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日报1991年1月21日四版有一条消息,题为“某红军团涌现百名书法‘状元’”。这则消息中说,“5年来,这个团已培养出100多名在军内外颇有名气的书法人才。”“目前全团已有11人成为县以上书法协会的会员、理事,17人在全国书法比赛中获奖。”显而易见,“状元”的头衔是制作标题时加上去的。稍有常识的人便知道,状元是封建社会科举考试殿试的“全国第一名”,况且这种殿试要3年才举行一次,可见状元不是那么好当的,考出100个状元恐怕要300年。现今科举早已废止,“状元”一词仍然在用,虽其含义已并不那么严格,但据我所知,邪些被誉为“养猪状元”、“植棉状元”的,大都是在全国范围内叫得响的劳动模范。现在  相似文献   

2.
信息科学的课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信息”这一名词经常出现在人们的日常交谈中,因而许多人认为他们明白这个词的含义,而要给“信息”下一个确切的定义,或至少在定义方式上达成共识都是相当困难的。事实上,“信息”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含义。1985年,鲁宾对信息一词的使用方式进行了归类。例如,一些人把信息看作是一种商品或产品,也就是说它是某种确定的实体。而有的人则认为它是一种编码或模式,如基因,或是经过大脑加工处理了的感观数据,或是通讯  相似文献   

3.
《北京晚报》8月8日报道,《“举人村”今天过金榜节》说:“6名今年考取清华、北大的高考‘状元’,今天骑上高头大马,胸佩红花绶带,被迎进京西著名的举人村——门头沟区斋堂镇灵水村,参加在该村举办的“金榜”文化节;千年古村灵水村还将为今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62名高考“状元”造册铭记。读后,感  相似文献   

4.
贵刊2——3期合刊19页张菊生同志文,笔者不以为然,认为“夺取冠军”完全可以写作“夺冠”。“冠”有二音,“衣冠禽兽”音“guān”,作帽子讲;“勇冠三军”音“guàn”,作超出众人,位居第一讲。从“勇冠三军”一词我们就可以看出,“冠军”就是在古时三军中的位次、名次居第一的人,因而“冠军”是可以拆开来的,它属偏正结构。“夺冠”可解“夺第一”。解词应该用该字在特定词中的意义来解释。“魁”字有“汤勺”之义,“夺魁”难道是“夺汤勺”吗?  相似文献   

5.
陈曦 《今传媒》2006,(7):55
近年来,教育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缺失现象比较突出,高考报道作为每年教育新闻报道的重头戏,无疑是折射此种现象的“多棱镜”。西安某报去年曾刊发《陕西高考文理科状元头戴官帽身披状元袍》一文,文中写道:“在盛唐,举子们一旦中状元或进士,都需要在杏园生活3个月,答谢老师、同  相似文献   

6.
樱花·霜叶·红棉--回眸三十五年从业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黄昕 《图书馆论坛》2001,20(1):76-79
回顾 ,不是孤芳自赏的怀旧 ,而是一种折射出理性之光的反思。敢于回顾是自信 ,善于回顾是超越。人需要回顾———需要在自信与超越中奋然前行。———题记196 2年 ,我以优异的高考成绩成为那一年武汉大学的文科新生“状元” ,被录取到图书馆学系学习。当那张纸质粗糙、字里行间却洋溢着热情与厚望的录取通知展现在我面前的时候 ,我已清醒地意识到 ,那从童年时代就憧憬着的当一名作家或一名记者或一名翻译家的美梦已被我的高考第四志愿所“击碎” ,必须直面漫漫人生路上的另一个“坐标”———图书馆员。怀着略带惆怅的兴奋 ,我奔赴珞珈山 ,…  相似文献   

7.
“状元”是每年高考结束后,媒体都要重点报道的热门话题。虽然。有关部门一再要求不要炒作高考“状元”,但媒体、学校、商家却个个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8.
一、文化和互联网的定义现行的“文化”一词在多种意义上使用。①最通常是指“知识”。如“学文化”,“文化课”等。这恐怕是“文化”的最通俗,最表层的含义。②指某种较突出的社会生活习惯,风俗。如“饮食文化”等。③我国古代“文化”一词主要指“教化”、“文治”。作为“教化”的文化,如传教等。  相似文献   

9.
消息探源     
“消息”是一个很常用的词,一般指音讯的意思,如,“消息全无”,即没有任何音讯。作为新闻专业的一个术语,消息则专指最常用、最简练、最直接、最迅速地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然而消息最早的含义却不尽如此。在我国,“消息”一词的出现比“新闻”早得多。虽然“新”和“闻”两字早就散见于殷墟甲骨文中,但联成一词使用却在秦汉以后,据考最早见于《新唐书》中,唐初孙处玄曾感叹当时很少有记录新鲜事的书,而云:“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这里的“新闻”主要指奇闻异事、街谈巷议、新鲜见识等,恐怕类似《汉书·艺文志》中的“…  相似文献   

10.
在今年高等院校招生录取工作期间,上海文汇报推出了“高考特刊”,连续报道本地招生录取上作中一系列情况,向高等院校、广大考生和社会各界热切关心高考的群众交了底。服了务。特别是刊登的“院校录取新生名单”,轰动了申城。群众说,古有状元金榜题名,今有“状元”上“报榜”。文汇报推出的“高考特刊”,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一种具体表现。“十年寒窗苦读书”的学子,谁不盼着“金榜题名”的那一天到来。当学子们刻苦攻读、勤学苦练后,能迈进高  相似文献   

