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恽代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政治家、理论家、教育家和青年运动的领袖。对于恽代英的入党问题研究,学界众说纷纭。根据笔者考证,恽代英入党时间是1922年8月份,地点在上海,入党介绍人为邓中夏和陈独秀。  相似文献   

2.
2011年4月29日,是恽代英在南京英勇就义80周年。为纪念恽代英为党和人民事业所作的伟大贡献,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我们不妨通过如皋第一任县委书记王盈朝写给恽代英的一封信,重温恽代英与南通进步学生的故事。王盈朝(1904-1976),如皋马塘镇人。1921年考入南通师范学校。1924年与徐家瑾、丛永琮(丛允中)等组织进步学生团体晨光社。五卅运动爆发后,  相似文献   

3.
恽代英是著名的革命家,也是近代的教育家。可以说,恽代英的一生与教育活动紧密相连。他是抱着"教育救国"的理想开始其人生道路的。初出茅庐恽代英l913年考入中华大学预科,次年转入哲学系。20世纪初各种救国思潮奔涌神州,教育救国也是潮讯激荡,恽代英深受影响。在中华大学读书期间,恽代英就公开发表了20多篇深刻论述教育的文章,可见他对教育的关注和投入。  相似文献   

4.
恽代英是中共早期著名政治活动家、中国青年运动的领袖,曾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委员、国民党中央执委、《中国青年》杂志主编、黄埔军校政治总教官等职.毛泽东生前曾给恽代英高度评价.1936年,毛泽东在延安对斯诺坦率承认,恽代英翻译的《阶级争斗》一书对自己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起了巨大作用.毛泽东对同时代人如此看重是极其少见的.作为新生活的开拓者和封建社会的叛逆者,恽代英的爱情婚姻生活也有着非同寻常的经历.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准确定位中国经济发展的社会基础、开创性地提出经济发展模式、提出新型所有制结构、构建具体的经济政策框架等方面考察论证了恽代英近代经济思想体系的形成过程,指出了恽代英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6.
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这是广州起义领导人之一、著名革命家恽代英就义前留下的豪迈诗篇。恽代英,原籍江苏武进,1895年生于湖北武昌。1915年,进入中华大学学习。这一年,陈独秀创办了《青年杂志》(第二卷改为《新青年》),恽代英受它影响积极投身革命活动,后来成为武汉  相似文献   

7.
1981年这一年是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恽代英在南京英勇就义的50周年,为纪念恽代英为党和人民事业所作的伟大贡献,老其产党员刘瑞龙把恽代英早年寄到南通的一份珍贵文献交给中央档案馆。这份珍贵文献就是1920年社会主义研究社再版的《共产党宣言》。封面自上而下印着:社会主义研究小丛书第一种;马格斯、安格尔斯(今译马克思、恩格斯)合著;  相似文献   

8.
<正>恽代英同志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为中国革命作出过许多卓越贡献,同时也是近代中国教育事业的一位重要开拓者。在从事革命事业之余还从事过多年教育事业的恽代英不仅具有一定教育思想与理论,而且在教育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经验,为推动近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一、自小忧心国家民族命运,成年寄望教育救国救民恽代英是我国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相似文献   

9.
“五四”运动前后,湖北相继出现各种宣传新文化的进步团体。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恽代英,早期从事宣传出版活动,创办武昌利群书社,传播新文化新思潮,对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其光辉业迹,永照史册。利群书社的缘起早在1915年,恽代英在武昌中华大学文科中国哲学系读书时起,就对以陈独秀为旗手的新文化运动十分关注。当时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第二卷始改为《新青年》)高举科学与民主大旗,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封建的狂飙,这给正在追求真理的恽代英以极大鼓舞。恽代英曾在日记中写道:“我很喜欢看见《新青年》、《新潮》,因为他们  相似文献   

10.
恽代英在转向共产主义者之前,大致是作为一个温和的道德理想主义者形象而出现的.恽代英的道德理想主义者形象包括修身形象,以及实现“天下国家”世界大同乌托邦想象形象以及经世形象.恽代英的道德理想主义者形象毋宁说是传统知识分子道德形象在近代转型时代民族主义情绪高扬下的一种延伸和舒展.这种道德理想主义者形象反映了中国部分先进知识分子在传统与现代、救亡与启蒙、传承与再造等错综交织的社会转型时代的意义考量与个人选择.  相似文献   

