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做有思想的新闻,做有温度的新闻,中国之声责任至上",是中国之声始终秉持和坚守的新闻理念,也是中国之声在"改文风"活动中着力强化和积极推进的方向。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这些理念成为中国之声报道创新的内生动力和活力源泉。本文围绕中国之声两会报道的具体实践展开分析与阐述,探索主流媒体在重大活动报道中如何践行"改文风"、不断增加民生落点、强化对社会热点的引导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两会报道作为重大战役性的例行报道,创新难度客观存在。然而,只要我们坚持与时俱进,保持开放思维,尊重传播规律,创新是可以实现的。岁岁年年,两会如期而至。河南日报结合自身的性质、定位及"权威、高端、民生、有用"的办报理念,在传承优良传统和既有优势的基础上,对两会报道进行了创  相似文献   

3.
毛索 《新闻窗》2009,(3):45-46
会议新闻报道是新闻报道中的热点和难题,做好“两会”报道是党报工作的重中之重。长期以来,各级媒体都将“两会”作为一个重大的“战役”来对待,“两会”报道已成为各媒体展示实力与特色的竞技场。以“两会”为契机,各媒体从报道内容、报道模式、报道手段等方面都不断地在进行创新和突破,亮点频出,而关注民生,追求鲜活生动的“三贴近”风格则成为众多媒体努力的一个重要目标。可以说,  相似文献   

4.
中国之声2010年全国两会宣传呈现出报道角度新、品牌栏目多、内涵挖掘深、媒体合作广等亮点,充分发挥国家电台在正面报道时的积极作用,深刻彰显广播媒体在重大活动中的报道优势。中国之声今年两会报道上了一个台阶,在新闻界两会报道上实现多方面的重大创新和突破。  相似文献   

5.
朱萍 《视听界》2013,(4):95-96
每年全国"两会"都是媒体比拼竞争力的平台。2013年中国之声"两会"报道亮点纷呈,以民生为核心,以创新为动力,在牢牢把握正确导向的前提下,打造新闻品牌,值得地方台学习和借鉴。亮点一:主专栏大"变脸",更贴近民生《新闻和报纸摘要》、《全国新闻联播》是中国之声知名的两个主题报道栏目,今年"两会",这两个栏目首次大"变脸",改变了沿用多年的"两会"报道"大综合"旧形式,推出了专栏《2013,我离梦想有多远》,每天求解一个普通百姓感受最强烈、最期待能有所改观的民生焦点问题,从当前和过去一年中最热点的新闻事件入手,  相似文献   

6.
每年的人大、政协“两会”是新闻媒体争夺受众的主要战场,广州电视台以多年来形成的“两会”报道特色。一方面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主流媒体权威报道。另一方面报道题材贴近百姓,新闻注重“短、平、快、活”,而受到观众、同行、宣传部门,以及人大政协的肯定。据央视索福瑞公司的收视调查数据。广州电视新闻在“两会”期间是广州地区收视率最高的新闻节目。笔已连续十年参与“两会”报道,主要的体会是把握基点、找准焦点和抓住亮点。  相似文献   

7.
“每逢大事看晚报”,“两会”是大事中的大事,《齐鲁晚报》对“两会”报道历来高度重视。今年“两会”更是提前精心策划,紧扣民生话题,做出了特色,做出了声势。具体说,《齐鲁晚报》的“两会”报道有以下特点和突破:[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任雷 《新闻世界》2010,(7):32-33
经济报道的民生化是把经济现象、经济活动放到整个社会背景中进行透视,从地方经济、专业市场、消费者、传统习俗等多个角度来把握和剖析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为社会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生活服务。主要体现在:以权威视角突出民生情结;以平民视角做足经济民生;以民生视角创新经济报道。  相似文献   

9.
全国两会期间,每位代表委员的话语,都可能是一个新闻热点,从这个富矿中攫取有价值的东西,成为同行们削尖脑袋拼抢的动力.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由6名记者组成的齐鲁晚报报道团队立足山东本地、百姓民生,以记者专业化的素质和前瞻预判,发挥都市报的特色和优势,使两会报道通俗易懂而又不失权威准确,做出了立足于“山东百姓”的两会报道.  相似文献   

10.
每年的“两会”报道是各级党报的规定动作,也是一年报道的重大战役之一。如何让“两会”报道更可读、可亲、可感,对读者更具有亲和力,是一个值得努力探索的课题。我们认为,除了在内容上做到准确、及时、全面,更加关注民生、反映民意外,在报道形式上,注重与读者、代表委员和网民的互动,是增强“两会”报道亲和力的一个十分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两会”是代表、委员商讨国家大事和发展战略的“政治盛会”,也是社会公众参与政治生活的“制度窗口”。一年一度的“两会”报道,应该是严肃性的、政治性的会议报道。网络报道相对于传统媒体报道如何把这些严肃的会议报道变成有血有肉的民生新闻,一直是媒体报道探索的重要问题之一。相对于传统媒体,网络媒体报道略显轻松,也仅限于互动部分。普通的新闻和专题制作还是严肃有余,轻松不足,多严肃性,少亲和力。  相似文献   

