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要实现阅读教学效益的有效提高,就必须由“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教”,让学生在课堂上学语言,用语言.这就要求教师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关于语文教学一直存在争议,语文用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一直没有固定标准,回归语文教材,用教材教语文是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最好体现。用教材教语文,教学生基本语文知识和阅读方法,思考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将语文工具性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更好地体会语文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3.
语文情景化教学中的情感投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景化教学就是教师必须用真情实感将自身的语言磁性化,表情多样化,态势语言形象化.教师要走进教 材,感受教材,让教材感染自己,从而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达成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应该凭借教材,以形成学生的相关能力为目标。教材是学生学习的语言载体,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一个范例,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更不是对教材的亦步亦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地运用好教材,让学生在领会编者意图时,凭借教材,超越文本。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学有效实现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从而让语言实践活动情趣盎然,让学生在个性的张扬中全面提升语文素养。这个“弯”曾一度使许多教师顿生迷茫,  相似文献   

6.
语法是英语语言构成和使用的规则,"无规矩无以成方圆"。传统的教语法使得教学僵化、呆板。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由教教材转化为"用教材教"。文章论述了图片、游戏等在语法教学中的运用,以及语法教学中应注重形式、意义和用法的完美整合等。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已经逐渐被一些中小学教师所接受,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尝试着用教材教。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它有利于使教学过程真正体现教师的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但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的关系,不能走向极端。我们认为,不能把教教材与用教材教截然对立起来,而应在教学过程中把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一、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载体,教教材是用教材教的基础用教材教本身就意味着得用教材,不能完全脱离教材,只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应该凭借教材。以形成学生的相关能力为目标。教材是学生学习的语言载体,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一个范例,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更不是对教材的亦步亦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地运用好教材,让学生在领会编者意图时,凭借教材,超越文本。  相似文献   

9.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教英语是教会学生用英语,而不是教有关英语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特别是要对教材进行适当取舍和调整。  相似文献   

10.
论教学语言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人类进行思维和交际的工具。它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要素。 狭义的语言,即口语,是和它的书面形式——文字(书面语)对举而言的。我们在本文中所指的“教学语言”也是狭义的,即指教学口语,简称为教语。 教语属于应用语言的口语分支。它和教法一样源于教材,且是教材和教法相结合的衍化物。只有通过教语才能生动形象地运用教法,准确深刻地阐发教材。用信息论的观点来分析课堂教学,它的过程可以表述为:(右图)  相似文献   

11.
“语言教材无非是例子”、“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即教材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我们绝不能只是小心翼翼地匍匐、蜷缩在教材的话语光环里,教学需要质疑和否定、创意和创造。然而,这绝不表明“例子”可以任意选用、编排和使用,在教学实践中怎样处理这些例子,都应该有一定科学依据。眼下许多教学设计、案例、“镜头”、片断,为了标新立异,  相似文献   

12.
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是新课程主张的一种重要的教学理念。语造句教学应从课程改革的理念出发,提高造句的灵活性,创造多样化的表达方式,扩展句子的语言功能,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与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3.
很长时间以来,语文学科“教什么”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两年,随着“有效教学”的深入研究和实践,以及“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理念的不断深入。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开始引起关注。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有情意价值、知识价值和语言信息处理价值。教学价值与教学目标有重合性,但其范畴又大于教学目标,教学价值是通过教学目标得以体现的。在探寻教学价值时,可以依据语文课程目标、学情,依据信息处理价值优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需要熟读教材,并注重教学设计的“三性”,让课堂变得鲜活而有“语文味”。阅读教学不能只关注文本“写了什么”“为什么写”,还要关注文本是“怎样写的”。教学设计,需要层层剥开语言的外壳,引领学生进入到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揣摩语言表达的魅力,体现出教师“导”的层次性。  相似文献   

15.
潘建兰 《考试周刊》2011,(90):24-25
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学有效实现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实现对学生包括知识传授在内的能力的发展,方法的迁移和个性的张扬,在情趣盎然的语言活动中,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6.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为教教材的教学,常常把目标单一地定位于教课本规定知识;用教材教则是在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能力、态度的过程中。科学课的目标设计要有用教材教的意识,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教材选文的"定篇""用件""样本""例文"四个不同类别的角度,结合具体教学案例,阐述"用教材教"的四种教学主张。分别是:珍视"定篇"的文化传承,"用教材教"不可绕过"教内容";发现"例文"的示范作用,"用教材教"的重心应垂向"教方法";注重"样本"的独特价值,"用教材教"要充分关注"教过程";发挥"用件"的实作效力,"用教材教"要实现教学有效。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观念就是“用教材教”。“用教材教”和“教教材”似乎已成了新旧观念的分水岭,但我觉得问题关键并不在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观念上,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是“用教材”教什么?也许会有很多老师说,这还不容易,用教材教语文嘛。理直气壮,而又义正辞严。  相似文献   

19.
高中数学教学中对于教材的使用,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从传统教学思路中的“教教材”,到课程改革以来的“用教材教”,体现了尊重学生数学知识构建的实质。研究教材是“用教材教”的坚实基础,“走入”教材之后再“走出”教材,体现了教师的实践智慧。“用教材教”的基础是研究学情。  相似文献   

20.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为“教教材”的教学,常常把目标单一地定位于教课本规定知识;“用教材教”则是在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能力、态度的过程中。科学课的目标设计要有“用教材教”的意识,这样,才能把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有机地和科学知识目标结合在一起。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做到“用教材教”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