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阅读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实验稿和2011年修订版,感受其中秉承的语文教学思想的过程中,有两个词语在我的脑海中不断闪现,一个是“大语文”,一个是“小语文”。对于笔者来说,“大语文”指的是一种教学思想,而“小语文”指的是一种教学策略。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如果能在“大语文”的思想指导下,将“小语文”的教学策略真正落到实处,那么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就会呈现出更为令人欣喜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有了十来年的实践,我开始总结提炼自己的“教育思想”了。20世纪90年代初,我提出了一个主张:变“应试语文”为“生活语文”。我理解的“生活语文”包括两个方面: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所谓“语文教学‘生活化’”,强调的是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陶行知语),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这体现在三个方面———语文讲读“生活化”。学《长江三峡》,我引导学生回顾长江从“两岸猿声啼不住”到刘白羽笔…  相似文献   

3.
记得去年有位老师在我县“语文主题学习”交流群里与我探讨“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阅读方法,那时的我很是惭愧.因为平时教学只用到了“一篇课文带一篇丛书文章”“一篇课文带两篇丛书文章”的方法,偶尔会提几个导学问题,让孩子们拿着丛书在课堂上自由阅读,从未认认真真地研究过丛书群文怎样阅读.这次县里“语文主题学习”选拔赛给了我一个思考的契机,在完成比赛课例——六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民风民俗》后,我选择了“大话节日”这个话题来参加学校的研讨交流活动,并将自己的这堂课定位为“主题学习群文阅读汇报交流课”.在教学设计及授课的过程中,我对“语文主题学习”的理念感受颇深.  相似文献   

4.
王如荣 《陕西教育》2009,(11):40-40
按照“愉快教学”的教学思想,在小学教学中实施愉快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我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以下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陈培道同志在公《“一课一得”是急功近利的教学思想》一文(《语文学习》91年第6期)中指出:“近年来语文教学上强调一课一得,每一课时都要求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这种急功近利的模式化的教学要求是违背语文学习的规律的”。“教无定法”,“教学上应该百花齐放”,“要有个性化”。读了该文后,我深受启发,同时想从另一个角度,也来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中的“文道统一”.实际上就是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也就是语言文字的工具性教学与人文、科学、思想、情感教育的统一。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通过语言的学习积累,运用语言这一工具进行思想交流。但同时又通过对语文教材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与文学熏陶。下面我就在语文教学中贯彻实施“文道统一”的体会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就是培养全体学生学习“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提高“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有少数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浓.方法不当.习惯不良.因而影响了整体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那么.如何对这些“特殊”的学生正确地加以引导呢?它体现了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下面的几种方法是适用可行的。 一、倾注浓情:有的学生(不一定是后进生),由于受重理轻文思想的影响.形成了学习语文出息不大的错误的思维定势.对语文缺乏热情.常常是应付差事.考试总是因为语文分数低而拉了总分。对这类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文思想渗透,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任务之一。然而在我们讲授说明文时,其思想教育往往有被忽视的可能。当然,这种人文思想教育绝不可以牵强附会,更不能进行空洞的政治说教,而应与语文学科的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潜移默化之中,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例如,学习《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篇说明文时,我力求将教书与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初一语文第三单元的教学目标,我拟定了本课的学习目标:1.掌握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对象的特征。2.学习作者富有变化的语言特色。3.向革命先烈致敬,学习先烈的革命精神。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  相似文献   

9.
问:洪老师,听说您的语文教育思想可以用两个“变”字来概括,是吗?答:有人说,我的语文教育思想可以用两个“变”字来概括,我认为是这样的。八十年代初,我提出了变“讲堂”为“学堂”的主张,实行课堂教学结构改革,解决教与学的关系问题。九十年代初,我又提出了变“研究语文”为“学习语言”的主张,实行语文教学本体改革,  相似文献   

10.
“开放”一词在现代汉语中指的是“解除封锁、禁令、限制”.“开放”与“封闭”是相对应的.封闭的语文课程把学生的视野框定在教科书和课堂里,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与丰富的语文生活隔离开来,远离了学生的生活需要.这样的语文课程必然是封闭而呆滞的.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则着力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语文素养,符合现代语文教学的功能.开放性教学倡导开放语文学习的时空,主张语言熏陶和语文实践,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开放性教学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独特体验,符合教育发展的潮流.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十分注重把“问题解决”作为重要的教材设计思想。语文教学要善于引导学生领会中心.进而形成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本着这个新理念.我对语文教学如何突出中心做过专门研究.有效地促进了我的语文教学。也可以说是新课程伴我共同成长吧。那么.语文教学该怎样引导学生领会中心呢?  相似文献   

