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不知是由于她那娇小的身材,还是她整天跟孩子们泡在一起的缘故,初看一眼,你绝对想不到她是已有6年教龄的幼儿教师。在她那充满青春活力的脸上,常常透着一股孩子般的稚气。她就是临安县顺溪岭下村幼儿教师陈宝清。提起今年22岁的陈宝清,岭下村的父老乡亲无不翘指称赞。1985年,当时才16岁的陈宝清,高考落了榜。本来准备投师学做裁缝,恰逢村里要招考幼儿教师,她抱着碰碰运气的态度去应试,结果在10多名报考人员中一举夺魁。这对一个还未脱“孩子气”的农村姑娘来说,无疑是搁上了一副沉重的担子。  相似文献   

2.
海南海口的高云老师写道: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深深地印在我脑海中,但一直没有记录下来。直到今天听了余教授的“教学情境”,想着,还是写一写吧。一年级,第一节数学课,老师根据教材的第一幅图(小动物们背着书包上学校)创设了一个美好的情境,声情并茂地开了口:“同学们,森林里的动物学校开学了……”话音未落,一名小女孩充分发挥了她响亮的童声:“老师是骗人的,我妈妈说森林里没有动物学校的。”于是,老师傻了眼,分寸有些乱,接下来草草带过。当这位老师回到办公室将事情告诉我们后,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哈哈大笑,没想到一年级的学生还真是实话实说,有啥说啥,一点也不卖老师面子。我讪讪而笑,因为呀,这孩子就是我班里的。心想:惨啦,以后我上课还怎么能“情境教学”呀?一假设一起去哪儿,这孩子岂非会说:我们不是在教室里吗?没有去那儿呀!先想想,如果是你遇到这样“拆老师台”的学生,你会怎么办?嘿嘿,我会把这“烫手山芋”扔回给她:“哦,森林里没有动物学校?那么老师请你来给大家说一说这图上的故事,好吗?”看着课本上的图,不管孩子讲什么样的故事,只要她能讲出来个头,我们就顺着她的故事继续编好了。让她有表现的机会,也让孩子们沉浸在她们自己创设的情境中。这样...  相似文献   

3.
这一位来求询的妇女,仿佛带来了一个隔世的故事。她很悲痛地说,自己能承受所有的不幸,却难以忍受女儿对她的无情无义。当女儿渐渐长大,对母亲越来越疏远的时候,作为母亲的悲痛是无法言喻的。因为她心中明白,就是为了这个唯一的女儿,为了让女儿不要失去无法替代的母爱,她才留在家中,过着貌合神离的夫妇生活。一年又一年地过去了,她发现自己的“牺牲”是无价的,女儿不但没有丝毫感激之心,而且还对她怀着深深的成见。这才使她不胜惶惑。  相似文献   

4.
聂利,一个小小的姑娘,她在12岁的时候参加了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她的作品《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获得了生物学二等奖“。聂利实验”就是她在研究这个作品时进行的各种实验。尽管没有获得一等奖,但她追求科学真理的精神却值得我们学习。在“聂利实验”背后的故事里,我  相似文献   

5.
《高中生》2007,(13)
5月12日晴今天的班会课,班主任"婆妈帅哥"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这是个真实的故事。"婆妈帅哥"经常给我们讲故事,但我们知道那些故事要么是虚构的,要么就是历史书上的,他从来没有跟我们讲过有关他自己的事情,任何一点都没有提起过。  相似文献   

6.
大家最喜爱上的课程是什么?这一天几个同学在阿毛家聚会时就议论开了 :才女最喜欢的是外语,平时她简直能和老外用英语对话呢。小咪喜欢语文,张大嘴爱上体育课,还有的喜欢物理或生物等等,但就是没人喜欢数学!  阿毛暂时没有吭声:她当然不怕数学,但此刻她却在盘算采用什么办法来激发大家对数学产生兴趣……  “对了,”她突然开口说,“我给你们讲一个福尔摩斯怎么破案的故事,好吗?”  “哼!”号称小侦探迷的李伟说,“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我都读得烂熟了,不要听!”  “我的这个故事可是书上没有的,”阿毛微笑着说,“因…  相似文献   

