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工交替"模式研究--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实施的“学工交替”模式基本特点在于,一是学生先参加企业实践,后学校学习;二是企业参与了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三是学生具有“员工”和学生双重身份;四是具有企业和学校双重教学场所?“学工交替”模式的优势在于企业需要与学校培养的一致性,学生能力与岗位要求之间实行了“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2.
"全纳教育"视野下的"毕业设计"课程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以“全纳教育”理念审视了十年来的“毕业设计”课程改革,对其间亲历的典型教学事例作了反思分析。以“批判教育学”的自主、参与、协作三原则和柯勃(Kolb D.A)的学习风格差异理论,分析了可以实现“全纳教育”的理由。作为“全纳教育”实践的一个案例,对“毕业设计”课程的教学设计作了剖析,得到教育观念向“全纳”转变、课程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的两点启示。最后指出“加强学生参与”和“减少学生被排斥”,应成为评价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最重要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零适应”毕业实习模式的实践促进了高校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综合能力的普遍提高,且大大增强了学生就业择业的自信心和竞争力。“零适应”毕业实习模式在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就课堂教学要从“传授知识”转变为“以激励学生为特征,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模式,确定了“尝试探究,点拨释疑”的专业理论课堂教学结构,帮助学生由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参与、积极探索,树立学习信心,了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启发学生归纳总结出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  相似文献   

5.
研究性学习的理论研究已持续一段时间,在其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可以充分发挥它的三大优势,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本文拟以中小学语文教学为例,并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和理论操作的层面对此作深入的探讨。一、发挥研究性学习的“体验性”优势,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研究性学习的“体验性”是学生主动探索的内在动力。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学习活动和亲历问题的探究过程,获得科学研究的初步体验,加深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生问题的思考与感悟,激发起探索的兴趣和欲望,并且在这种快乐的感悟和体验的激励下,逐步形成稳固的喜…  相似文献   

6.
我国新一轮课改的主题是着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合作参与、主动探究、体验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借鉴国内外主体参与型教学的实践经验,结合实际,选择了“中学参与性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作为研究课题。提出了综合型整体性课堂教学模式体系,总结了“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的流程,并建构了合理的评价体系,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政治科课堂教学由原来“师授生受”、“师讲生听”、“师考生背”模式到让学生共同参与,是政治教师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适应学生特点和时代要求的结果。但新一轮课程改革又向政治教师提出新的挑战,需要政治教师积极探讨教学互动模式。笔者认为,仅让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难以充分体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应让学生成为政治课课堂教学的“参谋”,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相似文献   

8.
曾有华 《广东教育》2005,(12):10-10
当校长的出几本书不稀奇。可惠阳区实验小学张银球出的两本书有点特别:其主编的《创建小学主体生成教育模式》,走出了“只是一种教案集或工作总结文集”的套路;其个人专著《小学主体生成教育模式的原理与实践》,则是通过应用理论于具体实践之中而产生了理论性提升。他不是简单地重复别人提出的“主体”概念,而是在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主体的办学实践中,获得了理论创新,形成了“主体生成教育模式”的新教育理论和办学模式。更可喜的是,张银球和他的同事们开始走出人云亦云的“愚用”状况,在打破千校一面的实践中学习和发展,获得了教育胆量,具有了新教育思维。  相似文献   

9.
韩洁 《辽宁高职学报》2004,6(6):117-118,145
在高职院校“两课”教学中,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调动学生参与到“两课”教学中来。具体措施是提高“两课”教师思想认识和自身素质,创造宽松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关心学生思想实际,加强教学针对性;突出实践环节,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食品安全与检测”课程“理论与实践融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夯实了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强化了当代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实践证明,“食品安全与检测”课程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不仅使学生们对专业知识更感兴趣,还能增强其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职业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11.
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正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形成强烈的冲击。成都华西中学数学教研组以国家级课题《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为依托,运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实验,对网络环境下的“数学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趋势下,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新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那种仅仅依赖“一支笔,一张纸”,由教师单向传输知识的模式。它提高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实验中能得到相当充分的发挥。文章就中学数学教育中怎样运用这种模式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2.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和探索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质上是一所学校为基地而进行的、开放的、民主的决策过程,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会人士共同参与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与评价,采用“实践——评估——开发”的课程开发模式,实施“自下而上”的政策,以学生主动参与的形式出现的,蓬朗中心校的校本课程的开发探索就是这样展开的。  相似文献   

13.
法学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导致与法律职业实践的分离,是我国法学教育存在的普遍现象。诊所法律教育模式是在传统法学教学模式基础上的新尝试,它借鉴医学院临床实习的教学模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选取有针对性的真实案例,让学生以“准律师”的身份为委托人提供法律援助,使学生从实践和经验中学习法律执业技能,并在办案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律师思维和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14.
体验探究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探究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本文从体验探究教学的理论依据、框架结构和“工艺”流程等方面阐述体验探究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5.
地方高校要想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育人效果,须以思政教育为引领,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一体化”“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一体化”“学科建设—实践教学一体化”“素质教育—实践育人一体化”等四个不同层次的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构建,探寻将思政教育融入四个层次创新培养模式的有效路径。以此提高学生应用、工程、创新实践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强化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科学求是品质和政治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逐步建立有效可行的“两课”实践教学运行模式。“两课”实践教学可以探索确立课内与课外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重点和一般结合,多层面和多渠道并举、走出去和请进来并举、基地式小分队活动和分散式个人活动并举的特色化的运行模式。例如:在校友集中的地区或与学校有长期合作关系的地区、企业建立基地,形成基地式活动;组建小分队,在整合社会资源和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优化组合,有选题、有项目,最终完成额定计划和目标,形成小分队式活动,使“两课”实践教学形成多种活动形式,点面结合、重点和一般结合、集中和分散结合,从而建立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模式,促进实践活动有效展开。  相似文献   

17.
“双重角色切换”教学模式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体现,它在“行为导向”理论和“实践导向”理论的指导下,采用“角色扮演法”的教学方式,通过“公司制”形式搭建实践教学平台,使学生在实践情境中学习知识、运用知识。  相似文献   

18.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课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学校,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我校地处闽南沿海经济发达的乡镇,外资企业、乡镇企业和个体经营业推动了社区经济迅速发展。学校周边的资源也为学校参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提供了有利的场所。实施新课程以来,我校充分利用社区优势,稳步实施“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课程,扩展了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资源,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本就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实生由“物”到“人”的问题提出了见解,那就是:教师是实现学生由“物”到“人”转变的前提和关键;要把学生置于课堂教学实践过程的层面上,让学生参与教学,使其形成研究性的学习活动,以便实现“学生”人”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体验教育理论”旨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探索更佳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力求形成“体验教育”理论指导下的课程教材体系与教育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传统的教育存在着诸多弊端,它以教师为主角进行单一的说教和训导。“体验教育”理论的提出,正是针对这一问题。因为“体验教育”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它是教育者按照预定的教育内容和目标,科学、有效地创设一种达到“身临其境”或“心临其境”的体验氛围,使受教育者能在这种环境氛围的影响下,主动、自觉地通过“体验”和“内省”来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