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3 毫秒
1.
乡村学生的作文与真实生活逐步脱节,导致了学生的作文远离了实际,成了无源之水。回归乡村生活,才能让学生的作文有依托,走进生活,同时也会把学生不同的理解体现出来,最后形成有个性的作文。乡村生活永远是乡村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是乡村作文教学最纯正的根。  相似文献   

2.
作文是什么?     
作文是生活的浓缩,是思想的展示,是个性的张扬。一、作文是生活的浓缩。作文的实质,是一个人对现实世界与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并将自己的观察和思考用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使作文有"源头活水",写作者就要学会观察与储存生活,善于浓缩和提炼生活,进而感悟并思考生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生活永远是作文最丰富、最本真的素材。二、作文是思想的展示。作文是思想的载体,是独立思想深厚的土壤。作文应该有写作者的思想,成为写作者思想展示的舞台。没有思想的作文,不管外表多么华丽,也只能是一具空壳。思想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和挖掘,来源于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要想  相似文献   

3.
朱秋萍 《小学生》2010,(8):18-18
1“自我体验”作文教学研究的理论依据 1.1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我们“自我体验”作文教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广阔的研究天地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内容。作文本身是生活内容的一部分,作文之内容即生活之内容,作文教学理应成为生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作文即做人,生活的空间有多大,作文的领域就有多广。“自我体验”作文教学研究是我们在作文教学领域中对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在作文教学领域对生活教育理论的借鉴、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4.
吴永福 《现代语文》2010,(10):116-116
关于作文命题,讨论得较多的是命题方式,诸如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及话题作文等。而作文命题的内涵方面,也可有所区分,至少是在范围上有所明确或界定。先说人生或生活,这是最有兴味的。人生或生活都有不同层面,人生有不同的年龄段,生活更有多样的情形。关注人生或生活,  相似文献   

5.
什么样的作文才有儿童味?1.儿童生活作文应当流露童真,不代成人说话。生活作文是针对传统的训练性作文而提出的。训练性作文以作文技能的达成为目标,生活作文以生活信息的传递、言语的交流和顺畅表达为目的。让"生活"取代"训练",能让小学生放胆作文。儿童生活作  相似文献   

6.
生活作文教育在日本有较长的历史,它产生于日本近代的学校教育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再次复兴。日本生活作文教育是以大量教师的教学实践为基础,改革作文的内容与表达方法而展开的教学活动,它提出的背景与我国当前学校教育状况有相当程度的一致性。我国学校教育与学生的生活相背离的情况也是相当普遍的,作文教学的“形式训练”倾向明显,借鉴日本生活作文教育运动的成功经验,让作文教学根植于学生的生活世界,是改革作文教学的一个很有价值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正>一、"微点生活·亮点作文"是基于语用观的作文教学研究"微点生活·亮点作文"是笔者对当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研究思路和实践策略的一种集中概括。其核心有三:一是让作文教学走一条生活化道路,即把作文素材的选取建立在对生活的点滴认识("微点生活")之上,向生活搜集素材,写出有真情实感,能独抒性灵,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的作文;二  相似文献   

8.
魏勇 《课外阅读》2010,(8):167-168
生活是创新作文的源泉,生活中充满情趣。有丰富的生活,就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就会产生丰富的情感。作文源于生活,是生活体验、情感的书面表达。作文重在唤醒孩子们乐于观察,敢于思考,勇于创新。激发学生热爱生活,享受生活,体验生活的情趣。作文中,生活是源,是本。本文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探讨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观察体验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精彩,并把自己发现的精彩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9.
有效教学的最高境界是优效教学。最近,听了江苏省特级教师关于《我们都有一双手》的作文教学,对于如何让作文教学从有效走向优效有了更多的思考。 一、有目的地选材一有效走向优效的基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跟说话完全一个样。”语文和生活息息相关,作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的空间有多大,作文的范围就有多大。  相似文献   

