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爱莲说》主旨探南通市三中陆精康理学开山周敦颐的《爱莲说》向为选家所看重。其主旨,“教参”之说颇具代表性:作者借赞美莲花,表现了一种高洁志趣。至于这种“高洁志趣”的具体内涵,“教参”及诸多赏析文章却讳莫如深。笔者认为,《爱莲说》寄寓的内在思想,是值得...  相似文献   

2.
莲是国人自古以来一再吟咏的题材。周敦颐的一篇《爱莲说》更是把对莲的歌颂推到了极致。作为理学开山之祖的周敦颐为何对莲如此厚爱?笔者认为应当从周敦颐的主观思想世界和莲的客观事物特点这两个方面来探究,从而找出二者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3.
【设计思想】周敦颐是宋代理学的开山鼻祖,他所著的《爱莲说》意境优美,立意深远,回味无穷。可以教授的知识点很多,但如何在一堂课的时间内完成作品的解读呢?传统的教法是:逐一解决写作背景、文言实词、特定句式、句子翻译、主题分析,把文本的解读放置在无关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4.
北宋嘉祐至至平年间,周敦颐任赣州通判。他在任职期间,通过开办书院等方式,悉心向邑人传播理学;又写下了寓佛、道思想意蕴的千古名作《爱莲说》。因其理学的传播,使赣州邑人为学之风大盛。邑人对周敦颐的崇敬,超过了周子以前历史上的任何一任官员,以至至今仍流传不衰。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要求:“努力开发潜在的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今贺州市八步区桂岭镇自三国至元朝末年历称建兴县、兴安县和桂岭县,是大名鼎鼎理学派开山鼻祖周敦颐出生的地方,给后人留下了诸多与《爱莲说》有关的人文资源。基于此,我教学《爱莲说》这篇课文过程中,十分注重对相关的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和应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罗贤良  凌浩然 《江西教育》2009,(12):16-17,23
肖莉属于“爱荷一族”,这位赣州市章贡区教研室主任,最喜欢的画是办公室墙上悬挂的水墨画《荷韵》,最爱背诵的古文是周敦颐的《爱莲说》,连开博客也取名叫“清清心荷”。她对《爱莲说》情有独钟,对篇中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有着独到的感悟——莲之”不染”“不妖”是因为它具有“我思故我在”的独立精神。  相似文献   

7.
周敦颐所作《爱莲说》为散文名篇,其创作时地尚有争论,究其原因主要由度正《周敦颐年谱》中所载嘉祜八年“正月”、“五月”形近易讹所致。据宋刻本《濂溪集》所载,周敦颐当于嘉祜八年五月七日刻《游罗崖诗》于雩都善山罗崖,五月十五日刻《爱莲说》于同一地点。此即《爱莲说》第一次正式发表之时地。  相似文献   

8.
北宋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学者叫周敦颐,他很喜欢花,尤其喜爱莲花。他还专门为莲花写了一篇精彩的散文,叫《爱莲说》,一直流传至今。周敦颐的《爱莲说》译成现代汉语的意思是:“水里和陆地上的草木之花喜欢的人是很多的。我与他们  相似文献   

9.
周敦颐的《爱莲说》长期以来存在着多种主题阐释,文章试从不同理解角度论述,考察《爱莲说》的多重主题阐释,找到读者与《爱莲说》的生命连接。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语文八二年秋季教材初中第三册上新选了两篇古代散文,称为《短文两篇》。一篇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一篇是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这是两篇古今堪称的优秀短篇散文。编者之所以把两篇放在一起,是因为两篇有很多共同特点。其一,咏物抒怀,含蓄隽永。《陋室铭》具体描写的是“室”,从各方面的描绘来证明“陋室”不陋。“苔痕上堦绿,草色入帘青”写室中之景不陋;“谈笑有鸿儒,往  相似文献   

