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采用《就业压力问卷》、《自尊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问卷》对332名本科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本科毕业生就业压力、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1)男女生在正负性情感、主观幸福感及就业压力上存在显著差异;(2)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就业压力及自尊上存在显著差异;(3)毕业生就业压力与自尊、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存在显著正相关;(4)毕业生就业压力、自尊对主观幸福感有很好的预测作用;(5)自尊是毕业生就业压力与主观幸福感的中介变量,存在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于子建  王娇妮 《科技风》2014,(24):248-249
工作压力会影响心理契约的履行,影响主观幸福感,本文尝试研究某地区公安民警工作压力、心理契约、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提出缓解民警职业压力,改善应对方式,提高主观幸福感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单一飞  李皓 《内江科技》2010,30(1):47-48
在高校连年扩招和就业体制改革的共同作用下,面对现在“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毕业生在就业时遇到巨大的竞争压力,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变得十分严峻,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的供需矛盾尤为突出。通过调查问卷和访问的形式对河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3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将来就业的需求和意愿,通过调查分析发现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供需矛盾,寻找出应对的对策.提出应对的建议,为体育教育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提供指引,为高校就业主管部门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采用《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对181名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民办高校毕业生总体上就业压力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主要就业压力来源排名为专业供求矛盾、就业竞争环境、缺乏求职帮助、自我认识定位、就业心理预期和职业素质评价;(2)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和家庭经济条件差异;专业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
以师范类本科应届毕业生为被试,采用直接半结构式访谈法,研究他们对师范类本科应届毕业生就业现状的看法。结果发现:他们普遍认为本科生的就业现状不乐观,师范类的就业情况稍好,但是待遇不及普通本科毕业生;都曾为就业现状担忧,并将考取研究生作为应对就业压力的主要方式。他们认为存在客观和主观的因素影响师范类本科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同时,他们从教育结构、就业定位以及社会实践等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朱燕娥  朱钧陶  汪路勇 《科教文汇》2009,(20):75-75,112
受金融海啸的影响,2009年就业形势严峻,毕业生就业压力巨大,以往就业前景较好的英语专业毕业生目前的就业率也呈下降趋势。本文在分析新形势下农科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以及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回访现状的基础上,阐释外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壁垒,提出现阶段解决外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应对措施,以期进一步提高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  相似文献   

7.
李雪  杨映萍  谢琴红 《科教文汇》2013,(28):189-191
目的:探讨新医疗改革背景下西南地区一般本科院校医学毕业生就业压力现状,以及心理控制源对医学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影响,为毕业生就业压力干预方案的制订提供一定依据。方法:以330名医学毕业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手册和内在-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①77.1%的医学毕业生表示感受到明显的就业压力。②愿意到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就业的毕业生其就业压力水平显著低于不愿意到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就业的毕业生。③心理控制源与就业压力及其五个维度呈显著正相关。④心理控制源可以直接预测毕业生就业压力水平。结论:树立合理的就业观念和优化归因方式可有效缓解医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8.
<正>采用父母对同胞冲突应对方式量表、同胞关系质量量表对646名多孩家庭父母进行问卷调查,探讨父母对同胞冲突的应对方式在同胞关系与父母角色主观幸福感之间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父母对同胞冲突的应对能显著预测同胞关系,同胞关系显著影响父母角色的主观幸福感。父母对同胞冲突的消极应对在同胞关系的所有因子和父母角色主观幸福感之间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而积极应对在同胞关系的嫉妒、冲突因子和父母角色主观幸福感之间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同胞关系会直接影响父母角色主观幸福感,且父母对同胞冲突的应对方式在两者之间具有部分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医疗改革背景下西南地区一般本科院校医学毕业生就业压力现状,以及心理控制源对医学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影响,为毕业生就业压力干预方案的制订提供一定依据。方法:以330名医学毕业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手册和内在-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①77.1%的医学毕业生表示感受到明显的就业压力。②愿意到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就业的毕业生其就业压力水平显著低于不愿意到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就业的毕业生。③心理控制源与就业压力及其五个维度呈显著正相关。④心理控制源可以直接预测毕业生就业压力水平。结论:树立合理的就业观念和优化归因方式可有效缓解医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0.
影响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桂兰  黄颖 《科教文汇》2009,(17):70-71
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个人和社会生活质量的一种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对影响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探讨有助于为全面提升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高职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受就业压力、社会支持、经济状况、学校环境、价值取向、人格特质、归因倾向及自我效能感等外部客观因素和内在主观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芦大亮  金玲  王启胜 《科教文汇》2010,(18):195-195,202
目的: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应对策略的变化特点进行初步探究。方法:在5个月内分3次对大学毕业生采用大学毕业生就业应对策略问卷进行测量。结论:大学毕业生就业应对策略的主动策略不断降低,维持策略先降低有升高,而被动策略则是先升高再降低。  相似文献   

