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手机短信已成为在具体语境中形成的新兴语体.它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手机短信的内容丰富,语言风格多样,手机短信的语言特点与社会文化心理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手机短信已经成为当下中国新的文化时尚。手机短信之所以迅速风行,从文化发生学的角度考察,有物质条件、社会心理基础、文化背景以及短信自身的特点等多方面的原因。手机短信的内容非常丰富,文本形式已比较成熟。手机短信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为我们社会文化的发展造就了文化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邱晓敏 《教师》2011,(1):37-38
近年来。各省市中考语文试卷中以手机短信为载体的语文试题已屡见不鲜。手机短信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也是一种语言现象,是现代社会人们沟通情感、表达思想、展现自我的一个重要工具。时下,手机短信正凭借其资费低、沟通快的优势迅速深入到中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通俗、简洁、幽默、形象、抒情的短信文学,已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基于此,我们可以让手机短信走进语文课堂,使之成为语文教学一个用之不尽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4.
手机短信的出现,为人类开启了一个新的信息时代。透过手机这一小小荧屏,我们可以窥探到社会生活的万千气象,可以听到旁人的高谈阔论,也可以发表自己的人生感慨。对于普通的大众来说,手机无疑成为了百姓享用话语权的最好平台,正因为如此,手机短信也正在成为一种新型的大众传播媒介,影响着千千万万手机族民的生活。不可否认,作为一把双刃剑,手机短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和充实、快乐与满足的同时,也带来了干扰和影响、麻烦与隐忧。本文从当代人的手机生活、手机短信的文化传播、不良短信三个方面剖析手机短信的功能与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张可辉 《教师》2008,(24):29-30
手机短信是一项电信增值服务,是一种新型信息交互平台。我国自1998年开通手机短信以来,其已成为继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影响着我们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在大学校园,一种独特新颖的“短信文化”现象已逐渐形成并传播开来。  相似文献   

6.
引言 手机短信以其内容简短、精炼的特点而著称,发送和接收手机短信特别是SMS(文字短信)已成为大众之间传递信息的重要交际手段.文字短信受日常言语交际用语的影响,也呈现出语码频繁转换的现象,并且由于手机短信使用者以中青年为主,语码转换呈现出频率大、类型多样等特点,有着丰富的社会语言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手机短信已成为传播信息和传播文化最为重要的载体之一,其中有大量的语文因素,又深受学生喜欢。我们可以把手机短信中的健康内容应用于应用文教学、修辞教学、仿句教学中,使之成为语文课程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手机短信已成为传播信息和传播文化最为重要的载体之一,其中有大量的语文因素,又深受学生喜欢。我们可以把手机短信中的健康内容应用于应用文教学、修辞教学、仿句教学中,使之成为语文课程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9.
从传播学角度透视手机短信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机短信是一种基于移动通信技术的现代信息传播手段,其兴盛有一定的社会基础。作为目前人际传播的流行方式之一,手机短信在运行实践中也逐渐担负起了大众传播媒介角色。手机短信的传播强化了"意见领袖"的功能,其现存弊端及发展前景都值得我们从传播学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现代都市新民俗,手机短信具有自身特定的民间性特征.它不仅能够反映民间社会生活面貌、传达民众的情感,而且在传播方式上也表现出集体创作、集体流传,传播方式自在性等特点.都市大众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在虚拟空间找到排解、释放紧张情绪的渠道.无论是从手机短信的内容与形式,还是从手机短信传播方式及传播主体的民间狂欢性来看,它都较真实地表现出了民间社会生活的面貌和民众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