11.
《爱莲说》     
周敦颐的《爱莲说》应属什么文体? ……《爱莲说》应属什么文体呢?自选入教材后,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一是把此文释为论说文。(见甘肃教育学院《教学参考资料》第一编《初中部分》)在解题中认为,“说”是论说文的一种,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我觉得这种说法是含混的,究竟此文在说明事物呢?还是在论述道理呢?  相似文献   

12.
周敦颐是理学的开山祖师,然而对周敦颐的学说及学派性质历来颇有争议。本认为,周敦颐“开山祖师”地位的确立,主要表现在从儒、道融合的角度为儒学的复兴开启了新的方向。周敦颐对理学的贡献不仅在于他引进道家思想资料构建的理学体系奠定了理形学上学、宇宙论的基础,更在于他的儒学改造为以后理学家兴建儒学的新形态 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周敦颐的《爱莲说》是八年级语文上册精选的一篇文质兼美的经典课文。作者以莲自况表现了高洁的节操和品质。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课堂上我让学生大胆想象探讨作者的写作情怀时,一位学生的一句话,打乱了整个课堂,师生的思想由此碰撞出了火花……  相似文献   

14.
清风 《中国德育》2005,(9):80-80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写道:“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相似文献   

15.
<正> 据史料记载,脍炙人口的《爱莲说》,是宋代哲人周敦颐(1017——1073)在赣州写作的。全文仅有一百十六字,章法分明,笔意超越,言简意赅,情景交融。《爱莲说》应用借影笔法,以莲自喻:“予独爱莲之出于污泥而不染,濯清流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植植……”此文一出,到处争诵,千古流传,至今仍被列为青少年学习的教材。  相似文献   

16.
周敦颐在赣州的理学活动和遗迹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敦颐继在江西大余 (古南安 )教授“二程”后 ,过了若干年 ,又来到赣州 (古虔州 ) ,继续进行他的理学研究和传播活动 ,并且留下了许多诗文和遗迹 ;其中《爱莲说》也是在赣州写下的 ;对他在赣州的一些活动 ,后人也多有记述  相似文献   

17.
北宋周敦颐的《爱莲说》,是一篇很著名的作品,历来为文学家与教育家所重视。古往今来的很多选本,都把它收入。建国以后,还曾编入中小学课本,让青少年学生作为范文来阅读。从文学角度看,《爱莲说》篇幅短小,语言平易,文字简炼,既有文采又颇富哲理性,确是一篇难得的散文佳作。然而历代读者往往仅把该文作为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来颀赏,而对它的真实意蕴与深层内涵却不甚了了。笔者自少年时阅读此作,尤爱其“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数句,所理解的亦仅皮毛而已。近读侯  相似文献   

18.
周敦颐的《爱莲说》是八年级语义上册精选的一篇文质兼美的经典课文。作者以莲自况表现了高洁的节操和品质.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课堂上我让学生大胆想象探讨作者的写作情怀时.  相似文献   

19.
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个名句出自北宋周敦颐所写的《爱莲说》。周敦颐,北宋时志向高远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今湖南道县人(公元1017年—1073年),著有《周元公集》《太极图》《太极图说》《通书》《掘赋》《爱莲说》等。《爱莲说》是周敦颐在地方为官30多年,清正廉明、洁身自好的人生  相似文献   

20.
《爱莲说》是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借物咏志的名篇,它在结构上匠心独运,做到言简而多姿,文短而曲折。明代画家董其昌在《画旨》里说:“远山一起一伏则有势,疏林或高或下则有情。此画诀也。”绘画不喜平,为文何尝不如此,周敦颐深明此旨,他的《爱莲说》的结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两个陪衬,三种类型。一一条线索贯全篇本文作者把“爱”这个主观感情作为线索,用它贯穿全篇,将全文连缀成一个艺术整体。全文共有八句,“爱”字竟出现了七次。起句开宗明义,指出“草木之花”可爱,一个“爱”字紧扣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