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革"期间,一部分由"知青"创作的诗歌以手抄本的方式在社会上流传着,后来成为"文革"后朦胧诗的先声.本文以几位"文革"期间"地下诗人"的诗作为文本.分析这批诗人在那一特定时期如何用诗的形式呼唤对生命的关照.  相似文献   

2.
《入京》诗是明代民族英雄、诗人于谦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成语“清风两袖”即出自此诗。《辞海》《汉语大词典》等辞书的“清风两袖”词条如述及此诗本事,或称出自都穆的《都公谭纂》,或不注明出处;相关论文或读物引用此诗及其本事时,标注方式大致与《辞海》等辞书相类。经考,叶盛的《水东日记》才是著录于谦《入京》诗及其本事的最早典籍。  相似文献   

3.
笔者近日访得清初文人范国禄编纂的《狼五诗存》,这是通州地区诗歌总集的开山之作。是书遵循"以人存诗"、"以诗存人"的双重标准,辑录了该地宋代以至清初231位诗人作品,规模庞大,体例明晰,多维度呈现了通州地域诗歌发展状貌和诗人群体图景。同时,《狼五诗存》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范氏阐幽发微,救亡辑佚,保存了通州地区文人大量信息材料,其富有广度与深度的文献收辑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4.
陈与义是江西诗派的霞要诗人,其夺胎换骨之诗法与黄庭坚、陈师道诸人一脉相通。本文通过具体作品分析了陈与义诗 歌夺胎换骨的几个不同层次,以考察其取法之得失。  相似文献   

5.
乾嘉诗人法式善以自己的斋名与别号“诗龛”为题,向数十位画家和诗人征集了大量图像与题咏作品,一时之间“江湖名手皆为诗龛作图”。因参与人数多、持续时间长、跨越地域广,图咏诗龛成为了乾嘉时期重要的文化事件。现存数十幅《诗龛图》囊括当世众多画家,身份、籍贯、流派各异,作品内容、风格、笔墨、立意各有不同,为勾画乾嘉时期的画坛面貌,包括画家群体、风格格局提供了丰富的图像与文献样本。《诗龛图》不仅体现了京师士人法式善对于绘画史的记录、参与与影响,同时彰显了正统派绘画之外的地域性风格绘画的艺术价值,揭示了清中后期多种因素相互交流碰撞产生的绘画异变与新风。  相似文献   

6.
作为维吾尔古文化史上的第一座文学丰碑,《福乐智慧》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戏剧特征,一些学者认为《福乐智慧》就是一部诗剧,并将其列入西域戏剧的哲理剧范畴,代表人物有郎樱、姚宝琛;但也有学者提出质疑,认为《福乐智慧》只是一部对话体的哲理长诗.本文则认为《福乐智慧》是具有戏剧与叙述诗两种文体特点兼而有之的作品,这一独特的文体特点在其与中国古典戏曲及西方叙述诗的比较中尤为鲜明.古代东方国家戏剧特点及西域佛教剧的影响是形成这一特点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埃利蒂斯诗歌中的民族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莉 《新闻爱好者》2011,(12):155-156
希腊著名诗人埃利蒂斯几乎以一人之力撑起一个民族一个时期的文学大厦,创造了20世纪50年代希腊诗歌的繁荣。代表了希腊诗歌的后现代主义时代,是现代希腊文学的重要里程碑之一。1979年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从此,他的名字开始进入世界伟大诗人的名录中。但是,出乎意料的是他的获奖并没有引起强烈的反响,他的作品也没有被广泛传播.原因之一是诗人不愿放弃晦涩难懂的“创作常规”,即将诗歌从过去“表现自我的艺术”,升华为“超越自我的艺术”。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塔里木大学图书馆西域文献库建设的背景,分析了西域文献库馆藏资源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在收集文献过程中应从"文化西域"概念着手,重点突出"文化西域"的内涵,图书馆应针对西域文化研究开展嵌入式服务,以充分发挥西域特色馆藏资源的作用,推动西域文化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9.
一骆宾王是初唐著名边塞诗人,但是学界对其从军西域活动的研究,一直存在着分歧,至今聚讼不休。唐人郗云卿《骆宾王文集序》及两《唐书》骆宾王传对骆宾王从军西域事只字未提,清人陈熙晋在为骆宾王诗文作笺注时首揭此事,谓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吐蕃入寇,罢安西四镇,以薛仁贵为逻娑大总  相似文献   

