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巨匠。在其创作中,他最擅长的是戏剧创作。《哈姆雷特》、《奥瑟罗》、《李尔王》和《麦克白》是他戏剧作品中艺术成就最高的四部,有"四大悲剧"之美誉。笔者现选取其中的一部戏剧——《哈姆雷特》,对其主人公哈姆雷特、奥菲利娅、克劳狄斯、葛特露及波洛涅斯进行人物形象分析从而展现出这部作品的艺术特色。《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经典的悲剧作品之一,讲述的是一个王子复仇的故事,文中塑造了许多经典的人物,人物刻画真实、立体,性格各异。本文通过对哈姆雷特和剧中其他主要人物进行赏析,使读者对该作品有更深的了解,从而再次深入品读莎士比亚大师的伟大杰作。  相似文献   

2.
作为莎士比亚悲剧系列的代表作品,《哈姆雷特》中各类人物形象的塑造一直受到广泛关注,而哈姆雷特这一核心人物无疑是当中的关键,他是一个集合了"高贵与粗俗"、"理智与冲动"等矛盾的复杂人物,通过对他的刻画,莎士比亚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令人不能忘怀的悲剧世界,本文就将对《哈姆雷特》中莎士比亚的人物塑造进行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3.
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戏剧家。作为戏剧艺术大师,他的戏剧,无论是历史剧、喜剧,还是悲剧,都达到了世界文学的顶峰。《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悲剧之一,代表了莎士比亚最高的艺术成就。剧中莎士比亚塑造的著名人物哈姆雷特,连同罗密欧和朱丽叶等700余典型的人物形象一起已被列入世界文学的艺术画廊。但是一直以来,哈姆雷特的人格备受争议。本文主要通过对悲剧《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的形象进行人性化地分析来重新为"延宕的王子"申辩。  相似文献   

4.
莎士比亚是英国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他的作品《哈姆雷特》是最伟大的悲剧之一,剧中人物哈姆雷特是一个悲剧性人物,主要是通过他的拖延复仇来表现的。冲突的主题是曲折复杂的。作通过一个宫廷复仇故事,从各方面反映了整个社会和时代的特性。在《哈姆雷特的拖延复仇分析》中,作主要从宗教道德和心理两方面浅析了造成悲剧的原因。从而提示了哈姆雷特这个矛盾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造成拖延复仇的真正原因所在。《哈姆雷特》在世界学史上是颗永不衰落的恒星。它的成功之处一直被后人所模仿,是一部优秀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5.
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悲剧。关于这部剧,有过无数的评论文章。据说,现在每年还有400多篇关于《哈姆雷特》的文章发表。这个剧本讲的是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亲复仇的故事。但他的复仇并不是像我们想的那样,轰轰烈最著名的典型,关于这个人物形象,一直有着不同的看法。这也是这烈地复仇,而是犹犹豫豫,迟疑不决。但正是因为这样,哈姆雷特这个人物形象成了世界文学史上的部作品一直受到人们关注的原因。《哈姆雷特》的故事一开始,就出现了鬼魂。气氛显得很阴森。守城的卫兵每天半夜都会看见一个鬼魂,长得就像刚死不久的老国王一样。钟…  相似文献   

6.
《哈姆雷特》是世界文豪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在《哈姆雷特》中复仇情节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复仇提起整个故事;通过复仇情节,自然而然地表露主题思想;在复仇情节中,不同的人物构成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在复仇情节中,充分展现了不同人物的丰富性格和个性特色。对这些的了解,有利于阅读者加深对《哈姆雷特》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哈姆雷特》从问世起便是最受欢迎的剧作之一,是所有英语复仇故事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是莎士比亚戏剧中最严肃也是最易懂的一部。不同于一般类型的传统复仇故事,在这部戏中,莎士比亚聚焦于主人公——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静态思维过程,并在其沉思之间发展故事情节。由老国王之死引发的泄密和探秘行动组成了该戏剧的外部结构,而对死亡、人性及宇宙奥秘的哲思构成了该戏剧的内部结构。用结构主义的方法可以显示莎士比亚名作《哈姆雷特》的核心结构和其在复仇故事流派中取得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8.
莎士比亚被誉为英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著名悲剧《哈姆雷特》是他戏剧发展的里程碑。通过对《哈姆雷特》的详细解读,可以从作品中找到作家与其作品的高度融合。  相似文献   

