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昌友 《教学随笔》2014,(10):20136+136
朗读能力的培养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传统的齐读、抽读、分角色朗读等可以起到较好的朗读训练;但这些方法还不够丰富,在增强趣味性提高朗读能力上还显得单调。快读、说唱、伴读、悲读、乐读、方言读等现代课堂的朗读方式正在悄然兴起,丰富了朗读方式,激发起了学生读的兴趣,能更好地培养学生个性和朗读能力。  相似文献   

2.
牛晓东 《甘肃教育》2014,(22):54-54
正一、朗读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认知规律的角度来讲,读应是学生最容易接受,最容易掌握的方法,教会学生朗读,让学生大胆地去读,去说,不但是学生学会知识的表现,也是学生学习兴趣的表现。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加强学生的语文朗读训练来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以改善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实际应用能力。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成绩。二、朗读可以培养语感语言能力的提高,更多的时候不是靠掌握语言规则,而是靠语感能力。因为语感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王春英 《学苑教育》2019,(10):37-37
从古至今,我国文化丰富且具有内涵,这体现在教学中,语文朗读就变得十分重要。对于学生来说,自身具有良好的朗读能力,可以提高对所读文章的内在思想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但是,在当下出现有的学生不想读、不愿意读的情况,有的学生也不会读。特别是一些语文综合能力差的学生更是在朗读的时候读不通、读不对。本文讲述如何更有利地指导学生去朗读,以及提高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指导学生合作式朗读。朗读,能够拉近文学作品和读者之间的距离。通过合作朗读,不仅能够培养自身的朗读能力和合作能力,而且能全面地、深刻地、细腻地把握课文的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本文提出了合作式朗读的方法,通过合作初读、合作分角色朗读、合作演读、合作创读这几部分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5.
读是语文教学的第一教学法,正确认识读的重要性,了解读的规律,才能逐步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其在读中成长。朗读能力是语文学习过程中最基本的能力,是学习语文最重要的方法。指导中年级学生的朗读需适当体现朗读的层次性,重视角色朗读,并考虑学生能力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朗读是重要的教学方式,是进行语文教学的有效辅助手段之一,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朗读教学中的评价参与,即将朗读与听、说、评结合,这对培养学生诸方面的能力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逐步掌握朗读标准,提高听的能力。学生朗读,教师要求根据一定的标准评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听老师读,听同学读,听自己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9,(79):22-23
听、说、读、写,是小学语文需要掌握的四项基本要素,也是贯穿学生学习生涯中重要的语文技能。在这四项基本技能中,又以读和写最为重要,包含了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在小学语文的低段教学中,相对于写作来说,更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近年来,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阅读教学也同样出现较大改变,已逐渐从言语内容转变为对言语形式的把握。在这一教学转变过程中,朗读的作用日益明显,也越来越被语文老师们重视。但基于孩子们生活阅历较少,对文字、语言描述中体现的情感难以把握,仅仅靠自己来朗读学习是不够的,需要老师给予正确的指导。所以,为提高小学低段学生的朗读能力,需要语文老师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更加注重标点、构段方式、修辞以及关键性的词句在课文中的作用,正确把握作者想通过文字表达出的情感,并将这种情感、观点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理解,从而真正从朗读中获益。本文首先通过分析小学语文低段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现状,提出朗读的重要性,并探讨提高朗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以期指导实际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8.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是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促进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而在当前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普通话水平低下,喊读、唱读、哼读的问题普遍存在。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从普通话训练、朗读技巧的指导、朗读兴趣的培养等角度,分析了培养农村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吴威 《成才之路》2011,(10):31-31
一、朗读重要性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可在中考指挥棒的影响下,多数老师只关注学生写的能力,至于读则很少有人重视。有人做过调查:  相似文献   

