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蔡英 《教书育人》2010,(4):22-22
这学期,施校长每天都要听好几节课。到现在为止,许多老师已被听了七八节,可我一直都没被听到过,心里也便放松了些。哪知今天上午第二节课前,在我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施校长拿着听课笔记大踏步地走进我的教室,我顿时有点措手不及,好在我的课准备得还算充分。长长地吸了一口气之后,我还是信心十足地走上了讲台。  相似文献   

2.
18年前,时值我在村小任民办教师不久,便被乡文办室王悦林校长听了一节推门课。我自觉那节课深上得还不错,但听王校长一评可傻眼了:几乎满是缺点。面对挑剔的王校长,我的心跳得很厉害。后来王校长说:“你愿意当徒弟吗?”我说:“愿意,愿意,我愿意您为师。”王校长说:“不是我。我是说给你找一个老师,让她好好拉巴拉巴你。”说着地递给我一本《河北教育》。“她也是我的老师,现在又成了你的老师,咱们是师兄弟啦!”看到王校长调侃的笑容,我的心也平静了许多。从此,我便与《河北教育》结下不解之缘。每期的《河北教育》我都认真…  相似文献   

3.
看了许多成功的案例,听了许多耐人寻味的课,总想着自己也能上出一节好课,但往往是事与愿违,想象与实际总有一定的距离。看了好多的案例,都是以"成功"与读者共分享,而我所写的,是一节由两个人执教的课,而这节课之所以说是"蹩脚",是因为这节课由我与我的校长共同执教,也就是我打"前阵",我的校长替我"断后",扫清"障碍",让学生到达"目的地"。  相似文献   

4.
不少教师的试卷“讲评课”往往是一讲到底,我讲你听,我讲你记。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了兴味索然。不久前,一位校长给我介绍了一节试卷“讲评课”的案例。  相似文献   

5.
校长巡课记     
清晨,一束束金色的阳光透过洁净的玻璃窗洒在教室里。第二节是语文课,同学们都安安静静地听着陈老师讲课。忽然,我我桌上出现了一大片阴影,我不禁扭过头,向窗外望去,原来是校长。他和往常一样,双手放在后背,大家都知道,这是校长在例行巡课。  相似文献   

6.
王立波 《小学生》2013,(6):29-30
【事件回眸】那是几年前的一个星期二,第一节课下课了。主任敲开我们备课室的门说:"王老师,校长下节听你的语文课。"天啊,我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学校这两天正在迎检,我以为不会听课了,没想到现在要听我的课,离上课只有五分钟了,我一下子慌了,拿起教案,边走边想,一定砸锅了果然不出所料,这节课学生不积极发言,课堂气氛格外沉闷,甚至于后半节课,我讲什么学生都不理睬我,更不思考。课堂成了我的一言堂,不管我说什么学生都是一副漫不经心的懒散状——我在唱独角戏。太糟糕了,从教十多年,从来没有过这样的课,而且是校长在场听课,我真想大哭。【原因分析】怎么会这样呢?为什么学生都不学习  相似文献   

7.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听课和分析课是校长最重要的工作。他说:整个教育过程的文明,取决于课堂教学每天都要有所改进,而改进课堂教学,就需要校长对课进行深思熟虑的分析。经常听课的校长才真正了解学校的情况。如果偶然想起来才去听几节课,老是忙于开会和操心其他事务,使你走不进教室,不接触教师和学生,那么校长的其他工作都失掉了意义,开会等等的事就会一钱不值。他说:如果我在一年当中没有听过每一位教师的15—20节课,我就会对他毫无了解。他给自己定下一条规则:如果我每天不听两节课,就要算我这一天什么  相似文献   

8.
去年11月7日,我在东北师大附小分校听了一节难得的好课:《我们的校长奶奶》。这节课主要有这样一些特点:第一,教学思想正确,关注学生发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两方面积极性都得到发  相似文献   

9.
新校长上任后,一般都要深入一线听课,以便掌握教师的教学情况。规模较小的学校,教师人数不多,校长短时间内就能听完一轮课。但是,对于规模较大的学校,校长如果沿用过去那种一节一节地听下去的“老套路”,那么要听一轮课,恐怕就需要很长时间。这样既费时又费力,还会影响其他工作。  相似文献   

10.
<正>苏霍姆林斯基曾举过一个例子:一位年轻的校长在听一位有经验的教师上几何课,他完全被教师的讲解迷住了,以至于当教师向同学们问道"你们谁能回答这个问题"时,这位校长竟举起手说"我"!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技巧。2019年9月29日,在第三届全国初中道德与法治卓越课堂观摩活动中,全场听课的600多名思政教师自觉随着陈骞老师的节拍,和学生一起高唱《真心英雄》,很多人不禁热泪盈眶。这节课与苏霍姆林斯基笔下的几何课异曲同工,都体现了真正的教育技巧。反复品味陈骞老师的课堂,可谓形、神、情兼备,不仅是一节高质量的展示课,更是一节超越教学技巧的艺术课。一、形美以具品相  相似文献   

