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有条件的学校要设立由校长主持的、人数不多的、有威信的校务委员会,作为审议机构。”这是学校内部领导体制的重大改革。这里说的“学校”,当然适用于各级各类学校。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原来实行的领导体制是党委(总支、支部,下同。)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今后为什么要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负责制赋予校长的权力是什么?实行校长负责制会不会削弱党对学校的领导?实行校长负责制以后党政关系如何处理?实行校长负责制是不是校长个人说了算?这些问题不明确,就会妨碍学校内部领导体制的改革。本文打算就上述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2.
实行校长负责制,是学校内部领导管理体制的一项重要改革。前不久,国家教委中学司在大连市召开全国部分省、市学校领导管理体制改革座谈会,就各地在试行校长负责制工作中的经验、问题进行交流、研讨。与会代表围绕着一些“热门话题”,各抒己见,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话题之一:实行校长负责制,应赋予校长哪些权力长期以来,学校内部领导体制上党政不分,以党代政,校长处于有职、有责而无权、无法负责的状况。用校长们的话说,过去的体制,校长与党支部书记之间唱的是“二人转”,关系和睦的是“哥俩好”,关系紧张的则“对着干”。因此,要实行校长负责制,首先就要确立校长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赋予校长一定的权力。那么,校长应该有哪些权力呢?哈尔滨三中是试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规定:“中等及中等以下各类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实行校长负责制以来,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是,部分同志认为:“实行校长负责制,就是学校的事由校长一个人说了算。校长有决策权,不必贯彻民主集中制。”把实行校长负责制与贯彻民主集中制对立起来.少数校长决定学校重大事情,既不与党组织商量,也不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体现了学校内部领导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目前,四川省已有五所高校实行了校长负责制,还有九所正在创造条件,准备近期实施。实践表明,这种改革已是势在必行、大势所趋了。对这种改革,一些同志产生过担心和顾虑。从试点学校的经验看,要使校长负责制顺利实施,首先需要解决一些理论认识问题。回顾走过的这一段,我们遇到的比较重要的认识问题有以下几点: 1.现行领导体制究竟有哪些弊端?校长负责制究竟有哪些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在理论认识和实践上对要不要继续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负责制的涵义以及如何具体实施等问题产生了一些疑惑和争议。本文仅就校长负责制的涵义,针对某些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观点谈谈作者的认识,以求教于同行。 有的同志以“校长负责制实质上是一长制”为前提,并以列宁“一长制”的理论作为根据,提出了在学校要坚持“领导唯一的原则”,是确立校长“唯一领导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以来,学校管理效率及办学水平郡得到提高。实践表明,学校要办好,校长伍该名副其实唱主角。但是,近一两年采,校长负责制在执行过程中又出现了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比组正基层就出现了“大校长、小书记”以及教代会“虚多实少”的现象。这反映出校长负责制还需在实践中进一步加以完善。所谓“大校长、小书记”,主要是指目前校长任学校有实权,负全责,学校里的事是本由他说了算,而作为同一级领导的党支书,其领导影响力则有某种不正常的下降。在有的学校,党支书被要求去兼管职能部门工作,直接接受校长的领导,改…  相似文献   

7.
在《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公布后,各地中小学校积极实行校长负责制。我就此进行了一些调查研究,发现有人把校长负责制理解为“一长制”,集权于校长一身,“个人说了算”。这就造成一些校长个人专断,影响团结,不利于群策群力办好学校。因此,当前怎样当好  相似文献   

8.
中美中小学校长权力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自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实行校长负责制以来 ,人们就一直在对校长管理权问题进行探讨。实践证明 ,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是较为科学、可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也明确规定 ,“学校的教学及其他行政管理由校长负责。”依法据理 ,校长可以较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充分行使法律法规赋予自己的权力 ,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效率。然而在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实际工作中 ,却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 :如 ,校长的权力得不到保障 ;监督机制不健全 ;对校长缺乏激励机制等。一项有关校长的权力问题研究表明 ,不仅许多中小学校长不能对此做出正确回答 …  相似文献   

9.
中美中小学校长权力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80年代中期实行校长负责制以来 ,人们就一直在对校长管理权问题进行探讨。实践证明 ,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是较为科学、可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也明确规定 :“学校的教学及其他行政管理由校长负责。”依法管理 ,校长可以较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充分行使法律法规赋予自己的权力 ,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效率。然而在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实际工作中 ,却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 :如 ,校长的权力得不到保障 ;监督机制不健全 ;对校长缺乏激励机制等。一项有关校长的权力问题研究表明 ,不仅许多中小学校长不能对此做出正确回答 ,而且教育行…  相似文献   

10.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中小学校长负责制改变了以往领导体制带来的责权分离的弊端,校长有了权,就同时有了责任和义务,就会尽最大努力去完成工作,大大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和办学质量,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可是,在实行校长负责制的过程中又伴随着产生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不够健全、教职工的权利得不到保证等许多新问题。因此建立校长的权力调控和制约机制成为当前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一、建立校长权力调控和制约机制的意义实行校长负责制,作为学校的最高领导人,具有统一指挥各项工作的权利,并对有关重要问题实施最终的决定权与否决权…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要在“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这是高校管理中一种新的领导体制和管理制度,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辽宁省高校实行校长负责制试点的情况看,时间长者有一年半的历程,短者也有半年的实践。尤其从试点时间较长学校的情况看,它们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并积累了不少有益经验,证明校长负责制的领导体制和管理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和优越性。但是,在试行中也反映出某些认识与实际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本文拟就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几个理论认识问题做些初步探讨,以便提高认识,为全面推行校长负责制的领导体制鸣锣开  相似文献   