12.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始终是国家、学校、毕业生和家长十分关心的问题。近年来高校学生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与其它专业毕业生比较,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范围显得更窄,就业压力更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现状不容乐观。本文就江西省高校本科生的择业意向进行调查研究,为学生的择业导向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钟佐彬  徐敬洁 《内江科技》2011,32(7):177+205-177,205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计算机应用系2010级的毕业生及用人单位进行了跟踪调查,通过调查及时了解用人单位对我院计算机类毕业生的评价,结合毕业生的自我评价,通过综合分析研究形成数据,为今后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始终是国家、学校、毕业生和家长十分关心的问题.近年来高校学生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与其它专业毕业生比较,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范围显得更窄,就业压力更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现状不容乐观.本文就江西省高校本科生的择业意向进行调查研究,为学生的择业导向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陈郑 《科教文汇》2013,(18):175-176
目的:研究大学生感戴与心理健康、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及三者的关系。方法:采用董霞修订的大学生感戴问卷,段建华修订的总体幸福感量表以及Kessler10中文版量表,对武汉市38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53份。结果:(1)大学生的感戴水平存在性别差异(F=3.483,p〈0.05),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专业类型差异(F=5.793,p〈0.05);(2)大学生感戴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正相关,与心理健康存在负相关,三者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分层回归分析表明大学生感戴和心理健康可以解释主观幸福感43.3%的变异。结论:女大学生感戴水平高于男大学生,文科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理工科大学生;大学生的感戴状况和心理健康水平可以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感戴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越强。  相似文献   

16.
陈郑 《科教文汇》2013,(6):175-176
目的:研究大学生感戴与心理健康、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及三者的关系。方法:采用董霞修订的大学生感戴问卷,段建华修订的总体幸福感量表以及Kessler10中文版量表,对武汉市38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53份。结果:(1)大学生的感戴水平存在性别差异(F=3.483,p<0.05),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专业类型差异(F=5.793,p<0.05);(2)大学生感戴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正相关,与心理健康存在负相关,三者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分层回归分析表明大学生感戴和心理健康可以解释主观幸福感43.3%的变异。结论:女大学生感戴水平高于男大学生,文科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理工科大学生;大学生的感戴状况和心理健康水平可以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感戴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越强。  相似文献   

17.
盖耕宇 《科教文汇》2012,(14):207-208
毕业生就业状况是评价专业教学的重要依据。为推动专业教学改革,上海对外贸易学院金融工程专业教研室对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跟踪调查,对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提出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研究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心理健康教育满意度问卷对全国88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了大学生就业压力应对方式的特点以及教育对策。研究发现:女生、偏外向的大学生、家庭经济很好的大学生以及较为敏感与极敏感的大学生面对就业压力容易选择消极的应对方式。社会支持高的大学生越倾向于选择积极的就业压力应对方式,其他支持对压力应对方式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据此,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高校应区别对待不同人群,针对性地给予更有效的方法指导;并且能注重完善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还应该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了解、追踪学生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成人依恋、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生成人依恋、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和特点,进一步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亲密关系体验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情感量表对346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①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平均得分偏低,负性情感显著高于正性情感(P<.01),且大学生依恋类型以惧怕型为主,依恋对象以朋友为主.②成人依恋、应对方式和主观幸福感在生源地和年级上没有显著差异,在性别和依恋类型上部分差异显著(P<.05).③相关分析表明,依恋焦虑、依恋回避与生活满意度显著负相关(F=-.380**,F=-.227**),与消极应对显著正相关(r=.300**,r=.214**);依恋焦虑与负性情感显著正相关(r=.356**);积极应对与生活满意度显著正相关(r=.152*),而消极应对与生活满意度显著负相关(r=-.245**),与负性情感显著正相关(r=.324**).结论:大学生成人依恋、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心理学发展日渐成熟,主观幸福感成为了其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研究内容。为了解如今青少年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应方式的关系,研究者以山东地区的一部分高中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经过分析研究后发现:1)总体上高中学生具有较高的生活满意度,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心里健康状况大体上处于一个中等水平,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却有下降趋势;2)学生的学习成绩、家庭的经济状况等对他们的心里健康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3)学生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也时刻影响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