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明生 《考试周刊》2012,(14):139-140
教师在教学中要强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描述和表达,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图文转化能力。新课程标准下的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活动。它把学生置于"发现者"和"探究者"的位置上,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创设生物教学情境,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大环境,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蔡雪彬 《学苑教育》2012,(15):18-19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提出学习目标,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语文教学应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阵地,改革课堂教学目标、结构、形式,走"自主探究学习"之路,使课堂充满朝气,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实验探究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具体表现方式。"实验探究"模式是新课程最常用的一种科学发现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文章论述了"实验探究"模式在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和实验性很强的自然学科,不仅要教给学生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经历一次物理学知识的"再发现"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科学探究是学生认识生命世界以及学习生物课程的有效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指出:"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改变课程实施片面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强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  相似文献   

8.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体验和解决问题,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探究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地发现规律、寻找方法、探索思路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智,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师的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构建高效的自主学习课堂模式。  相似文献   

10.
自主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己探究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其实质是要求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一种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并从中获取探求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1.
新课改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合作交流、获取新知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以实现"教的高效性"、"学的高效性"、"评价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12.
在高中历史课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历史材料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历史老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多种能力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促进学生的"学"上,从而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3.
张英 《中学生物学》2012,28(3):8-10
叙述根据初中生物教材中的探究实验以及本地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拟定一些开放性探究实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生物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刘云霞 《考试周刊》2011,(83):137-137
新课程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多媒体就是"获取、存贮、传递、处理分析,以及使信息标准化的技术"。以下探讨多媒体激活英语课堂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陈保清 《考试周刊》2011,(33):160-161
在物理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波普曾说:"问题能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现、去实验、去观察。"可见,"问题"是创造性活动的开始。我们应以问题为纽带,让学生通过"产生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去获得新知识,然后又去探讨新的问题。这种从情境出发,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要求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索提升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设置教学情境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工协作的能力、自主探究和创新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倡导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突出学习环境的创建,促使学生主动探究,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充分的探究学习机会,强调在做中学、在学中思,实现做思共生,逐步培养学生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要合理设计学习任务,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平台,  相似文献   

19.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习数学的起点是培养学生以数学眼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取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通过新知识的学习,产生一连串的问题,并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产生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20.
胡元凤 《成才之路》2011,(33):60-6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本文就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时效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