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钟华伟 《广西教育》2012,(13):29-30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作为人与人之间运用语言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种基本方式,使阅读教学具有生命的活力。一、对话的内涵"对"是"相处、相遇、相知","话"是"交流、交换、交际".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对话"这一新理念的提出,给了学习主体——学生更多的发现、探究的机会。那么,如何实现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对话"呢?我们认为在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  相似文献   

3.
董玉梅 《考试周刊》2011,(8):50-50,4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阅读课上,学生的第一要务便是与文本对话,即通过自主的读书实践,与课文的作者交流,从而内化课文的语言材料及其丰富内涵。教师必须先与文本对话,取得亲身体验,然后才能借助文本与学生"对话",指导"对话"。  相似文献   

4.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本文从文本与教师在小学阅读教学对话过程中的作用出发,阐述了“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以及“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之间的关系及在阅读教学中起到的作用;点明了这种新的教学理念体现了阅读行为中人与人之间确定的一种平等、双向互动的对话关系。在这场“对话”中关键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句话道出了阅读教学的本质——对话,是在学生、教师、文本间进行对话的过程.我们读文章不仅仅是与文字的对话,最主要的是与作者、与文中的人物的心灵对话.因此,我认为理想的阅读教学应该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作者间一种心灵的沟通、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流、生活的对话的过程.这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它给我们提示了阅读教学的要求:即以教材的内容为介质,通过阅读,实现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从而为走向实现学生自主性学习打下基础。其实无论在何种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克林伯格)。因此,我们研究探索阅读教学的"对话"方式,对我们阅读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方法的改革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笔者从教师、学生与文本"三方对话"出发,分析探讨广东省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并寻求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出路——让教师、学生与文本(作者)三方对话,让其成为准确解读文本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阅读教学呢?《课程标准》作了这样的表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堂教学的三个要素——学生、教师、文本,这是大家早就熟知的,值得研究的是"对话"二字。一"对话有什么好研究的!不就是面对面地谈吗?""对话有什么新鲜!我们过去的教学就是用的谈话法,老师问,学生答,  相似文献   

9.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辉 《新课程研究》2009,(12):131-131,143
《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句话不仅道出了阅读教学的本质,同时也指出了阅读教学的途径,即通过教师、学生、文本的对话实现。这种“对话”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在彼此平等、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彼此敞开心扉的基础上达成双方视野的交融,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中,教师与文本对话是基点,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重点,也是关键点。只有把握了基点,落实了重点,使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精神敞开、彼此接纳,才能在真情对话中实现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为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重,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生本课堂,笔者提出生本对话的"四环节"阅读教学策略:钻研文本,准确把握——关注学情,扎实训练——真心倾听,赏识点拨——有效拓展,锦上添花。其目标就是把教师讲的时间减少,将更多时间还给学生,关注学情,诱发学生积极思维,构建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导互动的生本对话课堂。一、钻研文本,准确把握,打好对话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以“对话”来界定语文阅读教学,意味着学生主体的回归。对话从形式上来看,即学生与文本、教师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在这些多重对话中,学生和文本这一特殊的对话活动,无疑是课堂阅读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它是一种开启智慧、沟通心灵、闪动灵性、实现成长的不断生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邓渊 《文教资料》2014,(21):167-168
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活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它们在阅读教学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具体表现在:文本对话,优化师生的认知结构;师生对话,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生生对话,获得一种互补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对话理论告诉我们,语文是人的生活世界,是我你之间的对话。阅读教学,实际上就是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对话,引导、激励并促成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与自己及他人的对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因此,对话教学是阅读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那么如何根据阅读教学的对话本质,实行有效的对话呢?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我们大多数教师都把教材奉若"圣经",甚至连教参也不敢越雷池半步。"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随着新课程将"对话"引进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5.
阅读教学如所有教学一样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交往中形成的一种特有的社会现象,既然交往,就离不开对话,因此阅读教学也是在对话中进行的,并且对话具有多重性——学生与教材、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这多重对话的开展使阅读教学具有生动性、丰富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6.
胡争科 《考试周刊》2010,(49):40-41
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应遵循预见性、自主性、共同性,达到多向互动,实现学生、教师、文本的情感交流,防止"问题化"和"空泛化"的发生,切实提高对话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孙讯 《学语文》2012,(2):73-7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就其本质而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也就意味着在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这种对话和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感悟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文本是立足点,是源泉,而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质量直接取决于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质量。教师首先要有对文本深入挖掘和准确把握,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实现与文本的对话,提高对话质量。  相似文献   

19.
蔡春 《学语文》2013,(2):33-34
阅读教学不仅是一种"告诉",而应当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以及作者之间进行反复、深层次"对话"的过程。"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对文本知识的加工、活化至关重要,因为文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情境存在一定距离,学生难以走进文本、展开对话。  相似文献   

20.
罗莉 《快乐阅读》2011,(14):26-27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们已经走向"对话式"阅读教学。阅读教学对话中,主线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围绕主线的则是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这种多重对话关系的和谐生成通过教师这个媒介去实现,因此,对话阅读教学实际上明确了对教师的要求,明确了教师在多重对话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