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他强调,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假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可见,惩罚是学校教育的需要,是学生成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提出"没有处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他认为教育本身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教育.  相似文献   

3.
当赏识教育大行其道时,我们的教师似乎已经遗忘了教育还应该包含着适当的惩戒,我们的学生似乎也越来越脆弱得受不了任何的批评.目前,社会、家庭、学校中不少人谈罚色变,甚至有些人把"惩罚"与体罚、变相体罚混为一谈,影响了教育者对惩罚这一必要的教育手段的使用,阻碍了对学生的教育程度,影响了教育效果.因此本文从三方面阐述了惩罚的必要性、惩罚与体罚的区别、惩罚的艺术.  相似文献   

4.
当前,素质教育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创新教育的呼声也日渐高亢,人们普遍倡导赏识教育,激励教育.认为表扬、奖励永远比批评、惩罚有力量,教师应该学会欣赏和悦纳学生,而不能使用惩罚;惩罚就是对学生心灵的伤害,不尊重学生的人格;惩罚就是变相体罚.甚至在教育心理学界也存在一种看法,认为应把惩罚作为课堂教学管理中万不得已的最后一个.惩罚是不是真的犹如洪水猛兽呢?笔者认为未必.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社会呼声很高,但是,相关"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事件"却屡有发生.显然,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是十分错误的,严重的还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然而,是不是适当的惩罚也要取消呢?中小学生年纪不大,阅历少,辨别是非能力也较差,正处在成长阶段,为此,犯一些错误在所难免,纠正这些认识和行为的不当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怎么纠正?许多老师反映,对学生的教育,光靠赏识、引导往往是不够的,要纠正学生的错误就必须有足够大的外力.适当的惩罚就是这样一种外力.对此,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教育家李镇西认为:"科学而成功的教育不能没有惩罚."笔者对此颇有同感.下面略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当今教育大力倡导"尊重学生,善待学生",似乎惩罚了学生就极大可能违背教育规范,甚至就是违反教育法,这让教育者在实践工作中陷入一种困境:学生犯了错,到底"罚"还是"不罚"?作为教育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当今教育需要惩罚.那么,如果要罚,应该怎样罚?要实现教育向和谐教育的过渡,"只能惩罚,不能体罚"的观点,究竟应该如何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7.
重拾"惩罚"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老师去内蒙古一所学校讲学时指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是脆弱的教育,是不完美的教育."此话一出,引起轩然大波.不少教师惊讶不已,现在谁还敢批评、惩罚学生啊!  相似文献   

8.
李霞 《湖南教育》2007,(3):20-21
由于教育的核心是"人",那么影响学校的特色化建设的这个"支点"就应该是"学校中的人"--校长、教师和学生.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如何实施表扬(奖励)批评(惩罚)的艺术问题.作者认为表扬(奖励)批评(惩罚)的目的,是而且只能是使受表扬(奖励)批评(惩罚)的学生得到教育.据此,作者指出,实施表扬(奖励)批评(惩罚)时应该注意形式、时机、范围、频率等问题,使之成为一门教育的艺术.  相似文献   

10.
"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概念是前苏联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提出来的,且已为教育界普遍认同.有的教育理论工作者认为:"最近发展区"应该从哲学的高度来看待;有的教育实践工作者认为:"最近发展区"不但要从高处来认识,更重要的是对"最近发展区"作具体化研究,使广大中、小学教师能把"最近发展区"应用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11.
田振 《文教资料》2008,(13):84-86
学校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提高技能"的教育,更是"人"的教育,积极健康的学校教育模式应该是师生互动的"教学相长"的教育模式.因此,师生关系,师生交往成为现代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相对于"课堂教学"这种正式的师生交往,师生课堂以外的互动、交流,也理应是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和谐不但是社会的追求,也是教育的追求,更是课堂的追求.心理学家认为,和谐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人或事物存在的最佳表现形式.和谐能产生美,产生最佳效益.和谐的课堂能够让这些80%的在校时间都是在课堂中度过的学生最大限度的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情感和智慧.课堂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和学生健康成长的主战场,更应该是"和谐"的.如何建立一个和谐课堂,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人"入手,去建立一个"以人为本"的和谐课堂.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学校教育中,很多人认为惩罚教育已不足取,而能够给学生充分自信和自尊的赏识教育更能深入人心。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赏识教育无节制的泛滥带来的惩罚教育的缺失。实际上,从教育学的观点来看,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而惩罚教育能否作为有效的教育管理手段,取决于教师能否很好地使用惩罚教育。一、使用惩罚教育要以爱护和尊重学生作为基础学生犯错误在所难免,对犯错误的学生实施一定的惩罚,是学校教育和管理学生的必要手段,但我们必须明白,惩罚仅仅是一种手段,而教育才是目的。不论我们采用何种形式的惩  相似文献   

14.
本来,学校实施"规范化办学"是理所应当,也是最正常不过的事.但长期以来,在学校的办学过程中,各种违规现象尤其是"教学违规"可谓层出不穷,导致素质教育举步维艰,学生"减负"更是成了"美丽的谎言".尽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规范办学行为三令五申,但最后的结果往往是"虎头蛇尾",一阵"热闹"与"规范"之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恢复了原样.于是,"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几乎成了极大部分学校办学的潜规则.尽管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这不应该是教育的方向,必须改变,但归结起原因来,却几乎没有人愿把更多的责任揽到自己身上,并且甘愿为此进行一些"冒险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共同构成教育学生的完整架构,而"家长学校"则是三种教育最自然、最紧密的契合点.建设好"家长学校",既是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也是成人教育应该研究的现实课题.经过几年的探索,我们认为,确定科学的教育内容、采取多样的教育形式、确立丰富的教育层次、进行经常的家校联系、实行定期的表彰奖励是建设好"家长学校"的几种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6.
教育惩罚不是达成其他目标的工具,它是一种个性限度内的惩罚,应该使它融入教育的终极使命.迪尔凯姆认为社会性是个性的本源,个性不是先验的存在和权利,个性是道德的个性.纪律精神、对社会的依恋和自主性是个性的基本要素.教育惩罚是一种道德惩罚,是对道德违犯者的一种谴责性表达,并对遭破坏的道德权威加以复原.迪尔凯姆认为教育应该远离体罚,惩罚不应针对学业失败,应该发挥惩罚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7.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变"惩罚教育"为"过失教育",能更好地适应目前素质教育的具体情况,在培养学生明辨是非、提高心理耐挫力方面,较之"赏识教育"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针对近年来学校教育中出现的不当惩罚,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严禁教师有任何危害学生身心健康的行为,这无疑是英明之举。可是,有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却在认识上出现了偏差,为了保住  相似文献   

19.
在教育领域,惩罚历来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夸美纽斯在其著作《大教学论》中提出:"我们从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开始,就是犯过错的人应该受到惩罚。"马卡连柯也认为:"合理的惩罚不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要的。"在教育实践中,惩罚是普遍使用的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由于教育的不均衡发展,使优质教育资源成为教育需求者争相抢夺的"焦点",于是,大班额的现象日益突出.七八十人的班级成为优质学校普遍的现象,有的学校一个班甚至高达九十近百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