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社群档案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多样性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从历史上看,英国悠久的地方史研究传统为社群档案在英国的兴起奠定了基础。英国社群档案的地缘性、自治性、多元性等特征,使其对于构建集体记忆、强化身份认同、维护社群权益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社群档案实践打破了档案活动的传统框架,引发了档案界对档案边界、参与式档案模式、档案职业融入等问题的现实思考,促使人们从更为广泛和动态的视角去探索和挖掘社群档案的现实价值与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地方档案信息资源是一种有别于普通文献的特殊资源,是一个地区历史的产物。它客观记录了一个地区历史发展、建置沿革、经济发展、风土人情等各方面情况,是认识某一地域历史和现状的可靠资料,具有存史、资政和乡土教育的功能,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镇赉县档案馆结合自身实际,探索性开发利用地方档案信息资源,取得了一些成效。一、多渠道、多途径、多层次地开展地方史料征集近年来,镇赉县档案馆坚持多渠道、多途径、多层次地  相似文献   

3.
关于档案工作的性质,学界众说纷纭,而鲜有学者研究档案工作性质的演变规律。鉴于研究档案发展史,可以有助于我们探寻档案以及档案工作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笔者拟从我国档案史入手,分析档案发展史上各个阶段所表现出的档案工作的性质,从而探究档案工作性质的历史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4.
档案志既具有地方志书的一般功能,同时又具有专业志书的特有功能.档案志的主要功能是"资治、存史、教化",它全面、系统、科学地记述了地方档案事业产生、形成、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同时,对地方文化建设的推动作用、对档案工作的宣传促进作用以及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指导作用也日益彰显.……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清代地方档案日益受到专家学者们的关注,它们不仅为学界研究增添了新史料,扩大了历史学、法学等学科的研究视野,还促进了清代地方档案研究由王朝中央向地方史的转变。本文首先阐述了清代地方档案的概念、整理现状;其次,对当前清代地方档案的研究成果进行主题分析,主要涉及清代地方档案与政治史、经济史、法制史、社会史、环境史、文化史所取得的成就,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清代地方档案整理与研究遭遇的困境与出路,以期进一步促进清代地方档案的整理与研究得到更为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四川各级档案馆保留的大量清代地方县级衙门档案,以存载清代历史时间最长,内容最为丰富著称,是我国现存清代地方历史档案中珍贵的文化遗产。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清代四川巴县衙门档案和南部县衙门档案。巴县档案计11.3万余卷,保留了清乾隆元年(1736年)至清宣统三年(1911年)的资料,记载了清七朝175年的历史。南部县档案,计1.8万余卷,约10万件,[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或许是命中注定与档案工作有缘。20年多前我在四川大学历史系读硕士研究生,研究中国近现代军阀史中的西南军阀史。军阀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产物,有着其深刻地时代背景和社会因素。研究历史,除了要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具备正确的社会历史观,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丰富的历史资料,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条分缕析,努力客观真实地分析判断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8.
口述档案:构筑民族的立体记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于一个民族而言,历史不仅仅是档案馆中的现有记录,抑或史学家笔下的教科书,她也是大众的记忆聚汇。二战后,鉴于历史变迁造成史料散失的教训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口述资料的调查工作很快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开展起来。由此而产生的口述档案工作引起了国际档案界的普遍重视,成为愈来愈多国家档案工作的新领域。作为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明古国,更应该以口述档案这一“活历史”的形式构筑起中华民族的立体记忆。  相似文献   

9.
正由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副教授傅林祥等编著的《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清代卷》一书,2013年11月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清代卷》依据《清实录》及《东华录》,《东华续录》,《清会典》、《清会典则例》和《清会典事例》,已经出版的各种清代档案,政府公报,《清一统志》及各种地方志,以及奏议汇编和清人文集等原始资料,并充分参考、吸收了学术界最新的研究成果,对清朝地方行政制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着眼于吴宝康先生在中国档案史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分别从吴宝康生平及其中国档案史著述、吴宝康在中国档案史研究方面的贡献及在中国档案史研究中的历史地位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李郃墓志》是重要的地方文献史料和古代实物档案。其文献学价值体现在档案史料的真实性,可补正史不足,丰富历史资料。校勘史料对李郃身世家族、个人贡献、社会影响等记载,有助于了解当时社会生活现象、礼制制度与社会风尚,便于史学研究者更接近历史真实。  相似文献   

