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自从2006年集中办学以来,我校成为爱辉区唯一一所在城里办学的农村寄宿制小学。我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并校前各村的学校以及外来务工的打工子女,他们的学前教育及家庭教育相对薄弱,大多数学生都是住宿生。为了学生的安全与成长,为了教学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为了让家长和社会放心,学校在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方面进行了周密的计划和具体的实施。一、养成教育的意义近几年来,我校生源逐年递减。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外出务工、经商的人越来越多,我校的"留守学生"也  相似文献   

2.
学校的省级立项课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养成教育的研究"明确把"外来务工子女劳动习惯的培养研究"当作一项重要的子课题来研究,重视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重视学生生活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各种迹象也表明:不爱劳动,不爱惜劳动成果,劳动技能和习惯差的现象在当前城镇小学生中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3.
学校的省级立项课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养成教育的研究”明确把“外来务工子女劳动习惯的培养研究”当作一项重要的子课题来研究,重视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重视学生生活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各种迹象也表明:不爱劳动,不爱惜劳动成果,劳动技能和习惯差的现象在当前城镇小学生中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4.
学校的省级立项课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养成教育的研究”明确把“外来务工子女劳动习惯的培养研究”当作一项重要的子课题来研究,重视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重视学生生活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各种迹象也表明:不爱劳动,不爱惜劳动成果,劳动技能和习惯差的现象在当前城镇小学生中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5.
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任务就是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养成和教育,是一种使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教育。幸福中心学校设在黑河市内.生源既有幸福乡各村的孩子.又有外来务工者的子女。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以及品德习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我校养成教育突出了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6.
王建军 《考试周刊》2010,(26):218-219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属于典型的城市周边学校。近几年来,我市务工人员明显增多,根据市关工委专题调查显示,外来务工人员有100万人,占我市人口的13%。外来务工子女在我市借读的生源猛增,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通过对几所城市周边学校的调研发现,外来务工子女均超过了40%,我校外来务工子女所占比例见下表。  相似文献   

7.
正红莲小学是北京市第一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的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学生总数近90%。让这些学生在北京享受优质的义务教育,感受北京包容的气度与胸怀,在幼小的心里埋下"公平、平等"的种子,成长为建设和谐社会的后备军,是我校首要的责任与职责。为此,学校提出"以人为本,尊重差异,促进学校包容性发展"的发展战略,以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全面、均衡、共同发展。我校学生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家长普遍学历低,月收入偏低,学生养成教育问题突出;学生对自己的家乡了解很少,相比家乡,他们更喜欢在北京学习生活。学校还了解到,家长对首都教育寄予厚望,并希望  相似文献   

8.
成都市龙泉驿区第十三小学校地处城乡之交,外来务工子女数量连年猛增,家长文化素养、教子方法的水平亟待提高,学生们的习惯(尤其是卫生习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我校自2013年起致力于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养成的课题研究,扎实推进首个国家级德育科研课题《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研究工作。教育是优雅的慢艺术,在"构五彩校园文化行阳光生命教育"的办学思想指引下,我校课题研究注重整合学校、社会、  相似文献   

9.
杨穆 《教育》2011,(30):19-20
<正>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东关小学于2001年9月成立,是一所由原城关镇中学、东关小学、南关小学重新组建的学校。学校有学生2808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学生总数的90%,是曲靖城区"定点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示范学校",云南省"接收务工子女、留守儿童的示范学校"。学校生源构成复杂,来自黑龙江、内蒙古、山东、四川等多个省市自治区。针对这个特殊的群体,学校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出发,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克服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0.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可见,良好习惯,优秀品质的形成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我校成立三年来,学校少先队工作在遵循学校实际和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始终秉承"养成教育加全员育人,以现代人的精神培养现代人"的思路,确立了"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的目标,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11.
程俊梅  佟丽 《河南教育》2005,(11):46-46
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一小分校是区政府和区教文体局为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口子女的教育.于2003年8月成立的一所公办民助性质的学校。由于学生大都是外来务工子女,是生活习惯迥异.普遍存在着不良的行为习惯和卫生习惯。针对此。我校在建柱之初.就明确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提出了加强三方面管理的要求:一抓品德,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20,(13):153-154
近期,笔者交流到以外来务工子女生源为主的学校工作。开展教学时,发现外来务工子女与本地子女的歌唱学习存有差异,需着手调整教学设计,适应现有学情,因材施教。本文将初步呈现外来务工子女歌唱学习中存在的现象及探讨合适的施教安排,望通过分享、交流和探索行而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外来务工子女音乐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13.
<正>古人语:"教之道,德为先。"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在区级重点课题"和乐教育研究"中,积极开展"和乐德育"子课题研究。在实践过程中,我校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以"爱心教育"为突破口,以"和乐四节"德育特色活动为契机,培养心康体健、自主合作的和乐学子。围绕这一育人目标,笔者带领教师采取"习惯养  相似文献   

14.
孙晓明 《辽宁教育》2012,(18):53-56
"十二五"伊始,金州新区把东北师范大学的国家级重点课题《数字化环境下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研究》和我区的教师教育工作融为一体,其目的是引领区域校本研修工作走上科研之路,为提升校长的办学理念、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我校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数字化环境下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研究》的大课题之下,确立"开放教育"校本课题,积极探索"一主两翼"的课程体系,意在变教师以"教"为苦,学生以"学"为苦为"教师教得幸福,学生学得幸福",让师生走上追求幸福教育之路。一、构建开放教育"一主两翼"课程体系,让"出色"变  相似文献   

15.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外来务工子女很多,占学生总数80%。生源构成复杂,流动性强,学业基础和习惯养成等方面参差不齐,给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和发展带来了压力。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外来务工子女大部来自农村。兴趣广泛,课间捉蝴蝶、蜻蜒时专心致志,争论起不知道的植物津津有味;甚至有的同学能用捡的树叶拼出漂亮的图案。有的学生学习课文时,对蒲公英花为什么早晨开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为什么在全社会、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安全教育的基础上,外来务工子女的安全事故还常有发生呢?原因何在?我们通过学校管理过程、外来务工子女家庭教育现状等方面进行调查和研究,认为关键在于外来务工子女的家庭教育忽视安全教育。外来务工子女的家庭安全教育薄弱,不得不引起我们教育者的深思。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4,(8):F0003-F0003
辽宁省大连市金州新区东居小学始建于1996年4月,占地面积16968平方米,建筑面积7790平方米。学校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占学生总数的80%。如何使得来自全国各地、不同教育背景下长大的性格迥异、学习习惯和学业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融入区域文化,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学校一直以来的核心工作。  相似文献   

18.
所谓"养成",就是在学习中、生活中、社会实践中自觉培养良好习惯.这方面,环境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而学校又是重中之重.为此,近年来,我校以养成教育为依托,以<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则,以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为目标,以教师家访等多种教育方式,促进学校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狠抓学生养成教育,取得了一些效果.笔者就我校如何开展养成教育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西苑学校是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2005年建成的第一所指定接收外来务工子女就读的学校,也是区内第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近1500名学生中约60%是来自全国22个省300多个县市的务工子女,他们大多在心理、行为习惯、知识基础以及家庭教育上存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外来务人员工子女学校生活语言以及教育语言标准的定性分析,总结了外来务工子女"语言习性"的特征及其与学校所要培养的"语言习性"之间"质"的差异,揭示了学校教育通过语言"再制"不平等的机制,展现了外来务工子女在学校教育微观处的"不平等"遭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