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李秀霞 《金秋科苑》2010,(10):136-136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在吸收了中国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发展了自己独特的语言和特有的文化。反映中日文化差异最突出之处,就是见面问候的差异:在中国特别是男士,很多场合下是通过握手来表达问候;而日本人之间问候,鞠躬是最基本的礼节。  相似文献   

2.
日本经济腾飞与其说是一个经济现象,倒不如说是一个文化结果。日本既摄取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又兼收了西方科学技术及管理思想,熔东西方文化为一体又有自己民族鲜明特点的文化氛围,达到经济与文化的协调。  相似文献   

3.
郑娟 《金秋科苑》2010,(2):138-138
千奇百怪的日本姓氏有着它独特的一面。江户时代的户籍本,几乎找不出姓和名都有的名字,都是有名无姓的。直到江户时代的末期,在日本可以正式加姓的仅仅是武士或者享有特许的商人以及村子里有权有势的人。明治天皇时,政府感觉到没有姓,编造户籍,课税征役,非常不方便,这才号召大家都取姓,就这样,日本人成为世界上姓最多的民族,目前日本的姓约有11万还多。学习日本文化,姓氏文化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复杂的日本姓氏有复杂的读音,这一点连日本人自己都觉得棘手。但不可否认中日文化间的渗透性,日本的姓氏文化对中国文化也有某种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郑娟 《今日科苑》2010,(2):138-138
千奇百怪的日本姓氏有着它独特的一面。江户时代的户籍本,几乎找不出姓和名都有的名字,都是有名无姓的。直到江户时代的末期,在日本可以正式加姓的仅仅是武士或者享有特许的商人以及村子里有权有势的人。明治天皇时,政府感觉到没有姓,编造户籍,课税征役,非常不方便,这才号召大家都取姓,就这样,日本人成为世界上姓最多的民族,目前日本的姓约有11万还多。学习日本文化,姓氏文化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复杂的日本姓氏有复杂的读音,这一点连日本人自己都觉得棘手。但不可否认中日文化间的渗透性,日本的姓氏文化对中国文化也有某种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儒家文化圈内的文化差异及其对组织间合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程度的加深,来自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企业相互间的交往与合作越来越多。本文基于GLOBE项目的数据和理论框架,分析了中国大陆与儒家文化圈内其他国家、地区的文化差异,包括文化现实差距和文化价值观差距。研究发现,韩国与中国大陆的文化差距最大,台湾地区与中国大陆的文化现实距离小但文化价值观距离大,香港地区与中国大陆的文化距离则是文化现实距离大但文化价值观距离小,日本与中国大陆在文化现实和文化价值观上比较均衡。最后,本文以一家中国船运公司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组织合作的经历为例,分析了一些特定维度在跨文化组织沟通中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善邻协会是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活跃在日本和中国内蒙古地区的一个重要组织,它以财团法人的身份,打着“善邻友好、文化向上”的旗号,主要是针对蒙古族,后来包括回族、汉族,开展了医疗、教育等大量所谓慈善活动,进行拉拢和怀柔,骗取人们的信任,充当了日本侵略军的帮凶,为侵略战争出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英语国家的称谓和问候为主题,详细介绍了各种场合下与各种身份地位的人的称呼和问候方式,揭示了学好英语必须以英语国家文化为基础的道理,强调了语言与文化的不可分割性。  相似文献   

