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利用情境教学在音乐课中更好的实施美育,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有效利用空间,创设“美的情境”。 审美感受是人类对感性显现了自身本质力量的自由观照,由于审美主体能从美的对象中直观自身,因而能在精神上获得一定的满足,  相似文献   

2.
对于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提出的“美的规律”的内涵,曾经引起美学界广泛和持久的争论,本批评了把“美的规律”归于客体对象,即事物自身规律的观点,认为这是对马克思的误读,章认为客体对象自身并不存在所谓“美的规律”,“美的规律”蕴涵在人类合规律与合目的创造性的活动中,是属人的规律,是人自由创造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古诗本身就是一种最精炼、最美的语言,美感的本质就是美的事物所显现的人的本质力量。古诗中的美蕴含着各种美的精华。古诗能使审美者获取直观自身的情感愉悦,古诗所体现的美,可以从各种不同的心理机制全面地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4.
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独特的精神实践活动。在古希腊神话中,审美就受到人和神的共同青睐。审美活动能满足人的感官的感性追求,是人的生命力的自由展现,并能在创造的对象物中直观自身,是人的自由创造的最高境界。在审美活动中,主体完全沉浸在美的理想的境界中。审美给人类带来无限的精神愉悦和享受,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乐园。  相似文献   

5.
论现代美育深刻的人道主义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美育是人们“按照美的规律”塑造人自身,从中获取某种自我愉悦,自我完善,自我优化,自我实现的审美教育活动,具有深刻的人道主义内涵。  相似文献   

6.
情景交融:表现自然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对美的欣赏是直观而敏锐的,美的事物能带给人生动具体的、轻松愉悦的心理感受。美的概念包含了日月星辰、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生活赋予人美的感受,自然界提供美的素材。  相似文献   

7.
金丽梅 《新疆教育》2012,(3):58-58,68
1利用多媒体手段直现美的形象 美的来源在于形象直观。黑格尔在《美学》中认为“形象是美的母体”。美感教育离不开形象,离开形象对视觉的直观刺激,美感教育必然是虚无的。在政治课教学中利用现代化的电教手段展现鲜明形象是渗透美感教育的必由之路。在投影、幻灯、录像、VCD影碟等多媒体协助下,课堂上同学们随时都可感受美的形象,在自然、社会千变万化美的形态中把握美的真缔。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曾经指出,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在对象世界中的感性显现,人们对美的欣赏也就是"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因此,人们自古以来不断地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让世界的每个角落都闪烁着美的光芒。图案属于"设计·工艺"系列,它与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紧密联系,是人们广泛接触的一种造型艺术。它具有强大的  相似文献   

9.
美的事物具有形象性、愉悦性、感染性等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美的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美的情趣,能激活心智,开拓思维,起到“以美激思”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旅游诗是旅游文学的一个类别。旅游诗具有旅游心境与诗歌的双重特点。旅游诗是由旅游者完成的,旅游者必需符合“有钱”、“有闲”和愉悦心境的条件。他们对天然景致、稀世胜境、名胜古迹有所感怀而熔炼成诗,是对自身精神的升华(审美享受),也是对景区、景点意境美的升华。旅游诗在旅游中的作用主要在于陶冶情操、激发爱国热情;好的旅游诗对旅游目的地知名度、美誉度有巨大提升作用,能提高旅游景区价值与旅游吸引力。  相似文献   

11.
运用电教手段实现政治课的美感教育□张明佐顾忠一、利用电教手段直现美的形象美的来源在于形象直观。黑格尔在《美学》中认为“形象是美的母体”。美感教育离不开形象,离开形象对视觉的直观刺激,美感教育必然是虚无的。在政治课教学中利用现代化的电教手段展现鲜明形象...  相似文献   

12.
张兰 《教师》2010,(27):36-36
湖南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谭青峰老师在他的《享受语文》一书中指出:语文是美的,因而,语文学习是愉悦快乐的,而且应该是一种享受。那么,我们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中“享受语文”?我觉得应该实现三个转变: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说过:“阳光包括七种色彩,世界也是异彩纷呈。”在缤纷的当今时代,人类不仅关注生活之美,也关注自身生命之美。先进文化之花的价值在于它既满足人们生存发展的需要,更满足人们精神世界丰富性和愉悦性的需要。审美文化理论认为:文化象征着审美人生的存在,它在人的生命过程中时时闪耀美的光彩,给人以鲜活的审美体验和不竭的生命张力。少先队文化是为儿童的文化,它象征队员在少先队生活中一切美好而愉悦的情感体验历程,从一定意义上说,少先队文化是充溢着独特情趣的儿童审美文化。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语文教学需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可见情感目标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目标,这就要我们的语文教学紧扣情感之弦,让课堂飞扬激情,使学生在强烈的情感共鸣和审美愉悦中受到美的,陶、情的升华,为他们的一生打下精神的底子。  相似文献   

15.
1.学科审美要素挖掘不透   审美要素是指在各学科中,那些能够带给学生以直观的、愉悦的审美感受,激发学生产生美的联想,进而产生创造美的欲望的教学内容.这些教学内容有些可以在字里行间体现出来,有些则蕴含在知识体系中.学校教育的各学科中都蕴涵着美,只不过因为学科性质不同而表现形式不同.……  相似文献   

16.
造型艺术审美教育是在教育者引导下,受教育者直观的感受造型艺术的美,通过鉴赏、想象、体验、创造造型艺术作品后,感知美的存在,并从造型艺术与审美角度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经过造型艺术审美精神的提升,提高艺术素养,从艺术角度理解认知是非问题,解决情感与美丑问题,达到内心的愉悦。  相似文献   

17.
试论竞技体育与审美情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体育美学教育来论述竞技体育中“美”与“丑”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竞技体育美的鉴赏能力,达到精神上的愉悦和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8.
美的言谈举止具有美的感染力。教师的言谈举止在学生中起着很强的示范作用;教师完全可以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形象直观地实施审美教育。青少年时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教师待人处事的方式,作为一种形象的示范,会成为学生走向社会之后待人处事的一种心理暗示,影响学生的一生。为此,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施美育。塑造崇高的精神品德。教师拥有的崇高的灵魂是“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前提。一个灵魂肮脏的教师,不可能成为一个出色的“灵魂工程师”。教师的精神品德美,应体现在“真”、“善”、“爱”上,具体而言是:教人…  相似文献   

19.
美育历来受到人们的推崇。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通过的关于推进国民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见美育能使人们直观地认识现实、认识历史,潜移默化地在人们的思想和伦理道德层面发挥教育功能,愉悦性情,提高人们欣赏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促进智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是审美教育的主载体,在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可以把教育寓于美的享受之中,通过美的语言、美的意境、美的形象来唤起学生的情感与共鸣,使之潜移默化地接受美的熏陶,获得科学知识,接受思想道德教育,实现精神的愉悦,心灵的满足。让学生借助语言媒介,依靠形象的力量,分辨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真正意义上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