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明末清初间,胡正言刻印的图书以纸墨精良闻名于世,除《十竹斋书画谱》、《十竹斋笺谱》和《印存初集》等书外,就知见所及,他还校刻了不少书籍,下边介绍的是其中传本较稀的二种。《精选古今诗余醉》十五卷此书为明末潘游龙选,范文光参,胡正言校,每卷分别由陈珽、顾梦游、郭雍园等十五人各订正一卷,选录唐李白以下至明崇祯间陈继儒诸家长短句,间有选家的评语。卷  相似文献   

2.
高春花 《兰台世界》2016,(8):99-101
《蓼园词选》的"传"与"不传"都与《草堂诗余》有关。这部以《草堂诗余》为主要选源的选集因《草堂诗余》在嘉道时期的冷落而湮没不闻;又因《草堂诗余》在指示门径方面的优势而被况周颐推尊。具"课本"性质的《蓼园词选》的沉浮显示了嘉道与光宣词坛嬗变的轨迹,也显示了《草堂诗余》接受的演变。  相似文献   

3.
书名著作责任者责任编辑出版者《当代中国》丛书(150卷)本丛书编委会编于必昌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蔡元培全集(18卷)中国蔡元培研究会编张晓夫浙江教育出版社中华文化通志(10卷)本书编委会编王有为等上海人民出版社老舍全集(19卷)老舍著人民文学出?..  相似文献   

4.
<正>2006年,民政部和国家档案局联合发布《婚姻登记档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管理办法》的出台对于推动我国婚姻登记档案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近年来《归档文件整理规则》(DA/T22-2015)、《档号编制规则》(DA/T13-2022)和《档案著录规则》(DA/T18-2022)等标准的修订,《管理办法》中规定的婚姻档案整理方法,已经与当前通行的档案整理标准不相适应。笔者将着重从归档章、目录两个方面谈一谈婚姻登记档案整理的优化路径。一、归档章的优化(一)将“室编卷号”与“馆编卷号”合并为“卷号”2015年修订的《归档文件整理规则》(DA/T22)中明确将文书档案原有归档章中的“馆编件号”与“室编件号”统一为“件号”。  相似文献   

5.
2008年.鄂托克前旗档案局全年利用档案资料者达1500多人次:利用档案资料1800多卷(册),为全旗第二轮编史修志工作提供档案资料1300卷(册),编写了《鄂前旗档案局(馆)志》、《鄂托克前旗2008年大事记》。  相似文献   

6.
《两江第一次书目》 [22]36页"历代改元考[一卷],明朱常(氵眄)编[常原作当],抄本,一本."泽逊按:作朱当(氵眄)是,当(氵眄)尝辑《国朝典故》.《总目》误作常(氵眄),吴氏复据《总目》改进呈目,亦误.  相似文献   

7.
《唐雅》是明人胡缵宗所编的一部唐诗选本,共八卷,编于嘉靖二十八年,今存嘉靖二十八年文斗山堂刻本。共选唐诗1263首,分体按类编排。胡缵宗(1480—1560),字孝思,一字世甫。号可泉,亦号鸟鼠山人,著有《鸟鼠山人集》,是明中期较为著名的诗人,与李梦阳交好。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清代不同时期有代表性的奏议总集为研究重点,即清初曹本荣《奏议稽询》、平汉英《国朝名臣宏文》,中期官纂《皇清奏议》、《御选明臣奏议》,晚期朱《国朝奏疏》、王延熙等《皇朝道咸同光奏议》,论述了清代奏议总集在编排体例上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近出《四库大辞典》(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年1月版)集部别集类有一“龙溪全集”的辞条,其文如下:《龙溪全集》二十卷明王畿(1498-1583)撰。王畿,字汝中,号龙溪,山阴(今属浙江绍兴)人,嘉靖进士。官至兵部武选郎。受业于王守仁之fi。著有《格全集》、俄溪全集人忧溪语录》是集为其子应斌、应吉所编,凡二十卷。其中语录八卷,书序杂著九卷,诗一卷,祭文、志状、表传二卷。乃其门人萧良干所刊。王钱虽受王守仁良知之学,而渐失本旨。如认为虚寂微密是于圣相传之秘,从此悟入,乃范围三教之宗一又对佛氏所说:“本是吾儒大路。”…  相似文献   

10.
抱朴子内编     
王清原 《图书馆学刊》2006,28(2):F0002-F0002
辽宁省图书馆藏有一部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杭州荣六郎刻本《抱朴子内编》二十卷这是世界上现存《抱朴子内编》最早的刻本。  相似文献   

11.
刘冰 《图书馆学刊》2009,31(3):F0002-F0002
《自警编》五卷,宋赵善璙撰。宋端平元年(1234)九江郡斋刻本。  相似文献   

12.
一部罕见的类书——《天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中记》是一部不大为人注意的书。编纂者是明代学者陈耀文。 耀文字晦伯,号笔山。明郎陵(今河南省确山县)人。少年时代即以聪明好学著称。12岁,补邑庠生员;嘉靖庚戌(1550),举进士,授中书舍人。此后累官至监察副史,为京官、地方官多年。政务闲暇,即以博览群书自娱。后因忤触权相严嵩,辞官归故里汝南天中山下,专心致志于钩沉纂辑,辨正稽疑。所著有《经典稽疑》二卷、《正杨》四卷、《学林就正》四卷、《学圃萱苏》六卷、《嘉靖确山县志》二卷、《花草粹编》十二卷。其中《天中记》六十卷,最为知名。  相似文献   

