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墨子》是墨家作品,基本上是墨子言论的记述。我们所说的墨家的政策思想,主要是《墨子》中所包含的政策思想。 政策对于国家的治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此,墨子有着深刻的认识:“昔桀之所乱,汤治之;纣之所乱,武王治之。当此之时,世不渝而民不易,上变政而民改俗。存乎桀纣而天下乱,存乎汤武而天下治。天下之治也,汤武之力也;天下之乱也,桀纣之罪也。若以此观之,夫安危治乱,存乎上之为政也。”(《非命下》)这里所说的“政”就是政策。国家的安危治乱,就决定于统治者制定、推行的政策。“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诚欲毁誉之审,赏罚之当,刑政之不过失。”(《非命中》)制定正确的政策,避免、减少错误的政策,这是国家管理者的职责。  相似文献   

2.
艾珺 《文化学刊》2013,(2):182-188
“好人”与“贤人”好人,古谓“贤人”,誉称品德高尚的人,亦即行事能够顺应天道、地道、人道客观规律和规范者。《易·系辞上》:“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亦即孔夫子所云,“所谓贤人者,好恶与民同情,取舍与民同统;行中矩绳,而不伤于本;言足法于天下,而不害于其身;躬为匹夫而愿富贵,为诸侯而无财。如此,则可谓贤人矣”。古来还把好人喻为“美人”,以此比喻品行端正、善良的人,如《诗·魏风·葛屦》:“要之檬之,好人服之。”  相似文献   

3.
《墨子·尚贤》中的人才论与晚期原始社会文化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子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他提出的“兼爱、交利”之说构成了“墨学”的核心。墨子后学虽有门户之见,但是“兼爱、交利”这一学说核心却没有变化。墨子“兼爱、交利”之说的提出有着必然的社会基础,而且相对于当时的布衣阶层,这一学说也有它的现实意义。但是在诸侯争霸,权位角逐的战国时期,他的这一学说无法实施,因此.也就成为社会“乌托邦”。自秦建立了封建中央集权制,就更不会有执政者对墨子的学说感兴趣。作为文化,晋代虽有鲁胜作《墨辨》,然而,没有形成学术延续。到了清代,才有毕沅、孙星衍、孙诒让诸家研究墨学。墨学中…  相似文献   

4.
“物相杂,故曰文”—《易·系辞》“渐也,顺也,靡也,久也,服也,习也,谓之化。”—《管子·七法》。,‘、·,·.‘、·仁‘。。1一,,。免,,.~.‘,‘,.、吃浦,卜、‘。卜勺‘、‘,电。~屯,二‘一矛‘r护。,、‘,气小扮丫‘奋‘,岔号份‘李,色“二竺;烧佗,  相似文献   

5.
燎祭起源于东部沿海地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燎祭又称作燔燎、燔柴、郊柴、柴燎,是一种十分古老的祭天仪式,属于自然崇拜范畴。所祭神灵除了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外,主要是“昊天上帝”。《说文》;“柴,焚燎以祭天神。”《尔雅·释天》云:“祭天曰燔柴。”《周礼·春官》:“以禋祀祀吴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雚风)师、雨师。”《礼记·祭法》云:燔柴于泰坛,祭天也。”孔颖达疏解:“燔柴于泰坛者,谓积薪于坛上,而取玉及牲置柴上燔之,使气达于天也。”“以天之高,故燔柴于坛”,“天神在上,非燔柴不足以达之。”由此可见,在万物有灵观念支配下,古人希冀借助升腾的烟、气、味来取悦天神,祈求风调雨顺,农畜丰产。  相似文献   

6.
人们谈及中华文化,往往论及孔孟儒学与老庄道说,对于墨子却似乎被遗忘了。其实,我认为墨子的哲学思想,对当今世界大有用处。 一、当今世界需要墨子的“兼爱”和“非攻” 己一样,所以谁也不会去伤害谁。”意大利游客在那个国家呆了很长时间,发现皇帝说的话确实是真的,在那里到处都是幸福与和平。  相似文献   

7.
《庄子·天下》篇对墨家学派进行了多方面的评点,具体评述了"非乐""节用""自苦""后世弟子倍谲不同"等主张的不合理之处,最后得出"为之大过,已之大循"的结论。《天下》中对墨子个人的评论"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存在明褒暗贬的意味。《天下》中对于墨家学派的评论是以"道"为参照的,即是以道家的原初性理念为依据,得"道"才能算是至境,自然就会主张顺应自然、遵从本心、无所凭借、顺"道"而为,所以最后才会认为墨子"才士"也,对他的"才"因不得道而无法施展感到惋惜。  相似文献   

8.
从《我爱我家》时就开始招人待见的老爷子文兴宇,真是愈老愈红 了,打开电视机你会发现许多影视剧中都有他的身影,“出镜率”之高,连一些年轻演员也不敢比。今年,老爷子又一鼓作气拍出了两三部贺岁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由他担任总策划并挂帅主演的贺岁剧《高老头奇遇记》中,他在演技上实现了一次大的突破,塑造出了一个“荧屏上前所未有的”好老头——见义勇为的高老头。  相似文献   

9.
三、早期儒家学派 在中国文化史上,孔子开创了大规模私人讲学,并产生深远的影响。不过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派在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中,也仅是其中的一家,当时并未显露出它在学术上、政治上占有什么特殊地位。儒家学派在传授过程中,也没能保持内部的完全一致。据《韩非子·显学》说,孔子之后儒家分为八个流派,“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他们有的也撰述著作。在《汉书·艺文志》的《诸子略》中就记有《子思子》、《曾子》、《漆雕子》、《孙卿子》(即是《荀子》)等书。这些著作当时并未被视为经典,有的甚至不久就失传了。又据《荀子·非十二子》和《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子思之儒和孟氏之儒实属一家,只是时间上先后相继。另外,从文献记载看,韩非所说“儒分为八”也并不准确。实际上,孔子死后,子张、子游、子夏、有子、曾子等在儒学中都比较有影响,以后的子思也有著作。至战国中后期,由于孟子、荀子的论辩,使得儒家在孔子之后又有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诗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教育传统。《尚书·尧典》中就有“诗言志”的说法。孔子编撰《诗经》时提出“诗教”的概念,对其内容和风格进行了概括:“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温柔敦厚,诗教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