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许多教师都认为老师讲得越多越好,越细越好,课堂上不敢放手让学生去说、去想、去做,生怕学生不能按老师的思路展开教学,课堂目标不能完成。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基本上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也没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只能被动地接受,其结果是教师越讲越累,学生越听越烦,甚至不愿意去学。于是便有老师埋怨学生太笨了,一道题都讲了好几遍还是不会  相似文献   

2.
在素质教育下的今天,教学上更要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可这几年在教学能力训练过程中,我总听到教师有这样的议论:学生不知怎么了,有些知识,我们老师讲了多少遍,练过多少遍,讲评过多少遍了可还是不懂,  相似文献   

3.
目前,就思想政治课教学来说,不少学生共同反映的一个问题是“没劲!上政治课难熬,老师尽讲大道理。” 政治课缺乏吸引力,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教师缺乏工作责任心,不能深入研读教材、琢磨教法;有些教师则片面追求政治教学内容在理论体系上的严谨,脱离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认知水平,以致出现多、深、难的现象,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高考科目的设置上看,  相似文献   

4.
正"教与学"的过程离不开思维的对接,教师想的和学生想的不一样,沟通就不会畅通.教师表达的内容学生就不能理解,学生提出的疑问教师就讲不明白.怎么办?全班有一半学生已经听懂,还有另一半不明白,就是再讲一遍,还会有一部分不懂,而此时教师往往不知道学生究竟哪个地方不懂,怎么办?"继续讲"对一部分学生来说是浪费,"不讲了"对另一部分学生来说是损失.带着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我们不妨尝试一下"对学"这种方法."对学"顾名思义,一对一的学习,明白的给不明白的讲,或者两个不明白的相互讨论.由于是两个人,面较窄,不能做  相似文献   

5.
正一位教师在阅读了粱增红老师的《讲了也不会,何必再讲?》一文,很受触动。思考之后他也产生了一个困惑:我们教师明明已经讲过,甚至重点讲过的东西,学生为什么还是不会?是呀,为什么?明明在课堂上教过了,学生看似也学会的东西,考试的时候,或者过了一段时间,学生又不会了?是我们的学生真的很笨,还是我们的教师没有讲透彻?我认为这两点都不是根本的原因,根本的原因是:教师没有给学生更多的自主阅读、感悟、思考的机会,而是用自己的讲解代替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体验和感悟,这样  相似文献   

6.
<正>误区一:简单的内容,学生容易会感觉简单的东西,学生就一定容易学吗?教师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往往存在很大反差,就学生来说,接受新知识是需要一个过程的,绝不能用教师的水平衡量他们的能力。况且,如果讲课时只顾自己津津有味,不顾学生反应,教与学的思维不能同步的话,那么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毫无思考理解的余地,多容易的知识照样学着费劲。误区二:掌握便捷解题法,解遍天下不用怕客观上讲,技巧和捷径在实际应用中确实产生了不小的效果。但事物往往都存在两面性,这些技巧和捷径的实用范围一般都比较特殊和狭小,换个条件或变个简单的结论,也许就会使学  相似文献   

7.
<正>一、高效课堂相适应的课堂评价体系的建立1.课堂上应确立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时常听到有教师抱怨:张三真笨,这道题,我已经讲一百遍了,他还是不会做.这种情况我也经常遇到,有些教师过高地估计学生的能力,欲速则不达,在刚学完一章内容后,就拿中考经典题让学生做,有些学生做不出来,我们就应该思考了:为什么学生不会做?原因是在学生,还是教师授课的方法?首先,教师清楚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吗?其次,了解学生的学科基础吗?每讲一道例题就要仔细剖析:审清题意、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觉得,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敢于放手。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让他们自己去思考解决,教师只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实际上,我们常常低估学生的认识能力,教学内容不论难易,不唠叨一遍就放心不下。加上课时紧,就觉得多让学生思考发言,还不如自己讲解爽快。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的机会,他们习惯于接受和模仿,对知识的理解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以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为例,如果只是由教师把四个判定定理写在黑板上,头头是道地把证明过程讲一遍,学生听懂  相似文献   

9.
一堂课,只要能体现出一个教师的个性、特色和创意,并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便是一堂好课。就一堂好的数学课来说,我认为至少应体现以下要求的一种,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创新意识”。1.要有心理换位教师备课时不能只备教材,还应把着眼点放在学生上,也就是常说的“备学生”。即在教学中,教师应有与学生的“心理换位”,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能力现状,确定哪些内容学生能看书看懂的就少讲或不讲;而不易懂的内容应多讲,甚至从不同的角度去讲;设疑、提问也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哪些概念学生难以…  相似文献   

10.
付平顺 《辅导员》2009,(12):38-38
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都有所差异。虽然是同一个老师教,有的学生接受知识快,而有些学生,老师强调十遍八遍,他也掌握不住。这样就出现了所谓的“优秀生”和“潜能生”。作为教师,应当正确地对待和认识这一特殊的学生群体,在调查中研究,在研究中寻求促使“潜能生”上进的方法,不让任何一位学生掉队。  相似文献   

11.
王娜  杨杏来 《考试周刊》2007,(7):102-103
曾听到有老师这样抱怨过,这些知识我都讲过,而且有些知识点我讲过多遍,讲得很透彻,学生怎么还是不会呢?很多老师工作不能谓之不努力,态度不能谓之不端正。课堂之上尽力去讲,课堂之下尽心辅导,用去的时间很多,但学生成绩没有太大的起色。这又是为何呢?  相似文献   

