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造成了中华民族的严重危机,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国各种政治力量在抗日大旗下结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由于参加统一战线的成分复杂,因而统一战线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复杂矛盾.为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地位,领导和推动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根据统一战线方面的经验教训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制定了在处理民族斗争关系时,坚持民族利益与阶级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在处理统一战线内部关系时,采取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原则;在处理国共关系时,坚持既统一、又独立的原则;在处理各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时,采取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原则.这些策略原则的贯彻实施,不仅处理好了统一战线中的各种复杂关系,坚持、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且冲破了国民党的限制,纠正了党的错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战略策略原则,并有力的推进了抗日战争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由于存在着巨大的阶级差别,以蒋介石为首的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始终实行两面政策,即一面坚持抗日,一面又实行“溶共”、“防并”和反共的政策,国民党政策的这种两面性是抗战时期影响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我党根据抗日战争的长期性,从抗战一开始,就制定了与国民党长期合作的方针,即由合作抗日发展到合作建国,并且规定了两党长期合作的基本政策是“互助互让”。在八年抗战中,我党始终贯彻执行了这一方针,…  相似文献   

3.
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结成的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中小地主、民族资产阶级及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广泛的联合阵线,这就决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不同阶级阶层的利益要求的矛盾和斗争。主要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党和代表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及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共产党两大势力的矛盾和斗争,处于两大集团之间的是包括中等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的中间势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各种力量的消长,决定着抗日战争的前途和中国的命运。  相似文献   

4.
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我党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了许多艰巨复杂的工作,特别是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分析每个阶段时局的特点和国民党内部矛盾的变化,适时地改变对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斗争的策略,从而在“七七事变”后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全国自下而上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完成了抗战前准备阶段的任务。 从一九三五年“八一宣言”我党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到一九三七年四月中共中央“告全党同志书”宣布停止内战的目的已经实现为止,在一年零八个月的时间,我党对蒋介石三易斗争口号,即由“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最后“联蒋抗日”。这一事实充分表现了我党审时度势,高度的领导水平和领导艺术,是革命的原则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的范例。下面,就三个口号的背景、实质和效果作些浅析。  相似文献   

5.
大革命时期,董必武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把国民党湖北省党部建成我党公开领导民众运动的机构。抗日战争期间,董必武在国统区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国民党进行谈判,表现出高超的统战工作艺术。他从丰富的工作实践中,总结概括了我党统一战线工作一系列重大的基本理论与政策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党军关系理论与实践发展和稳固时期。在这一时期,通过对党内错误思潮的肃清以及与国民党顽固势力的斗争,进一步确立和稳固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制度;在既联合又斗争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背景下,对共产党领导军队的运行机制进行了符合形势特点的设计和调整;通过舆论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和整风运动,理顺了党和军队的关系,夯实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观念,最终在抗日战争实践中强化了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7.
《新华日报》是我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唯一机关党报 ,在抗日战争期间 ,贯彻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 ,大力宣传中共的抗日主张 ,加强同国民党积极因素的联合 ,加强同世界新闻界的广泛联系 ,建立和扩大了新闻界的统一战线 ,坚定地站到了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前沿 ,成为我党在国统区思想战线上的一面光辉旗帜  相似文献   

8.
《新华日报》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华日报》是我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唯一机关党报,在抗日战争期间,贯彻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大力宣传中共的抗日主张,加强同国民党积极因素的联合,加强同世界新闻界的广泛联系,建立和扩大了新闻界的统一战线,坚定地站到了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前沿,成为我党在国统区思想战线上的一面光辉旗帜。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革命自一九二四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着决定的作用。”就抗日战争整个过程来看,自始至终贯穿着国共两党的合作、斗争、对抗、分裂等一系列矛盾,本文试就抗日战争的两个战场及其相互关系作一些初步探讨。 <一> 抗日战争中两个战场的形成,是由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特点和多方面历史条件决定的。自从日本侵略的魔爪伸向中国大地,中国共产党就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不懈的做出努力。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国民党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当局由其中央通讯社正式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  相似文献   

