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韦小宁 《广西教育》2008,(28):42-4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由此可见,引导学生修改作文是作文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很重要的途径。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强调:“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语文课程标准》中也特别强调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要求学生“能自己评改作文,互相评改作文,通过交流沟通以分享感受和见解”。因此作文教学必须重视修改和讲评的环节。  相似文献   

4.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对学生语文学习成果的一种检验,也是对学生作文的进一步指导,其教育意义是显著的。”同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不仅要注意考查学生修改作文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  相似文献   

5.
万兴林 《现代语文》2007,(4):112-1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教师)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评改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7.
王桂兰 《宁夏教育》2006,(11):27-28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它强调了学生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重要意义,把修改后作文的完善看成更高起点的加油站,给学生提供多渠道、多层次的互动修改环境,让学生在开放、  相似文献   

8.
刘占英 《现代语文》2009,(9):124-12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谈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要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据笔者调查了解.多数教师重视作文前的指导,而忽视了作文后的评改。其实,作文评改是习作指导的重要内容,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他们体验写作成功的愉悦.而且能提高学生评价修改作文的能力.切实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但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一直对作文评改不够重视。教师随意给个分数或等第.写上几句笼统的评语算是完成了作文批改工作。  相似文献   

10.
罗耀晟 《陕西教育》2005,(11):41-41,25
学生自改作文习惯的培养是知、情、意、行和谐发展的过程。教师讲评后,学生应继续朝前走,继续修改,而且是自己修改。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师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自己修改不限于课内作文,要养成习惯,无论写什么都要修改,把修改作文看作一种思维过程,养成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生受益的。”只会写作,不会修改,作文能力结构是不完善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通过学生的白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1.
吴慧霞 《课外阅读》2010,(11):200-200
《语文课程标准》存小学生写作方面明确指出:“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几年来,我一直在着力探索“省时高效”的作文批改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作文教学中,从兴趣人手,开展灵活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取得明显的效果。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2.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同时,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引导他们自由奔放地思考、想象、表达、写作,激发他们对作文的兴趣和热情,培养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并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其中对于修改作文的要求是:“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习作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的作文修改要求是,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同时,对教师组织作文教学提出建议,要求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怎样开展作文修改呢?  相似文献   

14.
一、背景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这里的“加工”.就含有“修改”的意思。其实.作文指导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修改加工自己的习作。也就是说,修改是作文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叶圣陶先生说过:“我当过教师。改过的作文不计其数.得到的深切的体会.无自修自改便徒劳无益……假如着重培养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引导和指导.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决定.这是终身受用的。”二、案例描述  相似文献   

15.
张振宇 《现代语文》2013,(10):140-141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义务教育)提出:"重视作文修改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这一教学理念,对于广大一线语文教师并不陌生,但在作文课堂教学中却难觅它的踪影。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这句话道出了文章修改的重要意义。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谈到作文教学时强调,“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只有学会了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教师只给些引导,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解决……养成了自改的习惯,这是终身受用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并把自改提到重于一次作文的高度,把二次作文的完善看成是更高起点的加油站,是写好作文的开始。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并明确中指出:要“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要求我们“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建议“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进行想像作文的训练。想像作文更能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个性化表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树是修剪出来的,文章是修改出来的。”修改不仅是学生进行习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有效途径。离开了修改,作文犹如未经雕琢的玉石,共至像令人生厌的丑小鸭,终究难成“正果”。《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怎样指导学生把自己孵出的“丑小鸭”变成美丽的“白天鹅”呢?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部分强调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我就将这几年来的尝试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作文修改改什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修改过程之于小学生作文能力发展作用的重新认识《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指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这道出了修改过程之于小学生作文能力发展的重要性。我想强调的是,如果说写作是一个人“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那么,作为完整写作过程一部分的修改过程也应当是这样的一种活动。这样的一种语言活动不仅仅是语言形式上的,更是生命体验与思想认识上的重新超越过程。正是在这样的一种超越过程中.学生获得了包括写作能力在内的精神世界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