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7 毫秒
1.
什么是多媒体?在人类社会中,信息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把这些表现形式(或者说传播形式)叫做“媒体”。通常我们见到的文字、声音、图像、图形等都是信息表现的媒体。  相似文献   

2.
我们通常所说的"媒体"(Media)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信息的物理载体(即存储和传递信息的实体),如书本,挂图,磁盘,光盘,磁带以及相关的播放设备等;另一层含义是指信息的表现形式(或者说传播形式),如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多媒体计算机中所说的媒体,是指后者而言,即计算机不仅能处理文字、数值之类的信息,而且还能处理声音、图形、视频等各种不同形式的信息.多媒体技术不是各种信息媒体的简单复合,它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形式的信息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能支持完成一系列式操作的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改变了计算机的使用领域,使计算机由办公室,实验室中的专用品变成了信息社会的普通工具,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管理,学校教育,公共信息咨询,商业广告,家庭生活与娱乐等领域.  相似文献   

3.
我们通常所说的“媒体”(Media)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信息的物理载体(即存储和传递信息的实体),如书本,挂图,磁盘,光盘,磁带以及相关的播放设备等;另一层含义是指信息的表现形式(或者说传播形式),如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多媒体计算机中所说的媒体,是指后者而言,即计算机不仅能处理文字、数值之类的信息,而且还能处理声音、图形、  相似文献   

4.
浅谈计算机辅助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种信息表示和传播的载体称媒体,也叫媒介或媒质。多媒体则有综合各种媒体的含义。例如:对于多媒体计算机系统而言,是指文本、图形、图像、声音等各种表示和传播信息的媒体。目前计算机中能够采集、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的媒体类型多指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活动影  相似文献   

5.
丁红英 《西藏教育》2013,(10):24-24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指把声音、文字、图形、图像等信息表现形式和计算机集成在一起,并可进行人——机交互的技术。它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影像等于一体,具有逼真性、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  相似文献   

6.
按 CCITT 定义,媒体指承载信息的载体,有五种:感觉、表示、显示、存储和传输。其核心是表示媒体,亦即信息的存在形式和表现形式,如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多媒体信息技术是使计算机能够处理多种信息媒体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7.
远程教学是以网络和计算机通信技术为传播载体,借助图像、视频、声音、电子课件等技术媒体进行教学信息传递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中采用技术媒体的视觉效果直接影响教学信息的传递效果,为此将视觉传达的相关知识原理运用于远程教学过程的设计中,以期对远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Flash动画的内容特征分析与按钮信息提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Flash动画是一种由文本、图形、图像、声音、按钮等多种媒体元素组成的重要的多媒体表现形式.通过分析Flash动画的内容特征,完善了内容特征提取平台,完成了按钮信息的提取,并为Flash动画的按钮特征建立了索引数据库.  相似文献   

9.
一、多媒体读物有利于优化早期阅读教学心理学家认为,阅读就其本质而言,是文字信息传递过程中接受端的思维活动。早期阅读是指在学前教育阶段,婴幼儿凭借色彩、图像、标记以及文字符号等来理解文本的所有活动,以及与阅读相关的任何行为。早期阅读教学需要借助各种媒体。所谓媒体是指各种信息表示和传播的载体,是人与人赖以沟通及交流思想的中介物,如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像等。当媒体用于传递以教学为目的信息时,就被称为教学媒体。不同的媒体引起的感官刺激不同,表达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不同,受控制的程度不同,学习者的参与性…  相似文献   

10.
潘菊英 《黄冈师专学报》1998,18(7):132-133,139
什么是多媒体技术?它有何特点?媒体的英文是mdeia.指信息贮存、传播、表现的载体。表示信息的文字、图形、声音、图像、动画、活动影像都可以称为媒体。多媒体的英文是multimedia.指能够同时获取、采集、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两个以上不同类型的信息媒体的技术。因此.多媒体不仅指多媒体信息本身.而且指处理和应用多媒体信息的相应技术。多媒体常常被当作“多媒体技术”的同义语。  相似文献   

11.
现代远程教育是以现代远程教育信息传输技术为基础,融面授、函授和自学等教学形式于一体,通过多种媒体及其优化和有机组合传授知识的一种教育方式。其发展特点是:学习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学习信息的快速反馈;多种技术的融合应用;需适应个别化学习要求;终身教育。这种发展趋势要求远程教育系统要转变为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适应学生学习需求的学习系统。  相似文献   

12.
远程教育导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各种教学模式孕育而生,远程教育导学就是其中之一。通过探讨远程教育导学的内涵、特征、形式和内容,简要分析了当前导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网络技术与高校的教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技术具有集成性、交互性、数字化、实时性、多样性等特征,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给高等学校的教育改革带来极好的机遇,近些年来,高校在共享教学资源、建立“虚拟大学”、拓宽教学空间、实行远程教学等教育模式上进行了实质性改革,并有效地解决了欲重新学习与没有机会的矛盾、工作与学习的矛盾、学习欲望与教育年龄及学习环境的矛盾,形成终身教育的格局,使教育形式更加活泼,积极地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现代远程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应用教育教学中的教学设计思想和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并总结形成远程教育教学诸要素结构图来系统和科学的指导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开展,并为今后的研究建立了可持续发展框架.  相似文献   

