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引导学生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触摸生活、参与实践、表达真情就是新课程在作文教学方面的核心理念。因此,小学生作文教学应视生活为写作的源泉。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情境,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审美的兴趣。这样才能"陶冶学生的审美的情操","培养其健全的人格",促进其素质的全面发展。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主动性,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笔者每次在习作训练前,为学生选取或创设一个特定的生活情境,引导他们融入此情此景,他们会因"物"而发"情",因"情"而发"辞",写出来的作文不仅"言之有物",而且"言之有序""言之有情"。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在当前存在一种教师怕教、学生怕写、家长怕辅导的现象,这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学生写作文时无话可写、内容空洞,那么,教师应怎样指导学生写出生动具体的作文呢?一、引导学生做观察生活的有心人小学生作文写得不生动具体的主要原因是不善于观察生活,不善于从生活中提炼作文的题材。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克服观察上存在的缺陷,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从纷繁复杂的事物和现象中,选择自己最热爱的、最有意义的任何事来写。  相似文献   

3.
在作文教学中,深受"厌写"困扰的学生不在少数。作文课上,学生冥思苦想,迟迟难以下笔,抑或动笔,其状也如挤牙膏般时连时断。缘何学生作文大脑常"死机"呢?真的是没素材可选吗?出现此种情景,除学生作文素材日常积累不足外,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作文指导不力有关。不少教师指导作文时"急功近利",不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搜索素材,而是指导用"改头换面,移花接木"等所谓技巧去拼凑文章,这样"指导"虽可收到"立竿见影"之效,但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并无多大帮助,且极易使学生走入"厌写"的死胡同。  相似文献   

4.
唐世湖 《考试周刊》2013,(51):55-55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就唉声叹气,甚至对作文课产生惧怕的心理,他们不知道怎么写,觉得作文太难写了。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到生活中感受生活,有选择地、创造性地"借鉴",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5.
关惠娟 《教育》2014,(6):19-20
正作为语文的"半壁江山",作文水平是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最直接的反映。《课程标准》强调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放开束缚,自由表达。"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会学生用眼睛来观察生活,用心发现生活中无限宽广的天地,作文自然就有话可说。帮助学生炼就一双慧眼本来,不造假是对学生作文起码的要求;写出个性和创意,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可现实情况是:学生功课压力  相似文献   

6.
在作文教学中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认为自己除了学习还是学习,缺少生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然就写不出好作文,因此讨厌写作。可实际上学生写不好作文不仅仅是因为缺少生活,更多的是因为他们缺少发现素材的心灵和眼睛。帮助学生寻找写作素材,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生活,用眼观察生活,用手记录生活,通过这些方法切实有效地提高其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7.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中年级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中年级是由说话写话向命题作文过渡的阶段,如何引导学生想写、乐写、善写,让写作成为生活的需要,而不是一种负担呢?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就可以帮助学生克服作文难的心理,使他们充满信心、轻松愉快地在作文的海洋里遨游。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规定,作文教学应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写作感情要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与真切体验。那么,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怎样引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呢?一、在生活中流露真情"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真情实感从何而来?从生活中来。因此,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是他们写实感、抒真情的基础,也是写作的基础。学生的生活范围比较狭窄,生活中大  相似文献   

9.
低年级作文教学是整个小学作文教学的基础。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要进行有条不紊的习作训练,即从一年级的听说练习到三年级的小作文练习、仿写训练等,以帮助学生夯实写作基础。那么,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启蒙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呢?一、观察生活,积累作文素材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中产生出来,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的文章。"生活是习作素材的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开掘和充实生活,让学生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思,让他们"有所为而作"。教师要致力于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留心观察生活细节的能  相似文献   