11.
近日,我区举行名校长评选活动。借此机会,我听了近十节语文课,受益匪浅。其中一节特殊的语言训练课,让我感触颇深。随着上节课学生的退场,进来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高矮不一,有的看上去十二三岁,有的感觉只有六七岁(其实他们都是十二三岁的孩子)。一瞧他们的眼睛,就知道是有缺陷的孩子。他们有的手拉着手由老师带进会场,  相似文献   

12.
为促使教育系统干部“进课堂”听课带课,进一步提升其业务水平、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晋中市出台《晋中市教育局长校长教研员听课带课制度》,把过去一直强调的领导听课带课要求变为一项常规性制度和硬性规定。要求市、县教育局局长每学年至少要听10节课,副局长每学年至少要听20节课,分管业务的副局长每学年至少要听50节课。  相似文献   

13.
笔者有两位同学,都是学校的校长,姑且称他们为甲校长和乙校长。他们不同的教学管理方法,使我感慨万分。甲校长是市重点高中的校长。我好几次去找他想共叙友情,可总是不能谋面。办公室的人告诉我,他去听课了。好不容易遇见他,问起听课一事,他说,只有去班级走走,进课堂听听,才能真实了解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才能使自己的指导、组织和管理有发言权有针对性啊。我问他一学期大约听了多少节课。“大概有100节吧。”我不禁肃然起敬。乙校长是乡镇初中的校长。年底前我去看他,只见办公桌上摊开着备课本,他认真地在本子上记着什么。我问他,他诡…  相似文献   

14.
每次听华校长讲课都让我惊叹不已,惊叹于华校长上课的风采,惊叹于教学内容设计的巧妙,惊叹于总结时的经典话语。也常常令我感慨:这节课还可以这么上?这个环节设计得如此精巧!峰回路转,前面这么长时间的工作,就为了这里的点睛,我怎么就想不到?每次下课时,别说学生,就连听课的老师们都有还没有上够,依依不舍的感觉。  相似文献   

15.
背景: 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是健康课堂的典型特征,努力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高效课堂,是我教学的追求。作为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老师,如何能与几十名学生展开思维碰撞,激活学生潜能,让学生走进教学呢?今年我有幸在华师大参加教育部第十二期全国初中校长高级研修班学习,在两个月的学习中,听了200多节课,在一次深入学校听课时,我选择了《氧气的制法》一节,因为本节课容量大,涉及内容广,  相似文献   

16.
A校的王老师到我校参加教研活动时告诉我:他们学校现在出乱子了,新任校长的话根本没人听!大家上完课就到办公室里闲聊,一放学就立刻没了踪影。老师们的工作甚是懈怠!都不及老校长在位时积极性高。原来,A校的老校长退休了,学校的中层干部中又没有能力特别突出的,再加上学校的各项工作在镇里又相对落后,综合各方面因素,上级安排镇中心小学年轻有为的李主任到A校任校长。李校长一上任便烧了“三把火”,其中最大的一把火便是“教师到校一定要准时”。A校原先的规矩是,早上第一节没课的教师可以8点到校,第一节有课的教师必须在7点20分之前到校…  相似文献   

17.
请看某校长是如何把通常让人感到味同嚼蜡的学校办公例会经营成管理的一个支点。 【案例】校长宣布会议开始后说:“按照惯例,办公例会的第一项内容是‘交流上周的听课情况’。”随即.校长边翻看自己的听课记录边说:“上周我听了3节课,总的来说.课堂常规纪律与知识落实都抓得不错.但有几个问题我要特别提出来.请各位对照一下你们走进的课堂.看是否有类似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陈学超 《教育文汇》2009,(11):41-41
教师听别人的课,被别人听课,都是很常见的事情。这些年,我上过不少公开课,可有一节课却让我难以忘记,因为在这节课上,学生当着那么多听课老师的面,挑出了我的“毛病”,让我看到了藏在自己“皮袍下”的“小”。  相似文献   

19.
我从镇中心小学来到河角小学支教,已有半年多了。刚来学校时,校长让我接手四年级语文和三至六年级的英语教学。我一接手才知道压力比我想象中的还要重得多。农村的孩子和城镇里的孩子确实存在很大的差距:各种素质能力较低,知识面狭窄,各种陋习也比较多,尤其是在上课时总是不敢抬起头来看黑板或看老师,生怕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就是被我点到名的同学也是磨磨蹭蹭不敢大胆地站起来。所以,每一堂课的气氛非常沉闷,往往是我在表演一言堂,下面的学生也不知听不听得懂。开学不久中心学校的陈校长来听我的课,说了一句让我非常尴尬而又记忆深刻的话:“听你这节课,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你问一声全场沉默,问两声鸦雀无声,问三声全班低头。”  相似文献   

20.
向您说说全国优秀教师,宜良县匡山小学校长罗佳玲。“这不是我一人干的。”她常说。究其方,罗佳玲第一手就是抓住青年教师,一带二放三关心。校长亲自带,请老教师、请退休教师带。教案一篇一篇看,一篇一篇讨论修改;课一节一节听,一节一节研究评议。青年人说:这样还真能学到点东西。一课书滚上几遍,就放手让他们上示范课。青年教师就这样被一个个推出台,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