10.
宋代史学与诗歌注释学都十分发达,史学对诗歌注释的重要影响是"以史证诗"方法的确立.这首先表现为诗人年谱与编年注的创立.其次,注者引用可信的史料,展现诗歌产生的社会背景,揭示触发诗歌创作的事因.再次,对使用"赋"体、"比兴"体、典故等不同表现方法的诗句,都能考证其"本事",准确地解释意义.宋代诗歌注释推动了"以史证诗"方法的成熟,使之成为诗歌注释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本事诗>是记述诗人作诗的事实原委的书,保存了唐代诗人许多轶事和民间故事,开创了记事诗话这一新的文学体裁.本文对<本事诗>进行新的探讨:第一,考证作者的名字、籍贯与生平经历;第二,考证<本事诗>的成书年代.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全泰山诗》为中心,对泰山历代诗歌创作的兴衰、嬗变、演进作一考察,认为其创作重心经历了从崇山祀岳到范水模山、从怀古咏史到歌风纪俗、从借景喻道到精神揭示的三重演变.进而认为《全泰山诗》所展示的内容,其实也是用诗笔写就的“泰山思想史”或“泰山心灵史”.  相似文献   

13.
美国汉学家弗劳伦斯·艾斯库的《杜甫:诗人的自传》是现代西方第一部关于杜甫的传记作品,它以诗为传,体例独特,其独特的翻译诗歌的方法和风格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是杜甫传记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部著作。  相似文献   

14.
"西域文化"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中心文化,随着"一带一路"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多文化多民族的发展模型逐渐建立起来,要以数字化建设高效利用为目标,着重强化西域地区对文献的管理工作,开展特色化文献数字化管理工作,实现文化传承的发展要求。从西域文献建设项目的运行现状出发,对西域文献数字化发展的社会必要性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针对数字化运行优势和文化建设对策展开了讨论,旨在为相关项目负责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5.
魏庆之《诗人玉屑》杂录宋代诸家诗话,诗学旨趣复杂难辨。从现存文献黄昇《诗人玉屑·原序》可以析出魏氏诗学观体现出诗法、诗道、诗史的动态互动模式,其编选旨趣也反映出作者诗学总结的清醒意识。  相似文献   

16.
魏庆之《诗人玉屑》杂录宋代诸家诗话,诗学旨趣复杂难辨.从现存文献黄昇《诗人玉屑·原序》可以析出魏氏诗学观体现出诗法、诗道、诗史的动态互动模式,其编选旨趣也反映出作者诗学总结的清醒意识.  相似文献   

17.
王凤苓 《兰台世界》2016,(10):104-106
梅尧臣作为北宋诗坛泰斗,其民俗诗的创作不仅对宋诗题材扩大、诗风形成乃至后世诗人影响深远,而且也全方位展现了北宋的民俗文化。梅尧臣民俗诗创作的原因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一是乡间生活经历及家世背景奠定了其民俗诗创作的心理认同基础;二是宗唐意识为其民俗诗创作提供了诗学理念支撑;三是广阔的游历生涯为其民俗诗创作提供了契机与素材。  相似文献   

18.
邓招华新著《“文学场”视域中的西南联大诗人群研究》从文艺社会学视域出发,在历史场景的空间性重构中考察西南联大诗人群,穿梭于文化政治、艺术现场等多重语境的交叉地带,从新诗的现代性体验与诗形转换与建构两个层面完成了对西南联大诗人群的身份辨识,突显出西南联大诗人群体创作在新诗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9.
唐代高僧玄类(602-664)西行取经的故事,一直被人们传为美谈。他于唐贞观元年(627)从长安出发西行,途经西域各国,去印度寻取怫经和研习佛学,于贞观十九年(645)归国。他不仅带回了六百五十七部梵文经论,亲自译出七十五部,计一千三百三十五卷,还奉唐太宗的旨意,由他口述,弟子辩机笔录,撰写成《大唐西域记》一书,记述了自己亲历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见闻。(大唐西域记)有多种本子传世,由季羡林等完成的(大唐西域记校注),于1985年由中华书局出版,是注释校勘得最为完善的一个本子c(西域记)除了以主要篇幅介绍古代西域…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西域纸的起源与发展途径进行研究,论述了纸在西域的传播过程中如何促进各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造纸术的发展与推广,对人类社会中文化的传承产生了深刻影响,西域纸的传播在历史上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