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感是对语言的一种直觉思维能力。即通过语言的表层意义迅速而准确地捕捉到语言的深层意义。语感的培养能够直观地反映学生的语文素养,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效果。《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总目标中又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然后在各个阶段目标中再对此加以具体化,导向是很明确的。教学中加强语感的培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的提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2.
韦敏 《学语文》2013,(2):42-42
语感是对语言的"敏锐的感受"和"丰富正确的了解力",而要获得这种"感受"和"了解力",就必须有长期的丰富的语言经验和语言积累。而语言经验和语言积累又只能从听、说、读、写的实践中来,具体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则应依重读、背、写,具体可采取如下方法措施。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都是专家精挑细选来的,文质兼美,课文中的每个字词都是有"温度"的。要让语文课散发"语文味",感悟课文中关键的语言文字不可忽视。《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所以在语文课堂上,我们老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用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  相似文献   

4.
徐金琪 《考试周刊》2011,(13):56-57
语感是语言能力的核心,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只有"让学",才能为学生进行个性化体验阅读创造机会和平台。只有"语感"没有"让学"只能是"假语感",只有真正的"让学",才能让语感教学回归本真,语文课堂才能有浓浓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5.
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语感。《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也提到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语感的训练离不开朗读。但是,脱离语言环境或机械重复的读是低效甚至无效的。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相似文献   

7.
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语感。《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也提到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语感的训练离不开朗读。但是,脱离语言环境或机械重复的读是低效甚至无效的。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感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感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相似文献   

9.
黎莉 《广西教育》2011,(16):49-50
语感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对文字敏锐的、丰富的感受领悟能力,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相似文献   

10.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就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那么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笔者认为,应该围绕"精选课外阅读的书目并有效落实"进行探究,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确立各年级课外阅读书目当前市面上书目繁多,层次不一,  相似文献   

11.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语文素质下降的关键,便是缺少语言这"米"。语言积累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也要求学生"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多种途径,丰富学生  相似文献   

12.
康秀文 《考试周刊》2012,(20):42-42
语言学家吕叔湘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因为语感是"理解一切文字的基础"。小学语文课本中入选的40多首古诗,语言凝练、寓意深邃、脍炙人口,正是培养学生语感的良好载体。语感,是一种语文修养,是长期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注意培养学生"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语感。"可见,学生良好的语感要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培养,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和关键。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丰富语言积累,发展语感",使学生"具有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口语交际双向互动,不但要求说者会说,还要求听者会听。倾听可以说是表达与交流的前提,语文的"听说读写"四大能力中,"听"居首位,这也说明了"听"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把倾听落到实处呢?一、排除干扰,奠倾听之基培养低段学生的听课习惯,首先要"净化环境",消除影响学生听课的不良因素。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自控力差,注意力不集中,随意性大,家长为孩子准备的多种功能的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文学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北大附中的章熊老师也说过:"各种语言运用中的问题,总是凭语感来解决的。"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语感训练呢?笔者就此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6.
许梅 《广西教育》2014,(33):52-5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可见,语文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关键是要在"语言文字"下功夫。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掌握研读文本语言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写作内容,不断发展创新思维和综合思维能力,并把思维能力量的积累转化为质的提高,笔者以为,可结合我们的阅读教学,找准"读"与"拓展积累"的洽接点,给拓展积累"化个妆",使拓展积累的内容"粉墨登场",这样学生必然被积累的对象所吸引,产生读、背的需要和欲望,从而产生内驱力。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果仅仅为了"读"而"读",是"假读",是形式化的无效的读。在教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19.
倪美志 《考试周刊》2011,(38):53-53,3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从此处可以知道: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杨亮 《海南教育》2014,(10):17-18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与内容"中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在阅读课文时,更需要拓展性积累,更需要情感的投入,更需要以此为基础的深入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