12.
实行校长负责制,既要树立校长在学校行政工作中的权威,又要高度强调教职工的民主权力,充分发挥广大教职工民主管理学校的作用,这两者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会不会产生矛盾和对立?对此,人们的认识并不一致。有的同志认为,实行校长负责制,就应当放手让校长去干,就应当充分信任校长,而不应再人为地设置一些“束缚”。他们耽心,强调教职工民主管理学校的权力,会不会使校长的决策过程复杂化,从而影响校长对学校工作迅速而有力的指挥?会不会使校长的权力分散、旁落?还有的同志提出,当校长与教代会意见不一致时,到底听谁的?校长是不是应该有“一票否决权”有“强行通过权”等等。这些想  相似文献   

13.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等及中等以下各类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随着实践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近几年来,在理论认识和实践上,对校长负责制的涵义以及如何具体实施等问题产生了一些困惑.一是认为实行校长负责制就是校长说了算,因此在工作中有的校长独断专行,校长负责制成了事实上的封建家长制.二是认为既然我们领导体制改革的原则是必须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那么中小学为什么不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说明对校长负责制的内涵并未真正了解,因此,有必要对这个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前大部分中小学通过“内改”均实行了校长负责制。这种人事权、办学权和财物权集校长于一身的管理体制 ,无疑使学校有了更大的办学自主权 ,使学校出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生机和活力。但是大量的事实也表明 ,校长负责制后的校长治校行为 ,同样存在着一些亟待完善的问题。比如有的校长在解决和处理学校改革出现的一些难点、疑点、热点等棘手问题 ,只靠法定的权力因素 ,而忽视了非权力的影响和作用 ;有的校长在“四定”和“四制”等原则问题上 ,则错误地把校长负责制理解为校长集权制 ,事无巨细均由自己拍板说了算 ,忽视了校内民主集中制 ;有…  相似文献   

15.
自80年代中期实行校长负责制以来,人们就一直在对校长管理权问题进行探讨。实践证明,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是较为科学、可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也明确规定:“学校的教学及其他行政管理由校长负责。”依法管理,校长可以较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充分行使法律法规赋予自己的权力,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效率。然而在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实际工作中,却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如,校长的权力得不到保障;监督机制不健全;对校长缺乏激励机制等。一项有关校长的权力问题研究表明,不仅许多中小学校长不能对此做出正确回答,而且教育行…  相似文献   

16.
民主管理是体制改革中的一个根本问题。它对调动广大干部教师的积极性,实行科学管理,提高教育质量,有重要意义。实行校长负责制之后,特别是实行一些深化改革的措施后,关于学校民主管理问题,存在两种主要看法。一种是较多地强调集中。认为:校长处于中心地位,人权、财权、办学权都扩大了,就应当突出集中,都要校长说了算。有的同志说:“既然实行了校长负责制,就不要再来两把钳子(指党支部和教代会)。”有的  相似文献   

17.
实行校长负责制,对加强学校管理,提高办学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如果缺乏民主监督。校长负责制则可能成为“一长制”,给学校管理带来消极影响。校长负责制,不是权力高度集中在校长一人手中,而应当建立一定的管理层次,权力到位,该谁管淮管,校长不越权。那种事无巨细。校长都要管、都要过问的方式。只会把校长拴在一些琐事上,校长就没有更多的时间来考虑学校的改革、发展。学校就不可能办好,校长再累也只可能有苦劳而无功劳。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相继作了经济,科技、教育三个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工厂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尸。“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四川省教育厅早在八四年就作出决定,在全省范围内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 校长负责制是一个完整的制度,包括上级领导,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党支部保证监督,教职工民主管理几个部分。这几个方面互相制约,缺一不可。 实行校长负责制需要—定的条件,上级  相似文献   

19.
部分学校试行“校长负责制”,使这些学校获得了生机,使那些至今还未实行这种变革的学校看到了希望。在今后一个时期里,学校的改革将会冲破教学领域,步子变大,向更加纵深的层次发展。而在这种发展中,学校领导体制的改革,即由“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转向实行党支部保证监督的“校长负责制”,这是学校改革关键性的一步。不言而喻,校长负责制的实行,会扩大校长个人的权力。如何正确行使这种权力,显然,首先要求校长在德、才、识、谋、体各方面都要有较好的  相似文献   

20.
校长负责制首次在我国提出是在1952年3月,经过国务院的批准,教育部颁布了《中学暂行规章<草案>》和《小学暂行规章(草案)》。在这两个《规章》中规定: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设校长一人,负责领导全校工作”。从此,校长负责制进入了学校内部领导体制的研究领域。自从提出在中小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以来,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他们对校长负责制的内涵、实行的原因、校长的权力、校长与书记及其他相关学校内部组织的关系等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经过半个世纪的探讨,我们取得了不少成就,但也依然有问题存在。在这些问题中,讨论得比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