12.
“八字教学”是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关于语文教学的思想和方法。这里所指“八字教学”是专就阅读教学而言的 ,所谓“八字教学” ,即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查”“点”“读”“议”“讲”“结”“练”“延”八个方面的教学指导。其思想内核为 :真正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教师则作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向导 ,在此前提下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积累、运用 ,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的语文能力和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从而实现“自能读书 ,不待老师讲 ;自能作文 ,不待老师改”的最终目标。一、“八字教学”的基本式及…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好地学习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三位前辈(以下简称“三老”)的语文教育思想,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全国中语会于3月16日召开座谈会,邀请部分专家、特级教师、青年语文教育工作者一起畅谈学习“三老”语文教育思想的心得体会。张鸿苓副理事长主持了会议,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仲哲明做了总结性发言。现将座谈情况综述如下。 一、要广泛、深入地学习“三老”的语文教育思想,首要的问题在于提高认识。特级教师吴桐祯说,我1952年参加工作,教语文,当时看到叶老的《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这篇文章感到格外清新,其中“国文教学自有其独当其任的任务”,“必须使种种方法成为终身以之的习惯”等论述使我终身获益匪浅。从教40年来,我一直遵循叶老的教导,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14.
我的语文教学思想形成和发展轨迹□武汉洪镇涛我的语文教学思想可以概括为“变‘讲堂’为‘学堂’,变‘研究’语言为‘学习’语言”。它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呢?1.我在学生时代,对语文老师一讲到底和烦琐分析教材的作法十分反感,从不认真“听讲”,倒是在语文课堂上偷...  相似文献   

15.
语文,是学习阶段重要的一门学科。但它,又何止是一门学科呢?笔者崇尚“大语文”的教学思想。“大”者,数量大,范围大,密度大。把语文教学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中,把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教学思想,即大语文。有个比方打得好:语文是空气。作为空气的语文充满我们每个人生活的每个角落,永远而又执着。因此,我想说:生活处处皆语文。  相似文献   

16.
进行语文学科的教学改革,我以为首先要有“保底不封顶”的思想。所谓“保底不封顶”是一种理念,一种思想,是指在语文教学中要意识到教材和《大纲》的要求只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最低下限,而不是最高上限、唯一要求。我们知道,语言的学习要在语言环境中进行,在生活中学会学习和运用。语言学习的特殊性还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积累。近年来人们提出的“大语文教学观”、“课堂向生活延伸”的观点,正是考虑了语言学习的特点。就课堂教学来说,以“保底”为主,精讲多练,讲规律讲方法,让学生掌握  相似文献   

17.
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比,语文课必须有“文味”,这是毋庸置疑的.何谓语文的“文味”?我认为,应是师生双方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对文本进行感受、体验、理解、想象,在获得文本的精神和言语智慧时所体现出来的整体情味.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语文教学过于注重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语言训练成了机械操作,思想教育成了道德说教.没有“文味”滋润的语文课堂令人疲倦.这样的语文教育怎能促使学生成人、成才?语文课要上得有“文味”,我认为必须要有以下“四味”.  相似文献   

18.
几年来,我将口才训练纳入了语文教学。在单元教学之中,着眼于在校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实际,尤其顾及他们毕业后的生活与工作需要,精心选材,融思想教育于口才训练之中。主要做法有以下三点: 一、取材于“热点”,在“复述”、“陈述”、“描述”专题训练中,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学校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我信奉“语文学习的处延与生活的处延相等”这句话。我认为,语文和生活同在,凡在人交往的地方都有语文,都有语文实践和语文学习。社会生活是语文的源泉.也是语文能力形成的土壤,因此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倘若老是把思想封闭在四壁合围的教室里.或把眼睛死盯在篇幅有限的课本上,恐怕很难求得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为此.我让学生把整个社会当成学习语文的大课堂,引导他们在生活中探求知识、历练能力、陶冶情操、修养品质、发展个性。下面举一个例子:  相似文献   

20.
解放后到现在,将近半个世纪了。回顾过去的中学语文教学,有很大的变迁,特别是语文教材方面,变化最多。对语文课程的设置,也有不少错误观点。在作文教学上,也存在种种不同的看法和做法。回顾过去的历程,从而吸取经验和教训,是很有意义的。 语文是一门主要科,又是从事学习的一条金钥匙。郭沫若说:“青年人要有三个基础:思想基础、科学基础,语文基础。”老作家冰心在80岁时说过:“在中小学的课程里,哪一门是最重要的呢?我觉得最重要的还应当是语文。”作家秦牧也说:“我希望中学生们,这些年轻的朋友能够重视对祖国语文的学习,掌握运用祖国语文的本领。”这都充分说明语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