻真实性这一新闻工作基本原则上由官方出面进行宏观调控与指导.这在世界新闻业的历史上可能是绝无仅有的,可见重视程度。事实上,反对有偿新闻与反对假新闻一直是新闻行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有偿新闻与假新闻是新闻传播事业的两大致命伤.在西方传媒界,任何从业人员只要沾上二者之一.就等于断送了自己的职业生涯,所在媒体也必然元气大伤。  相似文献   

9.
王达萌 《记者摇篮》2006,(11):24-25
“有偿新闻”的定义,学术界至今尚未给出明确的界定。一般来说,将新闻记者、编辑或媒体因接受钱物及其他利益而以新闻形式发布的信息,称之为“有偿新闻”。当然,“有偿新闻”作为一个概念,也可以指代这类行为和现象。“有偿新闻”的现实形态五花八门,按“有偿”形态可分为六类:1、接受劳务费等红包、有价证券、礼品,获取各类消费、好处,如餐饮、旅游、入学、住房和为亲友解决工作问题等。这是最为典型的“有偿新闻”行为,虽然兑现“有偿”可能会采取延时拖后或提前进行感情投资等变异方式。2、以新闻为诱饵换取经营利益(如广告、发行)或赞助。3、以内参、曝光等为要挟,迫使对方提供钱、物、好处等。4、媒体给采编人员下达创收指标,从而使“有偿新闻”堂而皇之地成为经营创收手段,如有偿组版、联办节目。5、不同媒体、新闻单位(包括记者编辑)之间以获取不正当利益为背景而互相交换新闻。6、某些中介、公关公司以营利为目的,非法运作(实为经营)新闻。这些新闻按信息性质可分为具备新闻价值、不具备新闻价值和人为杜撰炒作的虚假新闻三类。  相似文献   

10.
陈佑臻 《中国广播》2007,(11):17-18
最近,北京电视台“纸做的包子”假新闻事件出现以后,新闻队伍再次开始深刻反思队伍素质问题,广电媒体柏对发展较快的湖南,提出了治理新闻媒体“五大公害”的主张,达“五大公害”是虚假新闻、有偿新闻或有偿不闻、低俗报道、过多负面报道、不良广告。确实,近年来随着新闻事业和产业飞速发展,新闻媒体实力不断壮大,新闻从业人员也一再增加,广电媒体节目质量整体得到提高,从业队伍整体上也显示出高水平、高素质的状态。  相似文献   

11.
“沉下去”与“活鱼”是我们新闻从业人员熟知的两个词。前者的意思就是深入到基层、百姓中采写新闻。它是我们提倡的“三贴近”的形象化比喻。而“活鱼”则指的是鲜活的、有新闻价值的人或事。“活鱼”在水中,记者只有“沉下去”才能发现、才能捉住、才能做出诱人的新闻美餐。  相似文献   

12.
惩处与自律     
自中央着力抓反对腐败行为以来,新闻界对自身的职业道德也开始造起了舆论,去年以来,中央一级的,省、市级的新闻机构、新闻团体和报纸编辑部,纷纷公布“新闻从业人员加强职业道德有关规定”或发表“本报关于从业人员遵守新闻职业道德的公告”,似乎以稿谋私、以版面谋私等有偿新闻可以从此绝迹了.但是,依我看来则未必.  相似文献   