12.
梁小桥 《家长》2013,(1):37-38
一次我和儿子铁锤说起我的朋友给他小孩讲数学题,如果讲过三遍小孩还不明白,他就火了。铁锤听后说:“他讲了三遍都没给孩子讲明白,他自己不检讨,凭什么和孩子发火呢?” 一道题你会做是一种能力,不仅自己会做还能让别人也懂,这又是一种能力。 讲题前事先做好功课 有的家长事先不做功课,不了解孩子在这道题中的问题具体出现在哪个环节,拿过来题目就讲,几遍下来,孩子依旧是一头雾水。所以给孩子讲题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在日常的数学检测中,经常听到老师的抱怨“这种题目已讲过许多遍了,学生还是错”和学生的无奈“我一听就懂,可一做就错”.究其原因,大概有学生的能力、教师的讲解、题目难等诸方面的问题.在这些诸多因素中,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应是关键原因之一.本文拟从一道选择题的教学谈一点个人的试卷讲评教学的做法与思考.  相似文献   

14.
虞嘉 《时代教育》2013,(8):139-140
传统教育教师高高在上,学生总是被动的接受。陶行知先生提出创造的前提是要解放人,我们不妨尝试换位教学,学生换位为教师,教师换位为学生,解放学生的头脑、解放学生的嘴巴、眼睛、双手和空间。这样,在新课中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学生潜力;在例题评讲中,发现学生思路上的问题,教学相长,在课后让学生出试卷,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实践证明"换位教学法"对解放学生头脑,加强自主学习能力,优化师生关系等方面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在进入复习阶段。许多学生热衷于大量做练习题,匆匆解题。就题论题。不进行解题后的再思考,反映在卷面上是解题准确率低,思维定势强。思维缺乏严密性和敏捷性。即使教师讲过,自己做过的题也不能做对。如何使学生从只重视解题数量和结果,不重视解题质量和解题能力的提高,忽略解题后的再思考的误区中走出来,是摆在任课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6.
张彬武 《成才之路》2011,(17):96-I0025
常常有老师抱怨:“课堂上学生死气沉沉,我讲得也没劲。”其实我觉得学生的兴趣是靠老师调动起来的。语文界前辈吕叔湘先生曾说过:“真正掌握一种教学法的教师,他是会随机应变的,他的教室里是生气勃勃的……  相似文献   

17.
在对高效课堂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减负增效"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如何减负增效、提高讲评课效率成为广大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当前的英语讲评课普遍存在效率不高的问题,很多教师抱怨刚刚讲过的题型没过多久再练,错误率还是很高;或者在讲评课上学生参与率较低,课堂气氛不浓;教师讲得很累,而学生的能力达不到教师预期的要求.这种现状需要我们一线教师认真思考,找出应对办法来提高讲评课的效率.笔者就这一现状做了一些初步探索,感觉到讲评课的低效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师满堂灌,学生无参与和思考的机会练习讲评课突出一个"讲"字,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板书学生记录,整堂课往往是教师一讲到底,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由于教师以讲代学,缺乏学生参与活动的环节,没有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思想得不到激活,思维得不到训练,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及应用自然成为一句空话.这样的讲评课会造成学生不主动思考,导致课堂气氛沉闷,长此下去学生就没有了积极思考的习惯和兴趣,学习的效率也自然会每况愈下.  相似文献   

18.
李春燕 《教育》2014,(6):55-56
正习题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巩固和提升,更是对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方法的培养。然而,我们却往往发现:教师一遍遍地详细讲解每一道题目,生怕学生没听懂,一边问学生"听懂了吗",一边还不顾学生的反应再讲一遍;当学生听累了讲话开小差,教师善意地提醒学生"管好你的嘴"。其实,有时候教师也要适当地管好自己的嘴,要清楚什么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该多讲、什么不需要讲。  相似文献   

19.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一种重要手段 ,实验能力的考查也是化学高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这些年来高考实验题失分率一直居高不下 ,究其主要原因 :不是教师不重视 ,而是感觉实验无从复习或复习效果并不显著。大多数教师在复习时只好带领学生将所做过的实验在课堂中口头上过一遍 ,然后就组织学生沉入题海进行练习和讲评 ,致使实验复习成为走过场 ,学生在遇到教材和题海以外比较陌生的实验题时 ,往往提取信息不充分 ,或反应原理不能灵活迁移 ,或不能合理设计新的实验。那么 ,如何改变这种状态 ,如何在复习教学中提…  相似文献   

20.
(一)过去教学上存在的问题自从苏联专家普希金指出了目前我国语文教学上存在的问题以後,我们联系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了检查,觉得他所指出的问题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也严重地存在着,表现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复习提问外,其馀时问都是先生讲、学生听,儿童很少有活动机会.讲时又是读一段讲一段,割裂了完整的课文,而所谓讲只不过将刚才读的再说一遍.儿童朗读的机会很少,家庭作业的内容也都是教师讲烂了的,儿童只要死记教师的话一抄就行,根本用不着多思考.这些正是普希金专家所指出的缺点:老师过於积极,学生思维处於睡眠状态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