11.
徐霞翔 《档案与建设》2021,(6):74-76,51
"我身上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只有一副近视眼镜,值几个钱?我身上的磷,只能做四盒洋火.我愿我的磷发出更多的热和光,我希望它燃烧起来,烧掉古老的中国,诞生一个新中国."这是恽代英写于1920年的诗作《我》.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著名的政治活动家、理论家、青年运动的领袖,恽代英从青年时代就积极投身爱国救亡运动,传播革命真理,教育和影响了整整一代青年.郭沫若回忆说,恽代英对革命很有贡献,"在大革命前后的青年学生们,凡是稍微有些进步思想的,不知道恽代英,没有受过他的影响的人,可以说没有".[1]本文通过对五四时期恽代英加入少年中国学会和参加少年中国学会南京大会的考察,勾画其向马克思主义者政治转向的思想轨迹,并着力呈现部分五四知识分子对救国路径的不懈探寻及其"力行"姿态.  相似文献   

12.
《新闻与写作》2007,(12):52
恽代英(1895-1931),字子毅。祖籍江苏武进。1918年毕业于武昌中华大学。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时,恽代英立即发动武汉学生积极响应,组织学生参加五四运动。次年创办利群书社,编辑《少年中国学会丛  相似文献   

13.
恽代英经历了中华民族饱受异族蹂躏的屈辱岁月,在探索国家救亡的道路上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在短短三十余年的人生历程中,恽代英目睹华夏将倾,却乏力挽之,愤懑之情,直塞胸臆。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者,恽代英所作的《力行救国论》蕴含着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萌芽,这说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播火者在20世纪初已经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到中华民族的救亡理论中去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然开启其漫漫征途。  相似文献   

14.
(一)1915年冬,恽代英和沈葆秀结成夫妻。岳父母家人看到恽代英文质彬彬,又都知道他是名牌大学的高材生,都不住啧啧称赞。葆秀的四妹葆英,见二姐夫朴素大方、平易近人,也感到分外亲切。代英虽不满封建包办婚姻,但看到葆秀十分贤惠、聪明,决心帮助她成为一个新女性。他同她谈人生、谈理想、谈女权,教她看新书、学英文。小夫妻相处得  相似文献   

15.
恽代英曾在广州国民革命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即黄埔军校)任政治主任教官,负责实施政治教育,1926年9月,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部印行恽代英所编政治讲义《政治学概论》等数种.《政治学概论》及该书阐释的“人民的权利”和有关政党的基本理论,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16.
内容提要:本文第一部分从编辑出版报刊、翻译出版经典著作和组织经售革命书刊三个方面,概述恽代英的革命出版活动。第二部分从四个方面论述恽代英的新闻出版思想及对党的新闻出版事业的贡献:第一,坚持新闻出版的正确导向,重视报刊的革命作用;第二,坚持新闻出版实事求是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讲求报刊的成效;第三,坚持新闻出版服务于读者利益的原则,体现报刊的群众观点;第四,坚持新闻出版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提高报刊的编辑水平。恽代英是中国共产党杰出的政治家和卓越的新闻出版工作者,其36个春秋短暂的一生,闪耀着…  相似文献   

17.
恽代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报刊宣传活动家,他在十多年的宣传实践中形成的新闻宣传观,既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紧密结合,又为后来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的系统形成起了奠定和指导作用。恽代英关于新闻的基本思想不搞教条,充分发挥报刊的宣传鼓动和组织协调功能。如果说传播和宣传是报刊的内在本质功能,那么组织协调则是报刊的外在延伸功能。关于报刊的宣传组织  相似文献   

18.
统编卡将《恽代英文集》分入D2—1,《李大钊选集》入Z426。从《〈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使用说明》关于K821党和国家领导人传类目外延的说明。我们知道,党的领导人指的是“党中央主席、副主席并总书记”。据此,入D2—1党的领导人著作类目的也应是党中央主席、副主席、总书记等领导人的著作。恽代英在党内并未担任过上述职务,他的文集入D2—1  相似文献   

19.
恽代英(1895-1931),笔名但一、F&;#183;M等,江苏武进人.中共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报刊宣传活动家。  相似文献   

20.
恽代英的新闻思想及其革命实践帮助我党牢牢掌握了宣传阵地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对现当代新闻宣传事业的发展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