9.
美国经典动画片《狮子王》曾荣获多项国际大奖,征服了世界各国的亿万观众,同时唤起了人们对文学巨著《哈姆雷特》的回忆,莎士比亚的这部杰作在《狮子王》里留下了诸多印记。本文分析了两部作品的故事人物、故事情节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主要探究它们之间的共通之处、它们之间的联系及《哈姆雷特》对《狮子王》的巨大影响,重温这两部经典作品永久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创作的四大悲剧之一,也是世界经典的不朽之作。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精心塑造的人文主义者形象。莎翁悲剧的主人公都是出类拔萃的非凡人物,但他们与常人一样,具有性格上的弱点和行为上的过失,他们的性格就是命运。文章从哈姆雷特对母亲、对恋人、对朋友的态度作为切入点,分析了他善良与邪恶共存的双重性格。  相似文献   

11.
莎士比亚的作品《哈姆雷特》,从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绝对压制性视角出发,讲述一个复仇故事。然而,由文本开放性引发的诸多不确定因素,使古往今来的研究者从未停止更深层次的探寻。约翰·厄普代克《葛特露和克劳狄斯》,以哈姆雷特的母亲和叔父为主要人物,对莎士比亚的故事进行重新建构,彻底扭转了葛特露在《哈姆雷特》中的失语状态,由此引发了一系列新问题。本文以《哈姆雷特》和《葛特露和克劳狄斯》二文本为依托,从正义性的消解入手,以葛特露形象的转变、克劳狄斯弑兄行为在新视角下的合理化、哈姆雷特在复仇中表现出的怀疑主义与性格矛盾的交缠为线索,分析哈姆雷特复仇的延宕,以及克劳狄斯弑兄行为的合理化与否。  相似文献   

12.
莎士比亚生活在欧洲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兴起的交替时代,这个时代充满着各种矛盾。所以,他也为笔下哈姆雷特的性格赋予了各种矛盾。一方面,哈姆雷特是乐观、冷静、善良的。另一方面,他又是忧郁、急躁、充满疑虑的。《哈姆雷特》正因为主人公复杂矛盾的性格特点闻名。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哈姆雷特的性格进行了论述,从而看到了他性格的种种矛盾。  相似文献   

13.
梦的影子     
在莎士比亚的作品《哈姆雷特》的台词中,除了那句有名的“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外,还有一句也让我难以忘记,就是:“一个梦的本身便是一个影子。”我想,这句话应该也是对《哈姆雷特》的一个总结吧,因为,在《哈姆雷特》中,每一个人物都是一些梦的影子……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哈姆雷特,他应该就是一个复杂的任务之梦的影子。余秋雨在《山居笔记》中写道:“这儿有一种旷古的宁静,这便是对话的最好环境,就像哈姆雷特在午夜的城头面对他已经死去的父亲。父亲有话没有说完,因此冤魂盘旋;儿子一旦经历了这种对…  相似文献   