13.
要使新闻工作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就必须禁止“有偿新闻”。问题要解决得好,在观念和思路上就还需要进一步明晰。为此,笔者谈几点看法: 一、“有偿新闻”的概念、内涵、外延及定义 “有偿新闻”这一概念是中国特产,且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除了产地是中国且以汉语言文字为表现形式外,还在于它表现了中国式的幽默与讽刺的否定。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的《关于禁止“有偿新闻”的通知》在“有偿新闻”四个字前后加了引号,表达的实际上是文字本身所表现的与语义相反的含义,性质是否定的。也就是说“有偿新闻”乃是“非新闻”,是排除于新闻之外的,或者说不被承认为新闻的东西。所以,绝不能把“有偿新闻”作为新闻的一种来理解。 正因为如此,要把握“有偿新闻”这一概念,就必须弄清它的内涵,也就是它所包含的实质内容。就笔者的观察,可以概括为三类: 一是收费新闻。它有实实在在的新闻价值,只是因为新闻机构或工作人员,在采编的同时,向新闻源收了费,玷污了新闻。 二是新闻式广告。其内容含有一定新闻价值,但从新闻的角度来看份量不够。要变成新闻,就需要记者、编辑“扶一把”,通过某种“好处”或“好处费”搭桥,这类仅有一点新闻味的东西,属伪劣产品。 三是纯粹假冒新闻。其形式是新闻,内在  相似文献   

14.
杨元龙 《新闻窗》2007,(1):80-81
新闻自律是新闻工作者及新闻媒介机构对所从事的信息传播活动进行自我限制或自我约束的一种行为。提倡新闻自律,必定存在新闻主体的道德失范,西方新闻界的黄色新闻潮和我国目前形形色色的“有偿新闻”、虚假新闻的屡禁不止,说明在保护新闻自由的同时,加强新闻自律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5.
“新闻寻租”的表现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翔 《新闻界》2005,(1):82-83
在传媒及传媒从业者逐渐在市场化环境生存的今天,“传媒腐败”已经不能用传统语词意义上的“有偿新闻”来涵盖和解释。理由有二:其一、传统“有偿新闻”一般等同于“红包新闻”,而在新的社会现象中,“红包新闻”只表现为“传媒腐败”中最为普遍、最为常见的一种;其二,传统“有偿新闻”一般只针对新闻从业者个体的个别违规现象,而如今发展到传媒以单位行为进行的有偿违规新闻操作,  相似文献   

16.
十大事件     
《传媒》2013,(1):18-22
一、新闻出版总署开展打击新闻敲诈治理有偿新闻专项行动 2012年5月,新闻出版总署、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中央纪委驻新闻出版总署纪检组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打击新闻敲诈治理有偿新闻专项行动的通知》,决定自2012年5月15日至8月15日在全国开展为期3个月的打击新闻敲诈、治理有偿新闻的专项行动.本次专项行动打击和治理的范围包括:社会机构或人员假冒新闻单位或新闻记者搞所谓的新闻采访活动及利用"采访"活动敲诈勒索;新闻记者利用采访活动牟取利益,接受企业和公关公司"红包";报刊出版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以新闻报道形式发布广告,搞有偿新闻或"有偿不闻"等.  相似文献   

17.
“新闻专业主义激情”——新时代新闻从业者的呼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新闻界充斥着"有偿新闻""虚假新闻"时,"不公平"的竞争平台,"不对等"的价值收入使新闻从业者的工作步伐沉重了起来;当职业责任与伦理道德发生冲突时,公众的舆论压力与内心的矛盾冲突更使新闻从业者徘徊不前;当新闻消费主义与新闻专业主义相互冲突时,思想认知的误区常常使新闻从业者陷于两难境地.这所有的一切,都会造成新闻从业人员的"无激情"工作状态--这是很可怕的,后果也是很严重的.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有偿新闻侵权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偿新闻,是指新闻媒体刊播的以牟取私利为目的的新闻,即拿新闻媒体的发稿权或者新闻记者的特殊身份作利益交换的新闻。“有偿新闻”的本质是贿赂。  相似文献   

19.
早在1997年,有关部门就在全国媒体中开展了“禁止有偿新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活动。2003年至今开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以及2010年下半年以来广泛开展的“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20.
新闻记者是记录时代风云的社会活动家,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但是近些年来新闻界却出现了有偿新闻屡禁不止、虚假报道时有发生、低俗之风滋长蔓延等不良倾向,在人民群众中造成很坏的影响。自去年底新闻界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大众传媒从业人员经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学习教育,政治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等方面都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