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四运动后,许多知识分子为新思潮所激励,或者同时为农村的破产与衰败所遏迫,从家乡流落到北京等大城市。他们同农村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城市文明并未割断其时隐时现的乡情。拿起笔来的时候,他们往往从昔日生活中攫取题材,有仅仅以回忆的心情追寻往事,画出一幅幅风俗画的,也有从中发掘出有一定深度的现实主义作品的。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中指出:“凡在北京用笔写出他的胸腺的人们,无论他自称用主观或客观,其实往往是乡土文学”,又说,他们的作品大都是“回忆故乡的”,“因此也只隐现着乡愁”。鲁迅的《…  相似文献   

2.
鲁迅反对科举制度,厌恶科举考试,但他却在南京求学期间回乡参加过一次县考,在成绩很不错的情况下,他又放弃了继续考下去的机会。对此,鲁迅自己在其一生撰述中从未提及。经考证,鲁迅参加县考和放弃继续考下去的机会,原因均较复杂,既有来自客观方面的压力,也有来自主观方面的动力和追求。  相似文献   

3.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我要说人的手指也是心灵的窗户,因为十指连心呀。鲁迅先生最会通过描写人物的眼睛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这是众所周知的。实际上鲁迅先生同样是通过描写人物手指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高手。鲁迅小说的每个细节都有独到的匠心,他常以白描的手法,涉笔于“手”,勾画出一幅幅令人深思的画面,真可谓妙“手”生花。  相似文献   

4.
苏俄文艺思想具有特别重视文学与社会的联系的功能、特征。本文分析了鲁迅前期文艺思想的发展历程,认为他从开初不无偏执地强调主观精神到后来试图使创作实践达到主客观一致,是他在思想革命转入政治革命的时代,终于选择了苏俄文艺思想的内在需求。  相似文献   

5.
袁红卫 《学语文》2004,(6):55-55
鲁迅一生热爱绘画,美学造诣深厚。反映在作品中,是他非常注重作品的形象性,尤其注重色彩的运用。鲁迅擅长通过多变的笔法,或刻或描,或点或染,描绘出一幅幅至真至美,亦奇亦幻,或绚丽多彩,或沉郁刚劲,或清新明丽的图画,显示出多样的色彩风格。  相似文献   

6.
鲁迅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思想家与文学家,他在小说内容和形式上的实践,开辟了我国小说发展史上的新时代。宋之的成长在鲁迅小说影响不断扩大的20、30年代,社会变革和主观上的追求使他在思想上和文学观念上深受鲁迅的影响,从而自觉地学习鲁迅小说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并在自己的小说创作中积极实践,主动创新,创作出了思想性和艺术性兼具的作品。尽管他的创作主要集中在戏剧方面,但优秀的小说作品为其成就中国现代文学百家地位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7.
鲁迅的散文诗《雪》(见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虽然区区几百字,但方寸之中见天地。文中。鲁迅先生画了两幅图,一幅是南方的雪,一幅是北方的雪。南方的雪,滋润、美艳;北方的雪,冰冷、坚硬、灿烂。鲁迅先生生在南方.写作此文时居于北方。对于不同地域的雪,他有着不同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8.
插图是教材的第二语言,是对文本材料的诠释和补充,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图学论者哈拉里说过:"千言万语不及一幅图。"著名作家、美术家丰子恺先生在为鲁迅小说作插图时曾说:"这些插图就好比在鲁迅先生讲话时装上一个麦克风,使他的声音扩大。"可见插图对文本的作用。新课程标准指出: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课本插图这一资源。图文并茂是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的显著特点,这些插图色彩鲜明,形象直  相似文献   

9.
沙汀创作于三四十年代的讽刺小说,勾勒出一幅幅独具特色的川西北人文图画。他用讽刺这一表现手法,揭露旧社会的丑恶本质,刻画地方恶势力的卑鄙嘴脸。他的讽刺,主要靠冷静、客观的描写构成情境讽刺,这一情境讽刺又主要通过冷静、客观的语言叙述来实现。其讽刺小说的结构,精心设计,富于变化。在叙述角度、景物描绘、人物塑造等方面,亦有鲜明的个性特色。他的创作深受鲁迅影响,又一步步确立了自己独特的讽刺品格。  相似文献   

10.
鲁迅小说是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那些简朴民风、人物取名、山川风物等描写,无不深深地印上了作者家乡民俗风情的烙印。使  相似文献   