14.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最杰出的一部。主人公哈姆雷特由于其性格的复杂性而成为评论界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一个人物形象。为了更深入地把握哈姆雷特人物的性格特质,独白,这一揭示人物内心活动最为直接的形式,成为莎士比亚塑造典型的一种重要的艺术手段。 独白,是人物内心所思所想的一种语言的自然流露,它既可以起到交待剧情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形象。在哈姆雷特的第一幕、第二幕、第三幕、第四幕中,都有哈姆雷特的大段独白,通过这些独白,我们可以进入这位丹麦王子的灵魂深处,理解什么使他忧郁、痛苦、矛盾。我们甚至可以通过主人公的几段独白,理出他的性格发展的线索,它们构成了全剧情节发展的一条潜流。 在《哈姆雷特》的第一幕·第二场,剧中标出“(除哈姆雷特外均下)”,这一说明道出了区分独白的一个重要特征,即看它是否是人物独处时内心活动的披露。之后,哈姆雷特便以忧郁的形象出现在了读者的面前。父亲突然病故,母亲匆忙改嫁,这一系列的家庭变故使哈姆雷特的内心承受了难以承受的压力,他的心里失去了平衡,性格也变的忧郁起来。他对一切都失去了信心,他说:“人事间的一切在我看来是多么可厌、陈腐、乏味而无聊。”对他深爱的母亲,他也发出:“脆弱啊,你的名字就  相似文献   

15.
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一直都在讨论哈姆雷特的复仇之路为何坎坷,文中哈姆雷特性格极为复杂,很难用一种理论解释他的性格。哈姆雷特对身边人,对自己母亲的态度都是复杂的。哈姆雷特性格中消极的一面,并不影响读者对哈姆雷特的喜欢,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的复杂性。本文从两方面解释《哈姆雷特》的复杂性。一是了解莎士比亚戏剧的复杂性,二是哈姆雷特性格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6.
哈姆雷特是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里的主人公,是莎士比亚所创造的最伟大的人文主义者之一。他的多才多艺,他的反抗封建暴政的斗争,他的悲伤,都淋漓尽致的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特点和当时人文主义的发展趋势。所以我们说哈姆雷特是一个伟大的人文主义者。  相似文献   

17.
梅琳 《林区教学》2013,(1):66-67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巨匠。在文学创作中,他最擅长的是戏剧创作。《哈姆雷特》、《奥瑟罗》、《李尔王》和《麦克白》是他戏剧作品中艺术成就最高的四部,有"四大悲剧"之美誉。选取其中的一部戏剧——《哈姆雷特》,对其主人公哈姆雷特进行形象分析,并具体阐述这部作品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8.
精彩文摘     
《师道》2003,(12)
记得物理学家霍金曾用“果壳里的数学”(theuniverseinanutshell)为他的新作命名。这个典故出自莎士比亚的名剧《哈姆雷特》。在剧中,这位忧郁的王子说,即使把他关在果壳里,仍然自以为是宇宙之王。而哲学家怀特海在《科学与近代世界》中也说,编著一部思想史而不深刻研究每一个时代的数学观念,就等于是在《哈姆雷特》这一剧本中去掉了哈姆雷特这一角色。其实哈姆雷特这种独步天下的感觉,移植到数学身上,同样贴切。果壳中的哈姆雷特与果壳中的数学和宇宙一样,既张扬了理性的力量,也暗示了理性的局限和对体验世界的无能为力。也就是说,对于浩瀚…  相似文献   

19.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诗人和剧作家,而《哈姆雷特》则是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它以情节生动、气氛悲壮、含义深邃而著称。哈姆雷特复仇的故事具有深刻的寓意,其题材来自12世纪沙逊·格兰姆克的丹麦史。莎士比亚在表现这一题材时,借用古代的外国故事,描写当代的英国现实。哈姆雷特的复仇斗争,反映了16世纪英国人文主义理想与封建黑暗现实的巨大矛盾,并表彰了新兴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世界观的萌芽。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生活在封建宫廷里的人文主义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20.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笔下最著名的悲剧人物之一,其复仇过程中表现出的延宕一直都是最具争议的话题,文章将哈姆雷特的性格作为导致其行为延宕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揭示哈姆雷特理想化的内心世界与黑暗的现实世界之间的冲突,从而表现出莎士比亚在揭示人的本性和面对生死抉择时人内心的细微感受方面的高超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