12.
河北电台今年的全国“两会”和省“两会”报道,在“规定动作无遗漏、程序报道零差错”基础上,拓展报道范围,创新报道形式,进行了新的探索,实现了新的突破:协调十几家电台联动,聚焦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圈,跨省采访省内外代表、委员190多人;围绕两会审议讨论重点、百姓关注热点,推出了《兴省方略》、《基层心声》等几个各具特色的栏目。受到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有关领导的表扬:省人大、省政协对我台的报道致信感谢;兄弟媒体记者说,河北电台的两会报道“站位高,很有创意”;许多听众反映,两会报道“可听性更强了”。 对今年的省“两会”和全国“两会”报道,各级领导重视,听众瞩目。如何进一步搞好“两会”报道?会前,杨兴盛台长在两会报道组织动员会上提出明确要求,他强调要把握基调,发挥优势,探索创新,提高质量;并在会议期间,亲临一线谋划指挥。副台长魏雁志、党总支书记刘晓雪等相关领导也到会指导。 今年河北电台“两会”报道进行了哪些探索?为搞好会议和领导活动报道提供了哪些借鉴?参加“两会”报道的部分人员从不同视角写出了各自的感悟。下面摘发几篇文章,以引发大家对今后“两会”和其它新闻报道的更多思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年年“两会”,今又“两会”。每到这个时候,全国上下各大媒体都十分重视对“两会”的报道。但会议报道总不免有些枯燥和雷同,除了长篇转载工作报告,就是一些应景颂扬之辞,真正做到把老百姓吸引过来关心“两会”、了解“两会”代表的报道不够。而今年央视《东方时空》的“时空连线”栏目,在“两会”期间所做  相似文献   

14.
为了报道报党的十七大.各媒体纷纷投入重兵。党代会不同于全国“两会”,在报道内容、尺度把握等方面要求更严。广州几家报纸的定位不同,版面呈现的特点也不同。《广州日报》作为一张党报,报道尺度把握稳妥,内容全面深入,思想性、贴近性和可读性兼具,权威高端尤为明显,受到了省市领导的表扬和广大读者的好评。  相似文献   

15.
一年一度的地方“两会”的报道,是地市报人既兴奋又苦恼的事情。兴奋之处,可见证事关共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计的盛况,从中挖掘出具有新闻点的线索;苦恼的缘故,则是“两会”报道往往套路多,亮点少,报道形式死板、教条,难有创新,难以在读者中引起轰动效应。为此,对搞好“两会”报道进行有益探索,力求出新出彩,把最鲜活、最生动和人们最关注的较深层次的东西呈现给广大读者,真正把群众的目光吸引到“两会”上来,搭起一座群众与“两会”之间的理解之桥、沟通之桥、互动之桥,便成了我苦苦思索、不断谋划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6.
电视台每年都会对地方的两会召开进行大量的集中报道,主要采用时政报道的方式,内容过于形式化,解读方式不适舍普通百姓,所以报道往往关注度不高,影响力小,无法取得相应的宣传效果。针对于此,辽阳电视台大胆创新,采取跳出两会的报道方式,尝试“变时政报道为民生报道”的新形式,通过“把两会政策解读为衣食住行”、“微观入手宏观把握”的手段,生动形象的贴近性报道让老百姓从切身利益上了解两会,认同两会,真正做到下情上达,上情下达,老百姓与代表互动,从而极大地提升了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7.
全国两会年年开,今年不一般:换届之年,意义重大,举世瞩目;会期更长,任务更重,报道要求更高。2013年全国两会报道浙报集团党委、编委会十分重视,并派出由集团副总编周咏南率领的赴京前方报道组,充分发挥党报优势,唱响主旋律,紧扣主题、强化创新,突出抓新闻、抓热点、抓民生、抓互动,为全国两会胜利召开和浙江代表、委员认真履职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在具体报道中,浙江日报以平均每天8个版的篇幅,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特别是近年来的发展成就,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展开,重点就“四大国家战略举措”、“四大建设”、转型升级、三农话题、改善民生、医疗改革、创新驱动、新型城市化、文化强省、生态文明、道德建设、平安浙江、反腐倡廉、作风建设、政府自身改革、优化发展环境、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建设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8.
年年报道“两会”,岁岁各有千秋。今年,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晨报对北京市“两会”和全国“两会”的报道,与往年最大不同在于:以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为主体开展各项宣传,充分反映了代表、委员的心声,反映了老百姓普遍关切的热点问题,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深入了一步、这不仅提高了“两会”的声望,让人感到“两会”开得很有生气,很务实,而且增强了读者对报纸的信任,使人觉得可读性、吸引力都很强。  相似文献   

19.
有关“两会”的报道,历来是党报新闻中的重头戏。2013年的“两会”较之往年的“两会”,有如下不同:一是因全国人大、政协及政府换届,会议的重要性更加凸现;二是说短话、说实话、说新话成为今年“两会”会风的主潮。会风变,文风改,从中央到地方,媒体对“两会”的报道也纷纷呈现改革新风。主流媒体以党报为例,在“两会”报道中转变文风有其必然性: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了关键时期,由社会转型、观念嬗变、社会生活发生巨变等构成的宏观背景,对党报新闻报道提出了新的要求;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率先垂范,改进工作作风,对领导人活动和会议报道做出了新的相应规定;社会舆论出现变局,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发布信息和发表意见的自由程度和方便程度增加,党报说公众乐意听的话,才能避免曲高和寡,赢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党报积极转变文风,以公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新闻报道,是应对来自自媒体的挑战、巩固自身权威和主流地位的给力之举。  相似文献   

20.
在传媒业竞争激烈的广东,每年开春的全国“两会”报道都被视为全年新闻报道的“第一号战役”,各家媒体每年都要派出精兵强将开赴首都鏖战一番。作为全省最具权威和实力的广播电台,广东电台历来都高度重视全国“两会”报道,每年在北京设立的“全国‘两会’直播室”已经是多年的节目品牌。广东台最近两年又侧重从加强“两会”报道的广度和深度作了新的探索和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