10.
修改后的语文教学大纲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在语文朗读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朗读的积极性,通过对运用“四多”的尝试,即多给学生尝试参与的机会,多创设情境,多变化朗读形式,多创设朗读评价机会等,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做到敢读、愿读、乐读、会读。 一、创造更多的朗读机会,使学生敢读 传统的阅读教学中,通常是老师讲的时间多,学生朗读的机会少。长期以往,最终造成了课堂成为老师的一言堂,学生  相似文献   

11.
目前,语文教学还是滞留在繁琐的分析、无病呻吟的情感体验、虚假低效的合作、交流的怪圈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注重师生的朗读,教师自己读课文时读得很生硬,丢字加字、读破句子的现象很普遍,能读出感情的很少。朗读是语文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朗读是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俗话说"打铁还要自身硬",语文教师要加强朗读能力的训练。优秀的语文课堂不仅老师要声情并茂地读,学生更应该书声琅琅地读。  相似文献   

12.
对于阅读教学,于永正老师有着自己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以读为本,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归宿。他曾说过:"语文教学说到底就是一个‘读’字。""读是一切语文能力形成的桥梁和手段,离开读这个阅读教学最重要、最根本的训练,语文本领的掌握就是一句空话。""朗读法是教语文的根本之法,也是学语文的根本之法。"阅读教学中,于老师始终把朗读贯穿于课堂,  相似文献   

13.
朗读可以点燃学生介入语文的热情,可以让学生在精神漫游的过程中尽情领略语文生活的精微与高妙,它是学生走进语文世界的一条通道。朗读有助于学习、积累语言,使语言规范化、美化,优化语感,从而提高交际能力;朗读有助于理解文章、吸取营养、加深文化底蕴、提高阅读能力、提高写作能力;朗读有助于培养情感意志。朗读,多读是基础,会读是关键。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下的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以其优美的图画、有趣的故事吸引着学生,让他们爱不释手.教师利用比赛读、分角色朗读、举办朗读会、借助插图朗读,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15.
李国斌 《教育》2013,(8):47-47
“读”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素质训练,是学生理解、积累、内化,运用语文知识乃至形成能力的主要途径。学习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获得,“读”起着重要作用。读的方式多种多样:有表情朗读、小组读、领读、默读、分角色朗读、自由读、齐读等。在教学过程中,每读一次就要确定一次的目的,每读一次就要有一次的收获。只有针对不同“读”的目的,采用不同读的方式,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读,朗读要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但现状令人担忧:学生的朗读准确率低、流利程度差、缺乏技巧、缺乏情感等。针对现状,教学中相应地采取创设情景、示范启发、读悟结合、互读评价等有效朗读教学策略,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7.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高效的朗读指导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朗读的教学价值,积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先带领学生读好字音、停顿、重音和语气,为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好基础;再通过创新朗读教学模式,优化朗读训练,实现提升学生朗读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李国斌 《教育》2013,(22):47
"读"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素质训练,是学生理解、积累、内化,运用语文知识乃至形成能力的主要途径。学习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获得,"读"起着重要作用。读的方式多种多样:有表情朗读、小组读、领读、默读、分角色朗读、自由读、齐读等。在教学过程中,每读一次就要确定一次的目的,每读一次就要有一次的收获。只有针对不同"读"的目的,采用不同读的方式,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最近.我听了不少节语文观摩课.课堂上时时传来琅琅书声,执教老师注意朗读指导.注重朗读层次的提高.提倡个性化的朗读.朗读训练形式丰富多样.有个别读、比赛读、师生轮读、配乐朗读、表演朗读等等,整堂课热热闹闹。朗读。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学习语文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方式。朗读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内容.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20.
运用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对课文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读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之一。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亦可以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深入体会语感、语境、语意的优美。既然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指导朗读就成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对学生朗读应给予充分正确指导,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并提高文学素养。教师在培养学生朗读兴趣的同时,也要做到以读为本、读中悟情,以问促读、熟读深思,多措并举、激情引趣,从而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