7.
今天是正月十五,也就是传统的元宵佳节。想到幼儿园的陈阿姨家在外地,一个人过节冷清,就把她请来与我们一起过节。  相似文献   

8.
《辅导员》2012,(3):3
她,刻写了这样一个"传奇",2001年带起的学生数学成绩以平均100分毕业,轰动一时;她,倡导"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教育管理思想,以关注和促进人的发展为核心:她,将"现代"与"实验"作为学校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元素,将师生成长与特色办学融为一体……她,就是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校长——陈  相似文献   

9.
心理咨询中,我的心常常被一些读者的来信来电深深触痛.现在打开在我面前的这位年轻母亲的来信,讲述了一个让人心痛的故事—— 马老师:您好! 我读过不少您的心理咨询文章,现在也有一个难题请您帮助. 我的女儿今年7岁.从开始上学孩子的学习成绩一直处于中游.如果是她的智力水平有限,我也就不再勉强.事实上正好相反,包括老师都说她聪明,令人着急的是成绩总上不去.老师说,这孩子上课提问时积极举手,回答的愿望很强,就是声音太小.孩子不管做什么事都是慢吞吞的,非常沉得住气,无论考试还是作业,根本没有一点紧迫感,即便是催她多遍,也是不急不躁地完成.放学铃声响过,别的同学早已跑出教室几分钟,她才不慌不忙地收拾书包最后一个离开.  相似文献   

10.
正隔代养育的生活虽然不像谍战剧一样敌我分明,但完全可以和谍战剧一样充满惊喜和惊吓。陈福美是一位心理学博士,也是一位二宝妈,前面关于隔代养育的一些数据就是由她负责进行调研和统计的。这些故事是她的真实经历呢,还是案例呢?不妨猜一下。不过,她最想分享的其实是:隔代养育,尤其还养俩娃的话,必须做好斗智斗勇的体力和思想准备!  相似文献   

11.
心语故事第一次见到小米是在我的办公室,她跟着朋友来的。她的朋友以前听过我的课,那天中午过来找我诉说烦恼,小米就陪她来了。小米已经读职校三年级了,衣着和发式仍然保持着朴素的样式,身上看不到任何时尚小饰物,这在本校的女孩子中属于少数,也许是她从来没有注意到别的女孩是怎  相似文献   

12.
一看题目,你也许会认为这是我编出来的,其实不然。我告诉你,你的想法太N O了,这是一个千真万确的故事。这个故事是去年暑假期间外公告诉我的。这个故事发生在外婆36岁的那个冬天。当时外公在城里工作,外婆在农村种田。因为劳累过度,外婆生了一场大病,致使日日夜夜神情恍惚,气喘吁吁,坐卧不宁,连睁眼的气力都没有。有时睁开了眼睛,就说看见了鬼。一家人为她求神拜佛,可外婆的病情也不见好转。外公听到件事,急忙回到家里,详细询问外婆的病情。外婆对外公说:“我房间有鬼,每天晚上我睡得迷迷糊糊的时候,就是‘鬼’压在身上,使我动弹不得,连气…  相似文献   

13.
这是我的一个朋友讲给我听的故事,她讲完就完了,我一直记到现在。因为我的朋友讲故事时用的是第一人称,所以,为了忠实于她的风格,下面我用第一人称讲。她当时讲这个故事给我听是为了让我了解我所处的环境,现在我重复她的故事,是因为我发现可能并不是一两个人面临这样的环境。"我大约有六年没有见过他了,在朋友的沙龙上见到他的时候,他正一个人坐着。那个沙龙上全是文化名  相似文献   