11.
一幅严重失真的插图江西遂川中学倪传龙高中第三册语文课本《为了忘却的记念》一课的插图存在的缺点较多。这幅插图是对一首诗的写意:在一个深夜里,鲁迅得到了柔石等人被害的消息,他沉重地感到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悲愤使鲁迅艰于呼吸,不能入睡。...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近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哲学家,梁启超所关注的人的教育其实是对成人国民的教育。他在特殊的历史语境之下,根据成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类本质对象化特点,在人的精神境界改观上提出一套符合逻辑的德育思想。他的主观世界的德育改造包括德育目的渐次演进、德育内容的确定、德育方法的逐层建构等,绝大多数符合主体道德内化规律。这些都使他的主观世界德育改造具有中国式独具一格的品质,为当代道德建设蓝本提供许多可撷取的材料。  相似文献   

13.
读鲁迅的文章,只有对他的思想有了整体的把握,才能对他的具体篇章悟得更加深刻。对《记念刘和珍君》一文的解读也是这样。由于在13岁这样一个敏感的年龄经历了家庭从小康坠入困顿的窘境,使鲁迅得以从小饱尝了世态炎凉,看清了世人的真面目,更由于鲁迅生命力的旺盛,思想情感的丰富、细腻、敏感等等,使他对人世间的黑暗有着特别深刻、敏锐的体察。在他的另一篇文章《为了忘却的记念》中,曾描述过他怎样向年青的柔石讲述世人怎样吃人,而年青的柔石又是如何不相信,且发出疑问:真会是这样的么?鲁迅并曾坦言,正因为自己对人世间黑暗…  相似文献   

14.
著名画家陶元庆20年代曾在台州中学任教,成绩斐然。在此期间,他为鲁迅画了一幅著名的肖像,并应鲁迅之邀,创作了大量的书籍封面画,和鲁迅结下深厚的友谊。  相似文献   

15.
路翎的文学创作深受鲁迅的影响,尤其是在心理描写方面表现更为明显,主要集中在"改造民族灵魂"的思想、战斗的主体精神、知识分子心路历程的探索三个方面.但是路翎对鲁迅的接受过程并不是消极的,而是包含着自己的主观创造,从而使他的心理描写具有了独特的个性.  相似文献   

16.
乡土情结是鲁迅强大的心理创作动力。少年时期在故土遭受的痛苦经历导致了鲁迅个人无意识因素的郁结,对血亲和“家”的思念源于集体无意识的积淀,而对故土的批判、对乡民的启蒙则是鲁迅集体无意识的超越;社会历史的巨大变革不断冲击着鲁迅的心灵,富国强民、启蒙救亡的新思潮强烈影响着他,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冲突对峙使他倍感生存环境的挤压与拒斥,个人无意识因素的郁结和集体无意识的积淀与超越作为主观内因促进了鲁迅乡土情结的最初萌生,而社会历史变革的陶铸、时代思潮的熏染与城市生存环境的挤压则作为客观外因导致了鲁迅乡土情结的最终形成与成熟。  相似文献   

17.
陶常迎 《学子》2012,(5):50-50
插图是教材的第二语言,是对文本材料的诠释和补充,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作家、美术家丰子恺先生在为鲁迅小说作插图时曾说:"这些插图就好比在鲁迅先生讲话时装上一个麦克风,使他的声音扩大"。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课本插图这一资源。  相似文献   

18.
课堂实录(二课时) 一、不能不说鲁迅 师:谈到中国文学,谈到中国的历史、文化,恐怕有一个人是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他就是——鲁迅。你们对鲁迅有哪些了解?读过他的什么作品?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鲁迅人生旅途的磨难和阅历的丰繁出发,透视鲁迅中年步入文坛给本人和中国现代文学带来的巨大影响。中年步入文献使他的作品发出来的声音有沉郁和肃杀气,有刻骨似的深邃,形成一种平凡中见伟大、普通中见深刻、单纯中显丰厚、平淡中显隽永的特点;同时,中年步入文坛还直接影响他伤口的情感传达方式和美学追求,形成深刻、凝重、大胆、真诚地看取人生的现实主义特色。  相似文献   

20.
从比较文学角度谈《药》的深刻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的《药》从选材、构思到人物形象、主题和艺术风格均烙有鲜明的西方文学印记 ,说明鲁迅对西方文学极为倾情。植根于鲁迅灵魂深处的时代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使他自觉地将唤醒国民、振兴国家作为自己的根本使命 ;而他的社会理想和坚韧个性 ,又使他始终不渝地呐喊、战斗 ;同时 ,他的悲剧心理和独特审美观 ,使他的笔端自然地流露出阴冷的艺术风格 ,既有对安德列耶夫的借鉴 ,又有自己的再创造 ,具有深刻的思想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