13.
陈垣对研究《四库全书》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唐朝以后,历代都修纂大型图书。宋朝有四大部书:《太平御览》1000卷,《册府元龟》1000卷,《文苑英华》1000卷,《太平广记》500卷;明朝编《永乐大典》22000卷;清初编《渊鉴类函》450卷,《佩文韵府》400卷,《全唐诗》900卷,《古今图书集成》10000卷。到乾隆三十八年(1773)时,开始编纂一部大型丛书《四库全书》。全书著录书籍3503种,79,337卷,36,304册(此为文津阁本。各阁著录数不尽相同)。是古代最大的官修书、最大的丛书,也是古代官修的唯一的一部丛书。 这部书开始酝酿编书是乾隆三十七年(1772),到乾隆五十二年(1787)基本完成,共用十几年时间。但在编纂进行时和基本完成以后,随时发现违碍、错漏等问题,还在不断复校、补校、再校、撤换,有时部分校勘,有时全书复查。而且在编纂过程中,不断有敕撰、御制、钦定的书,陆续补入全书,故直到乾隆五十七年(1792)十月,《八旬万寿盛典》编成(乾隆五十四年始编)收入全书,这才算是最后完成。但在这之后,乾隆的御制诗五集,文三集,及改纂的《八旗通志》,都是嘉庆年间陆续入《四库》的。原来全书每册首页用阁名大印,如“文渊阁宝”等,末页用“乾隆御览之宝”,但这几部后补的书,都已改用“嘉庆尊亲之宝”,因这已是嘉庆帝继位以后的事情了。 今仅  相似文献   

14.
在古典文学文献中,有一类名曰诗、文、词、曲“纪事”的著作,迄今已有如下若干种: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八十一卷,清厉鹗《宋诗纪事》一百卷,清陆心源《宋诗纪事补遗》一百卷及《宋诗纪事小传补正》四卷,又有宣古愚、罗以智、屈弹山等的《宋诗纪事》“补遗”、“拾遗”,今人孔凡礼《宋诗纪事续补》三十卷。近人陈衍《辽诗纪事》十二卷、《金诗纪事》十六卷、《元诗纪事》二十四卷。陈田《明诗纪事》一百八十七卷(原有甲——癸共十集,仅刊前八集)。今人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八卷以及钱仲联主编的《清诗纪事》。清陈鸿墀《全唐文纪事》一百二十二卷。清张宗(木肃)《词林纪事》二十二卷。今人唐圭璋《宋词纪事》。王文才《元曲纪事》。  相似文献   

15.
黄光 《新闻爱好者》2008,(11):146-147
荀勖,字公曾,出生年月不详。289年去世。晋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市)人,荀爽曾孙。早慧好学。荀勖博学多才,入晋后曾和贾充一起修订法令。掌管乐事,又修正律吕。领秘书监事,曾和张华一起,按刘向《别录》整理典籍。他们用了大约6年时间,对10万余卷图书进行整理复校,以黄绢抄写,青白丝绸包裹,仿魏秘书郎郑默所编的宫廷藏书目录《中经》(又称《魏中经簿》)编成《中经新簿》(又称《晋中经簿》)。据阮孝绪《古今书最》所记载,该书共16卷,著录图书1885部,20935卷(《隋书·经籍志》记为29945卷)。  相似文献   

16.
3月21日至22日,宿迁市档案局副局长王敏带领相关处(室)负责人赴各县(区)档案局(馆),就做好《江苏档案精品选.宿迁卷》编纂工作进行现场指导和培训。针对编纂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结合编纂大纲、要求和范例,市档案局相关处(室)负责人就《江苏档案精品选.宿迁卷》的总体框架和编  相似文献   

17.
薛福成(1838—1894),字叔耘,号庸庵,江苏无锡人。同治间以副贡入曾国藩幕府,参与"剿捻"、查办天津教案等事宜,光绪元年以知州入李鸿章幕府,十年授浙江宁绍台道,十四年任湖南按察使,后出使英、法、意、比等国。薛福成纵览经史,好为经世之学,擅长办理外交。他一生著述丰富,《庸庵全集》收录了他所撰的《庸庵文编》四卷、《续编》二卷、《外编》四卷、《海外文编》四卷、《筹洋刍议》一卷、《浙东筹防录》四卷、《出使日记》六卷、《续刻》十卷、《出使奏疏》二卷、《出使公牍》十卷等十种书。  相似文献   

18.
粤版《三朝北盟会编》述略李绪柏,林子雄(广州中山大学,广东省中山图书馆)《三朝北盟会编》二百五十卷,南宋徐梦莘(1124-1205)撰。梦莘字商老,临江军清江(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官至知宾州.以议盐法不合,罢归。每念生于靖康之乱;备尝流离之苦,颇...  相似文献   

19.
日本金泽文库藏唐写本(佚名)《文选集注》残卷,其中骚类残卷包括卷六十三“骚一”,为《离骚》从“小序”至“理弱而媒拙兮,恐导言之不固”部分;卷六十六“骚四”为《招魂》、《招隐士》两篇。骚类残卷文字上的校勘价值有被学者誉为“一字千金”者,不仅为选学界所推重,  相似文献   

20.
明末清初,在钱谦益的鼓励奖掖下,钱龙惕、石林道源诸人开启了李商隐诗笺注之风。新发现的国家图书馆藏民国八年(1919)木活字本《大兖集》卷下所收钱龙惕《朱注李义山诗集序》、《复石林长老论注李商隐集书》等文,详载清初李商隐诗集钱龙惕注本、石林道源注本的成书过程及与朱鹤龄注本之间的关系,为重新考察清初李诗笺注提供了新的史料依据。钱龙惕在梳理古籍笺释"四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三难"、"三善"的笺释理念,为石注本、朱注本所承继,并对后世李诗笺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