8.
“礼”源自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当它随着儒家学说传入日本后,对日本的传统文化产生了非凡的影响。本文就此进行了较为详细和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2008年被国家列为法定休假日,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不仅是对民意的尊重,更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千年前端午文化传入邻国日本,其文化内涵与日本的社会、文化相结合,也成为日本人民非常喜爱的节日。本文从介绍日本的端午文化出发,探讨其在日本文化演变后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榕 《科教文汇》2012,(1):92-93
"百节年为首",全世界许多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过新年的习俗。中国和日本也不例外,新年对于中日两国来说都是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标志着年岁新旧交替的节日。且中日两国过去都同为农耕社会,两国的思想文化、生产技术等交流源远流长。中国新年的一些习俗也随之传到日本,一部分习俗保留至今,另一部分则被赋予了日本独有的内涵。本文从中日新年的时间、准备、饮食等习俗进行浅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1.
彭云  张俊 《科教文汇》2007,(7S):165-166
日本是亚洲的一个经济大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其包装设计的空前发展,日本包装设计仅用了十余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路程,在其成功的背后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本人希望通过对日本包装中的审美文化的分析,使中国的包装设计也能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慰问信     
正湖北省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并武汉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新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生活节奏,深陷疫情中心的武汉地区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在此,中国老科协向你们致以最真切的问候!向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老科技工作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诚挚的慰问!  相似文献   

13.
茶文化是中国典型的传统文化,也带来了很多衍生文化,尤其是茶具文化。而在宋代,最有名的茶具当属建盏,也是皇家专用茶具。宋代斗茶之风盛行,好的茶具必不可少,建盏也是其中最受士大夫喜爱的茶具。在被日本游学的僧侣带回到日本之后,更是被奉为国宝。但是元代之后,斗茶风俗消失,建盏也渐渐没落甚至失传。直到改革开放之后,开始恢复发展建盏工艺,并且于2011年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国家保护。本文主要介绍了建盏的起源背景、制作工艺等内容,从而扩大建盏的知名度以及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日本作为中国的近邻,在很多方面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与影响,其中女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日本女训深受中国女训的影响,但也不是全盘借鉴,而是结合日本国情有选择的加以模仿,形成具有日本特色的女训文化。研究日本女训有助于了解当时日本女性在日本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地位,同时能给当代女性以启迪,发掘出其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创新文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通过美国,中国,日本民族文化特质的横向对比和人文文化-科学文化-创新文化的纵向分析,阐明了知识经济时供必须以科学技术不断创新来支持经济时代的发展,及其创新文化的提炼及背景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开兵 《科教文汇》2007,(10S):121-121
中国现代教育是上世纪初开始的。先学日本,后学英国,再全盘学苏联,但根仍深扎在中国传统文化上。“应试教育”是不变的主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儒教发源于中国,对于整个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古事记》记载,中国儒学传入日本始于公元5世纪初日本应神天皇16年,百济大王仁将《论语》携入日本。然而,日本儒学不是中国儒学的翻版,而是经日本文化改造带有了本民族的某些特质。本文即试图通过比较中国儒学与日本儒学的异同,阐释日本儒学的特色,借以说明日本文化的某些特性。  相似文献   

18.
《科教文汇》2005,(1):19-27
从本质上讲,中国文化是一种内敛的种植文化,勤俭和质朴是它最基本的品质.所以除了极少数的几个例外,根难在历史上看见我们的先民耽于享乐。这幺说起来。饮酒也许要算中国文化最飘选轻松的一个部分了。很久以来,这片古老的土地很可能一直都背负着世界上最大数量的人口.粮食总是显得弥足珍贵。“仓廪实而后知礼节”。人们同样也只有在衣食无优之后.才会想列享乐.包括铁酒。由此可想而知.饮酒在最开始的时候,只是极少数人的特权。但历史上各种纷繁复杂的风云际会,使酒和我们的民族,尤其是跟中国文人结下了说深不深说浅不浅的因缘,并进而渗透进了我们的文化。  相似文献   

19.
随着当今中国与日本在各方面的不断交流,日本文化、日语本身受到的关注也在不断升温。从事日语教学工作的教师对日语教学也在更深层次地、更广泛地进行研究、交流。在不断的实践中,我们还是要从外语教学中最基本的听力、阅读、口语和写作这几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方琼英 《科教文汇》2010,(19):81-81,83
日本是一个善于吸收他国文化的国家,同时又善于将他国文化与日本本土的文化相融合变为日本独特的文化,七夕节便是此例。本文主要围绕从中国传入日本的七夕节入手,简述七夕节在日本的发展,以及从中我们的三点发展传统节日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