14.
<正>让我从一个真实的故事说起。一位来心理中心做咨询的男生诉述:我就是父母面子上的金片片,是他们活着的装饰品。很多时候我感觉自己就是妈妈背的那款包,她背着如包的我在人前走,若别人夸这款包包好看,她就满心欢喜;若别人告诉她这包没有另一个人的包好,就会阴云密布,仿佛世界末日一样,昏天暗地。更可悲的是,这些都一直被冠以爱的名义压在我的身上,让我永无翻身之日。所以,从高中开始,我的身体就开始为我生病,尤其是考试前夕,大考  相似文献   

15.
<正>《红楼梦》中的王夫人是一个特殊的人物,她身兼多重角色:作为贾府的主人与宝玉的母亲,她是失败的;作为佛教信徒,她又是口是心非的。分析她身上的这些失败与过失,具有深刻的教学意义。王夫人先是以“主人”的身份出现的。这在林黛玉进贾府的故事里得到彰显。一番嘘寒问暖之后,王熙凤回复说王夫人吩咐自己找的衣料没有找到。  相似文献   

16.
提起牛,总会想起两个故事。一是韩国的。韩国有位官员曾微服私访来到乡间,见一农夫正在用两头牛耕地,便大声问道:“你这两头牛,哪一头更好?”不料农夫没有回答,等到了地头,才小声附在官员的耳边说一句“:左边的那头更好。”官员挺费解,问“:你刚才为什么不大声告诉我?”农夫回答“:另一头就能从我的表情动作猜出我对它的评价,它虽然尽了全力但没得到好评,心里头准会难过……”那位官员听了,恍然大悟,愧极。一是印度的。有则成语叫“对牛弹琴”,我一直以为那就是真理。但最近看了一则来自印度的报道,才发现对牛弹琴不仅有用,而且还可提高牛的产奶量。这就是,只要你用琴声摹拟出小牛的叫声,奶牛就会因此而动情,致使产奶量大增。如此看来,对牛弹琴的关键是看你弹奏什么。细品这两则故事,虽然讲的都是人与牛的交往,但包含其间的道理却非常深刻。于是,我想起了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一首哲理诗:“我小心翼翼地在她的心弦上寻找着可以和我共鸣的声音,找到了它,我也就得到了她。”真是妙极——找到它就能得到她,既然如此,何不“找”一下?同样的道理,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也应明白——与学生交往时,最能打动学生的是“理解”与“尊重”,最有说服力的是“关心”与“用心”。既然如此...  相似文献   

17.
小编选了这篇文章与大家分享,并不是鼓励青少年早恋,而是希望大家能从一位20岁大学生的感情经历中了解一下外国青少年的花季故事。故事的女主人公叫吉尔, 她将向你叙述她的一个真实故事。一个女孩同时与三个男孩约会,难道这真的不会伤害到当中的任何一方?请看故事:  相似文献   

18.
我班杨亚迪小朋友各方面的表现都比较好,就是有个毛病:每隔一段时间就不想上幼儿园。这一次,她又有好几天没来园了。我们几位老师以为她病了,准备去看望她。在街上正好遇到她爷爷,从谈话中得知她没有病,只是想一个人呆在家里玩。我想想前几天并没有小朋友欺负她,她是“旧病复发”了。于是就对她爷爷说:“你回家给亚迪说一说,老师想她了!看她愿不愿意来幼儿园。”  相似文献   

19.
<正>她用四年时间写了7本书,每一本都是极具想象力的科幻童话故事。她因这些书而小有名气,也拥有不少"粉丝"。她,就是11岁的曹玥。曹玥从小就非常喜欢听故事,一两岁时爸爸就天天给她读故事书。每每这时,小曹玥总是很认真地听,沉浸在爸爸绘声绘色的朗读和充满童趣的精彩故事中。到她三岁时,已经能完整地复述爸爸给她讲过的童话故事,甚至能自己看完一本书。  相似文献   

20.
北京奥运会,体操女子团体比赛中,人们记住了她的名字。她与队友通力合作,中国女子体操队首次在奥运会上获得女团金牌。她曾被三个省队拒绝、差点放弃体操.最后终于站在了奥运会最高领奖台上。演绎了一个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神奇故事。她就是李珊珊,一位平凡的90后女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