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随着城市建设的深入,围绕城市房屋拆迁活动所引发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加深。矛盾主要集中在房屋拆迁制度的不够完善,拆迁活动的监管力度有待加强,被拆迁人利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政府行为与商业行为难以区分等方面。本文对这些问题的产生和解决方法做了比较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通过评估确定补偿价格,科学合理,便于被拆迁人理解,有利于减少拆迁人与被拆迁人之间的矛盾,有利于简化拆迁补偿安置程序。就房屋拆迁等问题进行了几点探讨。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目前城市建设的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部分旧的城市配套设施及功能已不再满足城市化发展的需要,旧城改造在一定时期内必将成为重要的课题,政府也必然出台一系列的有关城市房屋拆迁相适应的法律、法规.新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提出拆迁货币补偿,使我国城市旧城改造推进了一大步,也是我国拆迁改革中的一大举措.但是,拆迁人如何对被拆迁人进行补偿估价机构及估价人员就何合理化做好房厦拆迁补偿估价这是我们在房屋拆迁工作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陶韧 《大众科技》2005,(1):78-80
从当前城市房屋拆迁过程中被拆迁人利益受到损害这一现象出发,探寻了被拆迁人利益受损的根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NETLOGO的拆迁补偿定价的结构演化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在拆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用NETLOGO为工具,使用计算机仿真方法模拟一种拆迁开发商和被拆迁人一对一谈判的拆迁补偿定价方式。通过多次谈判过程和被拆迁人的交互影响,探讨拆迁补偿的金额总和,以及拆迁开发商、被拆迁人群体在拆迁中的满意度,分析了被拆迁人的强硬度对拆迁补偿总金额及各博弈主体满意度的影响。研究表明,被拆迁人的强硬度均值越高,拆迁补偿的总金额越大,被拆迁人群体越发满意;被拆迁人的临界强硬度越高,拆迁补偿的总金额越小,被拆迁人群体越不满意;通过计算机仿真过程进行拆迁补偿决策是一种有效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因城镇房屋拆迁引发的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已成为影响各地区城镇化建设和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之一。《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条例》(下称《条例》)确定政府为征收唯一主体,努力把公共利益同被征收人个人利益统一起来,通过保护被征收群众的利益、完善征收程序、加大公众参与、明确补偿标准、补助和奖励措施、禁止建设单位参与搬迁、取消行政机关自行强制拆迁的规定,充分显示了维护公共利益,保障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7.
刘扬 《中国科技纵横》2010,(23):249-249
城市的快速发展变化,使得土地越来越成为稀缺资源。为了最大限度的实现土地的价值增值,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房屋拆迁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但是政府和开发商以及被拆迁人之间存在的种种各自利益上的纠纷,以及房屋拆迁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负面的影响,甚至对于社会的发展进步也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尊重人民的财产权利,对人民群众的财产给予合理的补偿,保证人民群众生活的稳定和社会的长治久安是当前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征收集体土地房屋拆迁补偿和安置工作日益成为各级政府需要面对的问题。本文以泰兴市为例,对如何建立健全征收集体土地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工作制度,以及加大集体土地拆迁安置房的建设进行总结,并对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9.
城市房屋拆迁中政府角色定位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城市房屋拆迁有公益拆迁和商业拆迁两种类型,这两种拆迁既可能发生在城市国有土地上,也有可能发生在城中村的农村集体土地上。但立法和实践对这两类拆迁未加明确区分,导致政府在拆迁中不恰当甚至错误地扮演了自己的角色。为保障政府依法行政、统筹协调各方利益,必须对政府在两类不同房屋拆迁中分别扮演的角色进行合法、合理定位。  相似文献   

10.
在物权法颁布后,对于公共利益的标准存在着激烈的争论。从法学的角度来看,它是我国现有法律制度关于公共利益界定的模糊性、房屋拆迁制度的不合理性以及公权力对私权利的非法干涉等一系列问题的一个缩影。本文围绕我国现有房屋拆迁制度的不足与完善、公共利益的界定以及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究竟应如何衡平等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技术创新能力培养:特定的培养顺序还是有效的R&D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现有的研究认为,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培养自主技术创新能力,首先应引进国外技术,消化、吸收、然后创新。研究表明,这样一条路在我国已经很难走通,特定的R&D活动才是影响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培养最直接、最根本的因素。讨论了这一发现对我国企业培养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的战略和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票据的产生和广泛流通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结果.然而,在使用票据过程中,票据纠纷的产生,往往都与票据权利义务的认识偏颇密切相关.从票据特征入手,通过对票据权利的取得、行使、消灭等的深入分析,来把握我国<票据法>规范的票据权利.  相似文献   

14.
知识产权保护与信息产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1信息保护的新问题 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领域内基于智力的创造性活动而享有的权力.传统的知识产权主要包括专利权、商标权与著作权(版权).知识产权涉及大量的科技信息(如技术秘密、专利)、文化信息(著作权)、经济贸易信息(如专利、商标、商业秘密)等,这是知识产权保护客体本身所具有的.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海上周边态势日趋复杂,海洋权益斗争不断深入,使得关注海洋权益以维护国家利益成为研究海洋问题的基点。在我国,涉及海洋问题,面临着较为严重的形势和挑战:发生在2009年的"新星号"事件,足以引起政府及国人的关注,由此彰显的海上紧追权的行使问题也再次成为人们探讨的焦点。本文立足于国际法,以紧追权的理论和实践为主线展开行文,提出立法倡议,以期为有效执法提供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6.
自然权利存在何以可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类对权利的认识经历了由天赋人权到自然权利过程 ,这种权利主体的拓展 ,使一切以权利为基础的诸如法学、伦理学在研究对象上也同时得到了拓展。自然权利的存在基础是自然价值 ,其客观依据是自然界本身所固有的自然法则  相似文献   

17.
杨超 《科教文汇》2014,(29):214-216
企业名称与自然人姓名的交叉,必然引发企业名称权与姓名权之间的权利冲突。要规避这种冲突必须厘清这两种权利的法律性质,明确它们各自的权利边界和行使特点,然后有针对性地完善立法,积极预防和处理相关权利冲突。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入世后,知识产权领域的法律事务日益增多。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再审,是为了纠正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知识产权的民事裁判所存在的错误而对这类案件再次进行审理。现行的再审制度在这方面存在一定的不完善之处。本文对此作了一些探讨并提出改良刍议,以期有益于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专利权界定下的技术创新分类与产权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研究了基于专利权法律界定下的技术创新分类和技术创新产权关系。将基于专利权界定下的技术创新分为:基于首创技术发明的创新、基于改进发明的创新、基于组合发明的创新。与此相对应地存在着三类技术创新产权关系:独立型产权关系、从属型创新产权关系、交叉型产权关系。  相似文献   

20.
我国民事规范中的发现权实为自然领域内科学发现权,不同于社会科学及日常生活中的发行行为.科学发现权设计初衷是保护科学工作者智力成果、鼓励发现、发明行为.科学发现权为人权与私权统一体,权利客体具有新颖性、价值性、非物质性,不能因为其没有诸如著作权、专利权等权利享有的“长时间专有时限”,而排除其知识产权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