12.
宋美霞 《兰台世界》2012,(26):42-43
云南纳西族档案历史资料是在长时间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最近,云南丽江地方相关部门强化了纳西族档案历史资料的整理与应用,对深入研究纳西族文化之精髓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武术档案是研究中国武术发展历史的第一手资料,这些资料就构成了中国武术史的最基础的史料来源.武术档案不仅是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在有关武术的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历史文献的简单集合,更具有相当的史料功能.  相似文献   

14.
中国少数民族档案史既是中国档案事业史的分支,又是中国少数民族史学的部门史.但迄今为止,对这门边缘学科的创建问题尚未引起档案界学人的关注,属于一项填补空白的课题.这项课题难点虽多,但意义重大,亟待开展研究.一、中国少数民族档案史研究亟待开展中国少数民族档案史是一个边缘学科,它既是中国档案史的分支学科,又是中国少数民族史学的部门史,同时又和民族学、人类学、宗教学、史料学、文献学、古籍学、文物学、考古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具有明显的跨学科性质,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档案史,要充分利用中国民族史、民族史料学、边疆考古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深入挖掘古代各民族的档案史料、出土文物,以补充中国少数民族档案史文献资料的不足,并提供实物见证.中国少数民族档案史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关键问题是如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少数民族档案史的整体构架、研究范围、研究视角、研究资料及发展脉络等,进行较为宏观的整合和描述,梳理历史史实,分析历史现象,阐述历史特点,总结历史规律,而系统地收集整理有关少数民族档案史的资料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5.
历史研究是一种实证性研究,一切富有科学意义的历史研究,都必须以历史资料为依据.商会史研究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取得较大进展,得益于一开始就利用了大量新近发掘出的商会档案,可以说商会档案的发掘与整理构成了商会史研究的起点和基础日.  相似文献   

16.
正档案是历史的标本,文化是档案的实质,加强档案事业就是加强社会记忆机能,因而,档案文化建设堪称一项改善社会记忆功能的"社会健脑工程"。以档案的方式,可以让历史得到更直观、更生动、更令人信服的呈现。档案则是一种文化载体和"管理文化"。一、加强档案文化管理的重要性1.档案文化是在档案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基础上,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吐故纳新"的再挖掘、再创造和再升华,是挖掘历史文化、弘扬民族文化、发展地方文化的再丰富、再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地方档案记载和印证了一个地方的历史,很多档案馆历来把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地方档案列为重点业务工作。而要做好地方档案开发利用,首先要做好地方档案的征集工作。  相似文献   

18.
对于一个民族而言,历史不仅仅是档案馆中的现有记录,抑或史学家笔下的教科书,她也是大众的记忆汇聚。二战后,鉴于历史变迁造成史料散失的教训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口述资料的调查工作很快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开展起来。由此而产生的口述档案工作引起了国际档案界的普遍重视,成为愈来愈多国家档案工作的新领域。作为拥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更应该以口述档案这一“恬历史”的形式构筑起中华民族的立体记忆。  相似文献   

19.
地方人大档案,是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和活动的原始记录,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建立和发展的历史见证。人大档案,担负着为人代会、常委会、主任会议服务的重要责任,是国家档案资源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做好地方人大的档案工作,对总结经验、借鉴历史、规范服务、辅助决策,科学地推进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地方特色档案是指一个档案馆所收藏的档案,有着独特的风格和显的特征。它具有化特征、历史特征和地域特征。这些地方特色的档案携带着古老的历史化气息,凝聚着先人的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