10.
我们党同国民党的关系是极其复杂的,民主革命时期,我党曾两次同国民党合作.又两次被迫分裂,这两次合作都是被大资产阶级破坏的.为了联合国民党反对一定时期的共同敌人,我党曾和国民党进行过长期的政治谈判,取得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解放战争初期的国共谈判,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斗争史上光辉的一页.以周恩来同志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创造性地运用毛泽东同志关于统一战线的战略策略思想,团结了进步势力,争取了中间势力,孤立了反动势力,使战争爆发时有利于人民而不利于反动派,谈判斗争对军事斗争起了重要的配合作用.抗日战争胜利后,先是国共两党谈判,而后是各党派的协商.和平民主,是人心所向,是历史的潮流.蒋介石迫于形势,于  相似文献   

11.
中间势力在抗战中的作用和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间势力是指介于以中共为代表的进步势力和以国民党为代表的落后势力之间的阶级、阶层和政治派别的统称。毛泽东 1940年在《目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中指出 :“争取中间势力 ,就是争取中等资产阶级 ,争取开明绅士 ,争取地方实力派。”随着抗战形势的变化 ,这一概念的内涵不断丰富 ,成为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的科学依据。抗战时期 ,中国社会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 ,虽以民族矛盾为主 ,然阶级矛盾有时也十分激烈 ,尤其是进入相持阶段 ,蒋介石集团一面消极抗战 ,一面积极反共 ,压制抗日民主 ,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其…  相似文献   

12.
"老三篇"丰富地蕴涵着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统一战线基本理论、方针策略和原则主张,集中体现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党统一战线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成果: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放手发动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加强与党外人士的合作共事;重视发挥国际统一战线的作用等等,实现了统一战线理论性与实践性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3.
正确处理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关系的原则是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则。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在减租减息运动的各个阶段,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正确处理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关系的原则,密切联系边区实际,充分发动群众,不断纠正"左"右倾错误,团结了边区各个阶层共同抗日,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史学界对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的研究,往往把视点集中在国共合作的问题和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策略的问题上。近年来,“中间势力”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问题开始得到史学界更多的重视,但仍然研究甚少。本文拟就抗日战争时期“中间势力”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巩固和发展过程中的活动及其历史作用,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工农商学兵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都广泛参加的统一战线。由于参加统一战线的社会阶级的广泛和成分的复杂,就决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复杂的矛盾和斗争。为维护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我党制定出正确的策略方针。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陈嘉庚先生始终坚持抗战救国立场,组织南洋华侨输财出力,支援祖国抗日救亡运动;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反对投降、分裂;反对国民党蒋介石假抗日真内战,拥护中国共产党和援助解放区军民抗战,表现了凛然的民族气节和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抗战的最后胜利,为建立“独立、和平、民主”的新中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张闻天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贡献,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无产阶级领导权;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中国共产党应该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遵循灵活,策略的斗争原则.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爆发后,鄂东地区的我党我军和鄂东人民在中共中央和其他有关上级的直接指导下,以民族利益为重,经过复杂的斗争和艰难的工作,终于同国民党及各阶层建立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一统一战线有其鲜明的特声、,诸如受中共中央和其论有关上级指导的直接性,我党基层组织的恢复和发展同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两者间的互促性,武装体制构成上的多元性等。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目标主要是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动员一切力量为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党外各界人士和全国各族、各阶层人民开展了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从而,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发动和组织了千千万万的民众,粉碎了投降派的阴谋,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20.
论战略相持阶段的蒋介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战略相持阶段的蒋介石刘五书战略相持阶段长达6年之久,对日斗争艰苦卓绝,长期以来认为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蒋介石的政策变为“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本人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毛泽东说:“抗日战争的进行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成中,国民党居于领导与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