10.
邱军 《考试周刊》2011,(44):66-67
怕作文是农村小学生的通病,他们的作文内容十分贫乏,不仅有写假人、假事的作文,而且有东摘西抄的作文,甚至是全文照抄的作文。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症下药。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充分发挥农村优势,从热爱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等方面人手,才能培养他们观察生活与认识生活的能力,写出骨肉丰满的文章来,从而有效搞好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11.
写作是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语言技能之一。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及难点。以小学生活作文教学为切入点,以生活作文教学核心理念积累生活素材,使学生有话可说。探索生活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让学生爱上作文、爱上生活,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原生态作文的教学是依据《语文新课标》对作文教学的具体要求和高中学生作文的实际而提出的设想,强调作文来源于生活,强调作文是学生的真切体验和感悟。坚持原生态作文教学对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及学生实事求是、真诚待人、关爱生活等良好品行的培养有一定帮助,坚持原生态作文教学对教师业务成长、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作文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生活有多丰富,作文的内容通常就有多丰富;离开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立足的基础。然而对于很多小学生来说,南于不善于观察生活,也不知道该怎样描写生活,他们的生活即使再丰富,也同样写不出好文章来。怎么办?我在班级建立“学习共同体”,经过学生之间一段时间的互相学习和帮助,他们的作文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过去作文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也得到了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4.
<正>一、从生活中开掘作文材料作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有了生活,作文便马上生动活泼起来。可见,唯有从生活中方能开掘作文素材。1.引导学生在完成生活作业中捕捉作文素材作文素材随处可见,只是学生视而不见,不善于捕捉。于是,我常常给学生布置一些难度适中的"生活作业",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他们开掘作文素材。2.指导学生从各种有益活动中发现作文素材生活如果像一坛死水,学生怎能有写作激情?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创造作文素  相似文献   

15.
作文,就是对认识到的生活的真实反映。“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写出真实的、独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说真话、诉真情,是作文指导的核心。让学生写出真实的生活,写出独特的感受,作文才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作文的生命     
潘敏健 《文教资料》2006,(35):117-118
作文课上我们常常见到学生捧着脑壳、咬着笔头的现象,他们面对老师的作文题苦思冥想,然后一个字一个字地凑。也有学生早有准备,拿出作文选按图索骥,生搬硬套。这样,一篇篇毫无生气的作文就产生了。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学生的作文是老师逼出来的,是老师逼死了学生的作文,那么,什么样的作文是有生命力作文,怎样让作文焕发生命的光彩呢?笔者认为,作文的生命源于生活,成于情感,长于个性。陶行知先生说:“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作文不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生活正是一切创作的根本和源泉。在作文教学中,很多老师总是习惯于给出…  相似文献   

17.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每个人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更是异彩纷呈的.有人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然而,在现实的作文教学中,一千个学生的作文往往给我们再现的是一种生活情景,并不能给我们一千种的生活感悟与体验,更别说是一篇作文带给我们多种生活体味了.  相似文献   

18.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当前,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作文语言贫乏.内容空洞,情感淡漠。追其根源主要是学生的作文严重脱离了现实生活,缺乏真切的生活体验。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通过丰富学生生活,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思考生活,让学生心中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赋作文以生命的灵性、生活的气息。  相似文献   

19.
作文内容来自于生活,生活是作文之源。构建一种畅游生活的作文教学思路,以此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提高作文能力。激发学生运用文字工具的内需活力,有了自由作文的生命活力,其个性火花自然闪亮,个性潜能自然开发,个性智慧自然彰显。  相似文献   

20.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下面,笔者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一、作文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打破作文与生活空间的“厚障壁”,让学生头脑中有丰富的生活体验,使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生活是写作之源。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源于生活。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作文可以借以认识生活和再现生活,但传统作文教学,教师都是花费很多精力指导学生构思、立意、选材、布局等,很少倾注精力引导学生怎样向实实在在的生活探究写作的源泉。因而大部分学生没有对生活的真正领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