11.
每年高考录取之时,各地的高考“状元秀”便粉墨登场。其中,高考状元出书是“状元秀”的一项重头戏,今年高考状元出书的速度更是快得惊人,文科状元写的高考“宝典”已出炉。  相似文献   

12.
标题乃文章之眼。眼睛好看,脉脉含情,楚楚动人,谁个不想多瞧几回。故此,读者对新闻标题便有了准确、鲜明、生动的要求。就为这,我们的记者、通讯员和报纸编辑们曾作过不懈努力,也确实做出过一批新鲜活泼的标题。然而,翻翻我们的报纸,呆滞、别脚的标题仍然不少。譬如说“状元”,这个头衔原本不是随便封的。它是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产物。自唐代始,文人做官,须层层作文应试。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员,殿试第一才称状元,即殿试一甲第一名。中状元的,号为“大魁天下”,乃  相似文献   

13.
天还没怎么热,有关高考、中考的报道就开始升温。一些媒体紧锣密鼓地策划点子、推出报道,或分析今年高考趋势,或请历届高考“状元”现身说法,或邀名师、专家点拨,可谓用心良苦。大部分的报道和活动,体现出浓浓的“关爱”之情,除了提醒考生怎样调节心理、注意身体外,更多的是着重分析考生在班级、年级、全校排名优劣的关系,怎样复习,怎样抓分,甚至有名师在电视上一项项地为考生“抠”小分,关照这个不能漏了,那个要特别注意;还有的  相似文献   

14.
在体育新闻报道中语法修辞错误不能不引起重视。笔者摘取少许,希望对提高体育报道和体育评论的文字水平有所裨益。 在报刊上不时可以看到“屈居亚军”这一词语。“屈”的意思主要有二:_一、“屈服”;二、“委屈”。在“屈居亚军”这一固定词组中,“屈”的第一个意思已经淡化,第二个意思却得到强化。所以,它用在下列场合中才是正确的:一、上届冠军在发挥正常的情况下输给了决赛中的对手;二、亚军获得者在决赛中曾一度领先或取得优势;三、亚军获得者的比分或成绩与冠军获得者的比分或成绩十分接近。前两条容易领会,问题在于对最后一条的理解以及对其尺度的掌握上。“接近”一词的内涵并无固定的标准,但其实质应该有“屈”之意,也就是应伴随有“遗憾”和“痛悔”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7月23日早晨,“西湖之声”广播电台播了一条有关省教委今年不公布全省高考文理科前三名,不给各中学高考成绩排队的新闻。正在吃早饭的妈妈边听边说:“就是应该这样!什么‘状元’不‘状元’的,弄得学校、学生都紧张。这条新闻好!”她不知道,“西湖之声”摘播  相似文献   

16.
高考成绩发榜后,不少报纸约好了似的报道了所在省市的高考“状元”。这些“状元”能否报道?印象里前些年好像有种提法是不宜渲染,说是不要片面看中高分,而要抓学生综合素质云云。  相似文献   

17.
人民日报1991年1月21日四版有一条消息,题为“某红军团涌现百名书法‘状元’”。这则消息中说,“5年来,这个团已培养出100多名在军内外颇有名气的书法人才。”“目前全团已有11人成为县以上书法协会的会员、理事,17人在全国书法比赛中获奖。”显而易见,“状元”的头衔是制作标题时加上去的。稍有常识的人便知道,状元是封建社会科举考  相似文献   

18.
近日,接力社在出版“状元书”上着力创新,其书名为《青春笔录文丛》,与市场上的“状元书”反其道而行之,尽管这套书的执笔者都是高考“状元”,但是书中却只字不提,连书的包装上,也没有出现“状元”的字样,出版社在宣传的过程中也尽量淡化此事,拒绝拿“状元”作为卖点。 这套书由著名作家、学者曹文轩教授主编,选取了陕西,四川,广东等六个省的文理科“状元”中学、大学期间的日记、  相似文献   

19.
郑乐明 《大观周刊》2012,(52):179-180
高中生英语词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习惯一词一义。英语词义通常比较丰富,概念意义只是其中一种。很多学生往往只重视词汇的概念意义,忽略其它含义。“如果一个词只分配给它一个词义,而且这个词义需要涵盖不同上下文中的不同意思,那么,这个词所赋予的意义一定是笼统和抽象的”,这样,就会出现某单词的某一个语境意义与概念意义相去甚远,甚至南辕北辙。比如.“green”一词。本意为“绿色的”,但在短语“greenpower”(金钱的力量)中,其含义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名已有20年基层新闻采写实践的老通讯员,虽然未能写 出多少出类拔萃或影响较大的好新闻,而我有个深刻体会:虽处社会最底层,视野范围十分局限,但必须要有一双较为敏税的“宏观新闻眼”。否则,在如今这番激烈的新闻竞争中,恐怕就连起码的立足基地也没有。 善把小事放大看 去年春天,我听说滨淮乡新岭村让群众代表公开评议村干部,觉得比较新鲜,并决定乘车前去采访。到了乡里一了解,不单单新岭村一家,全乡27个村都这样。经过由点到面的深入采访,全乡不仅评出了公理,评出了正义,而且还评出了斗志,评出了干劲。按照群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