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历史课堂教学.是教学方式的"革命",教师要进行创新教学;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创设历史情境,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鼓励学生多"动手"和"动口".  相似文献   

2.
朱红 《中小学电教》2010,(5):118-118
<正>中学生的素质教育离不开历史学科的教学,其学科特点决定了历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差异教学是基于新课程标准中"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提出的新的教学模式,同时也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是进行初中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历史发生教学原理是一种借鉴历史、对数学知识的自然发生过程进行再现和重组的教学方法.以"函数的概念"为例说明利用历史发生教学原理设计章节起始课教学应遵循的建构方法.数学教学应重视"章节起始课"的教学,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良好构建;数学教学应加强数学文化的渗透与融入,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4.
高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确立自己是学生学习热情的"点火者"的角色。要保持学生探究历史知识的热情,需要历史教师通过阅读积累、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提高教学技能不断提高教学效益;通过提高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热情的本领,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的整合"是指在历史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历史学科教学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完成历史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营造历史氛围,激发学生情感体验;创设问题情境,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崇尚合作交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9,(71):130-131
和谐课堂需要新教学、新目标和新学习,让历史课堂教学充满无限创造空间。历史课堂教学要华丽转身,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从内容到形式都"活起来"和"火起来",通过历史知识内化学生良好修养,外化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谐历史课堂教学是有生命的,讲求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使历史教学活跃起来;讲求教学过程的趣味化,使历史教学充满情趣;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使历史教学别出心裁。  相似文献   

7.
历史课堂如何使学生获得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达到"乐学、会学"的目的,已成为历史教学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情境教学可根据<历史课程标准>中每课要求的不同的三维目标创设出不同的情境,如实物情境、表演情境、音乐情境、评议情境、问题情境等进行教学,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历史课充满魅力.  相似文献   

8.
<正>新学期开始,我校对学生进行了一次"你最喜爱的科目"小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历史课不大受学生欢迎。教师们不由得进行反思:学生不喜欢历史课的重要原因,在于历史课堂乏味、沉闷,历史教师缺乏教学魅力。为此,结合我校校本课题研究,本人从三方面作出了改变,推陈出新,彰显历史教学新魅力。  相似文献   

9.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历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造活动三个基本方面,其中,创新意识是创新能力的发动机,创新思维是关键,创新活动是保证.基于此,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尤其着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想要"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能够"创造;开展创新活动,使学生"实践"创造活动.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课堂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历史教学,为历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强了学生历史学习能力,提升了学生历史素养。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互联网+"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以促进历史教学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初中学生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面向初中学生的文化自信培育不容忽视。发挥历史学科在文化自信培育方面的天然优势,并以此为切入点,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初中历史教学"课程思政"的探索。笔者结合教材内容尝试提出初中历史教学文化自信培育路径:整合历史教材资源;创设历史教学情境;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2.
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创设历史情境,渗透情感教育,重构学生的精神家园的方法有:以"图"入境,唤起学生情感;以"情"入境,触发学生情感;以"戏"入境,让学生体验情感;以"趣"入境,激发学生情感;以"今"入境,激起学生情感。  相似文献   

13.
李芳 《中国教师》2012,(16):40-42
<正>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高中历史教学要"鼓励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  相似文献   

14.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方面。初中历史教学要引导学生站在历料占有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历史解释中形成正确历史观点,生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这个逻辑中,历史解释能力的培养成为一个关键。历史解释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学生缺乏历史解释的意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解释"高度模式化;学生缺乏自主养成历史解释能力的动力。培养历史解释能力,关键就在于赋予学生历史解释的机会,让学生在对历史事件进行解释的过程中,生成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进而形成科学的历史解释观点。  相似文献   

15.
在新一轮的历史教学改革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历史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依据学生的智力,还要依据学生的心理。因此,掌握学生心理以及根据学生的心理采取相应的措施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历史教师进行历史教学的重要依据之一。本文从研究"奖惩心理效应"的角度出发,探究如何在具体的历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以及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以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历史教学离不开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的学习,虽说历史不能重现,却是可以想象的,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更需要学生的想象力。"人物代入"有助于学生对历史进行更好的学习和认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适当运用"人物代入"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相似文献   

17.
历史教学的特点,要求历史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进行趣味教学和引入竞争机制,切实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历史课才能真正地"活"起来。  相似文献   

18.
正历史学教授葛懋春在《历史科学概论》中指出:"史料就是研究历史和编撰历史所用的资料,或称之为历史的信息。"[1]初中生处于历史学习的初始阶段,基础知识有限;而当前初中历史教科书的内容相对简单,所呈现的历史信息有限,影响了学生对历史结论的理解,增加了历史教学的难度。为此,我们要在初中历史课中有效地进行史料教学,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历史知识基础。本文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谈谈笔者关于在初中历史课中进行史料教学的几点认识。一、运用史料"论从史出"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7,(24):133-134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利用历史"微"故事进行教学时,不仅可以活跃历史课堂的氛围,而且还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邓永强 《中国教师》2013,(14):24-24
新课程改革赋予历史教师任重道远的教学使命。因此,历史教师应在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能力的前提下,努力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对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与创新。于是,"高效教学"这一名词进入历史教师的视野。何为"高效教学"?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高效教学"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在空间上的"高效"。这种"高效"不仅体现在课堂上"教"与"学"的过程中,更体现在课后学生的自学中。因为历史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