15.
导学课必须进行教学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远程开放教育的导学课中,进行教学互动,存在着可能性和必要性。在构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过程中,教学互动具有重要的作用。导学课进行教学互动,可以采用多种形式。  相似文献   

16.
Conclusion Our experience with interactive distance education for science teachers has been both exciting and rewarding. This class has convinced us that activity-based science method classes can be presented with this technology. Working with distance education equipment requires the creative combination of long-established teaching techniques with novel procedures required by the technology. Although the technology does involve inevitable limitations and compromises, it sharpens some teaching skills and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for teachers to learn and do more science. As available tools for distance education become even more sophisticated, delivery techniques will have to be altered continually. Doubtlessly,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will continue to be increasingly site friendly. In the future, one can anticipate forms of distance education that will enable communication with an infinite number of remote sites, thus establishing the definitive electronic science classroom.  相似文献   

17.
The first section of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current models of "virtual universities" that provide various forms of distance education. Distance teaching at university level is offered, nowadays, through at least five major organizational models: single-mode distance teaching universities, dual- and mixed-mode universities, extension services, consortia-type ventures, and new technology-based universities.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merits of the new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s) in the context of each of these five models, as well as the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their implementation. The second section discusses future trends in the development of distance edu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systems and touches upon five domains: potential student constituencies, new roles for the academic faculty, new forms of knowledge generation and delivery, the restructuring of the organizational infrastructures of universities, and the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on higher education markets. The conclusion highlights some of the major difficulties in the processes of implementing the new ICTs into various higher education systems and offers a few suggestions as to how to proceed in tackling major problems.  相似文献   

18.
远程学习材料的分类设计与整合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的核心和关键是远程学习材料的设计与开发。进入网络时代.远程学习材料的种类、结构和功能都发生了重大的发展和创新。网络远程教育呈现两种形态.分别以专司远程教育院校机构和传统院校为代表。历史发展中远程学习呈现了函授学习、开放远程学习、网络远程学习、网络辅助学习、混合学习和在线课程学习等6种形态,学习材料根据所承载的技术媒体的差异分为印刷、广播、电视、计算机课件、互联网与全球网资源、网络教学平台与网络课程、移动学习材料等7种类型。远程学习材料的设计与开发者应根据各类远程学习材料独特的优势和特点进行分类设计与开发,应充分考虑远程学习材料中学习活动的设计和评价设计,因为这两类设计最能体现各类远程学习材料的整合效应。  相似文献   

19.
教育领域新兴的教育模式网络远程教学的几个优点:资源共享、时空不限、多向互动;网络远程教育对教学设计的影响,即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方式、教师角色、教学媒体作用、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网络远程教育有个别化教学和课堂教学两种教学模式;以及目前网络远程教育的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由于新技术的广泛使用使亚洲远程教育对互联网的利用率大大提高。同时远程教育在亚洲的蓬勃发展也促进了新技术的使用。但是,教育质量、资源能否方便地获取、公平参与、新技术的利用以及利用互联网获得知识等方面的问题尚未解决。本文论述了亚洲远程教育在利用互联网方面的新趋势、新挑战、存在的问题以及做出的努力。 在历史背景、目前环境、近期变化以及开放大学的新角色的大环境下开展了亚洲远程教育近期发展的讨论。亚洲远程教育的发展迎合了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新技术的使用也促进其发展,亚洲开放大学可望在满足利益相关者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其作用。 随着对互联网的使用不断增加,亚洲远程教育的发展趋势将会在教学和学习上进一步增加对互联网的利用,以及为远程学习者提供支持和行政服务的方向发展。亚洲远程教育机构能够向学习者提供各种形式的开放教育资源、混合式学习以及虚拟学习的机会。布卡开放大学(简称UT)提供的简短个案研究说明了该校如何引进新的教学和学习方法,以及新的支持和行政服务模式。该校发起的管理创新是重新把该机构建设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的一部分。为确保该机构的不断发展,质量保证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管理战略。 由于地理位置、人口统计、客户数量的差异,以及语言、文化、技术水平、规范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地区多样性,使亚洲远程教育在使用互联网方面仍然面临挑战。显然,亚洲远程教育的发展将依赖于新技术的增加和对新的学习资源的利用。亚洲远程教育将不得不重新设计、重新构建和重新发明新方法,以适应远程教学和利用学习资源。要确保亚洲远程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在质量方面也存在巨大的挑战。最后,在介绍教育创新和改进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