10.
如何把学生视为"苦差"的作文,变成他们的"乐事",使学生下笔有神,乐写善写作文呢?笔者认为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使作文成为学生"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需要",让他们在快乐中作文,在作文中感受快乐。一、阅读积累是快乐作文的基石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使学生做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关键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外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先生认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虽然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但有些学生不会观察生活,难以发现写作素材.针对这种现象,我在作文教学中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作文,帮助学生"找米下锅",指导他们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培养写作兴趣,提高他们收集素材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作文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如何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并且引导学生顺利作文、成功作文呢?一、激情引趣,趣味作文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新大纲也要求"激发学生写的热情",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热情呢?  相似文献   

13.
康秋萍 《广西教育》2013,(14):60-60
观察是认识生活的窗口,是积累素材的渠道。它包括两方面,即"观"和"察"。"观"就是亲自看(包括听、闻、尝、触);"察"则是体察,对观察的对象有所体验,有所觉察,对被观察的事物有自身的感受。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一、要用心观察生活相当一部分中学生最头疼的恐怕就是作文,他们常为写不好作文而苦恼,有的甚至视作文为畏途,一遇到作文就厌  相似文献   

14.
<正>小学生作文,首先要有话可说,要有具体的内容;其次才是话怎样说,怎样把具体内容表达出来。学生为写作文而苦恼,主要是没有内容可写,然后才是不知道怎样写。面对许多学生"无话可说、无话可写"的困惑,我认为,比较有效的途径是指导学生写"生活作文"。所谓"生活作文",就是有意识地培养和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然后从中选择生动有趣、有价值的素材写成作文。要让孩子们学会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那么,到底引导他们写什么呢?一、让你会笑的一句话  相似文献   

15.
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但它又不等于作文。如果,学生缺乏对生活的感受力和必要的观察力,丰富的生活就如眼前烟云,学生提起笔来还是无话可写。教师无法替代学生的生活,更无法窥视每个学生的每天的生活,怎样使学生的生活在他们的笔端流淌呢?那就要帮助学生确立时时处处有生活的观念,从观察自己入手,去观察感兴趣的事物,再投向看似单调、平淡的生活,从而炼就一双"火眼金睛",爱观察,会观察,勤观察,从"视而不见"走向"独具慧眼",就能常常有所发现,有所感悟。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作文占中考语文的半壁江山,但学生作文现状令人担忧,大多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平时练笔,不愿写,这抄那摘,疲于应对。一到作文课,真是"下笔如下神",搜肠刮肚,写出来的文章,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细致观察生活我们农村孩子的生活环境有利于写作,出门就是花草、树  相似文献   

17.
马晓艳 《考试周刊》2013,(66):51-51
<正>"生活有多大,语文就有多大"。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体现,一直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但又一直都是令学生倍感头疼的事情。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觅得一汪清泉、一股活水。一、在阅读中积累素材韩愈说"读书患不多,思议患不明",意思就是要博览群书。阅读是一种能够起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作用的作文教学方法,通过阅读可以引导学生在思想内容、写作方法、谋篇布局、语言风格等多方面吸取营养,积累写作材料,并找到写作的灵感,提高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8.
赵丽琼 《成才之路》2009,(11):20-21
作文。是生活的真实的反映。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用自己的笔写出自己真实的、独特的感受。写出五彩缤纷的现实生活。但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甚至逃避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笔杆似有千斤重。半天写不出一个字。这就需要教师加以恰当地引导,引导他们在写作文时要做到写实事、说真话、诉真情。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让学生想写、爱写、会写,并能通过作文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表现出自己的内心世界。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乐趣。使学生下笔有神,乐写、善写作文呢?我认为有必要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说真话、抒真情是作文的重要原则,是学习做真人的一种历练。在指导学生写作实践中,笔者注意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多想""多写",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记录平时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同时为学生创设一种自由倾吐的作文氛围,有事就写,有情就抒,当学生有了"作文就是生活"这一感受之后,生活转化为作文便水到渠成了。  相似文献   

20.
作文教学应达到怎样的目的,学生们写什么样的作文才是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呢?《语文教学大纲》上是这样提的“:善于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注意用创新引导学生开启心智。只有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