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古罗斯与拜占廷早期关系始于公元6世纪,止于公元9世纪,以战争和贸易为主要交往方式,以7世纪上半期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前期的主要交往方式是战争,后期交往的主要方式是贸易.早期的战争和贸易对双方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既加剧了拜占廷国内危机改变了民族分布,又极大推动了古代俄罗斯从野蛮走向文明的步伐.  相似文献   

2.
拜占廷文明开启了俄罗斯文明世界的大门,但在"拜占廷文明对俄罗斯的影响"的研究中,一直存在诸多分歧,尤其是在有关影响的持续性、影响的领域以及影响的性质三个方面争议最大。以此为切入点,可以更深入地思考拜占廷文明对俄罗斯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民间工艺是民间艺术创作的一种重要形式。百姓的审美观和民间艺术的特性,在民间实用工艺品中反映最为明显。俄罗斯许多民间工艺都有其传统,多与古代制作日用品的农村手艺有关。虽然有些工艺历史不长,但其渊源仍来自古罗斯民间艺术,反映古罗斯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是一个拥有浓郁宗教文化的国度。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古罗斯人由最初崇拜多神教(яэычество)向一神教(монотеиэм)转变,  相似文献   

5.
从19世纪前半期开始,古罗斯民族问题受到了国外,特别是俄罗斯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按照研究者研究的主体思路可将古罗斯民族问题研究的过程分为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尽管在每个不同的时期,学者们所关注的焦点不同,但对于本研究课题而言都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在不断地深化认识,对我们全面把握该问题提供了必要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从4世纪起到1453年,拜占廷文化大体上经历了产生、发展、繁荣和衰落四个阶段,在其发展的全过程中,拜占廷人均表现出强烈的尚古倾向。拜占廷文化的尚古倾向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从而承载了古典文化的遗风有很大关系。历代皇帝关心教育,倡导文化学术活动,从而在全国形成了一种翻译、研究古代典籍,热衷学术交流的文化氛围,在主观上又推动了这种尚古倾向。它对拜占廷历史和中古时期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论第四次十字军东征转向及君士坦丁堡陷落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未能实现对“圣地”耶路撒冷的征服,转而进攻拜占廷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这一历史事件看似偶然,但在它的背后却隐含着一系列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十字军队伍和威尼斯共和国的利益追求是军队转向的主要内在因素,而拜占廷帝国的衰弱则为转向及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创造了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8.
本对7-9世纪拜占廷帝国乡村和小农勃兴的原因进行探讨。拜占廷农业经济在7-9世纪期间发生了重要变化,对拜占廷国家而言,乡村和小农已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因素。这与中期拜占廷帝国发展变化的形势紧密相关,首先,城市的衰落突出了拜占廷农村和农民的地位;其次,以斯拉夫人为主的外族迁入一方面破坏了原来的城乡社会经济,另一方面也补充了农业人口;第三,军区制的推行使小农与农兵并肩兴起。  相似文献   

9.
在以往一些历史学家的著作中,拜占廷帝国皇帝朱利安在其统治时实行的尊崇多神教政策更多的归因干他的个人信仰,他也因此被冠以“背教者”之名。本文则试图从经济因素角度出发,并结合当时的拜占廷帝国内部的社会背景,对这一问题给出不同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刘省非 《培训与研究》2007,24(12):62-64
俄罗斯民族的取名方法经历了三个阶段:古罗斯名阶段、历书名阶段、十月革命后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取名方法虽然略有不同,但是,总的来说,仍然体现着该民族鲜明的文化特色。探讨俄罗斯民族的取名艺术及其文化内涵,对于了解该民族文化、语言特色,推动中俄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11-12世纪,拜占廷国内外危机加剧,为应付本国危机,加强了对基辅罗斯外交和宗教控制,尤其在宗教方面,基辅罗斯成为拜占廷直接管辖下的一个省级都主教区,与拜占廷国内其它省级都主教区并列。基辅罗斯分裂成若干小公国,也给拜占廷插手本国内政提供机会。两国传统的商业贸易因商路被切断而日益衰落。  相似文献   

12.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前苏联"成为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个友邦"。在此后的一段时期内,中苏关系获得良好发展,其重要表现,就是新中国"一边倒"政策的实行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以及由此而来的前苏联对中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援助,大批前苏联专家到中国工作,帮助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由于特殊的地理区位,新疆成为这一时期前苏联对中国进行经济援助的重要地区之一,也是前苏联专家活动的重点地区,人数较多,主要集中在地质矿产、水利建设、农牧业生产、疾病防治以及文化、教育等领域,为恢复发展新疆经济文化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3.
章认为杨增新统治新疆时期,其苏俄中亚政策,经历了一个从在俄国内战中严守中立,到与苏俄中亚新政权合作直至全面发展关系的过程,这一政策的推行,演变是从维护新疆实际利益出发的,是相对独立于当时北京中央政府的苏俄政策的,同时它对中苏邦交的建立客观上起到了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北塔山事件是一次影响中蒙苏关系的重大边界纠纷事件,它的发生彻底改变了中苏两国之间的关系,苏联由对蒋介石政府的支持转向了对中共武装夺取政权的支持,这一事件的发生不仅改变了中国国内的局面,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对国际局势产生了很重大的影响,而此阶段由于各种矛盾相互交织,使得原本复杂的中苏关系显得更加扑朔迷离.试图通过对北塔山事件...  相似文献   

15.
诺门坎事件是日苏两国之间爆发的一场大规模武装冲突。日本挑起诺门坎事件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在侵华战争中,对苏联采取以攻为守迫使其放弃对华援助政策,另外借反苏名义换取西方国家继续推行绥靖主义政策。日本在诺门坎事件中遭到惨败,对以后日苏关系产生重大影响,日本不得不放弃对苏强硬政策,同时在苏德战争中未敢轻易参加对苏作战。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30年代,围绕着日本侵华,中日苏出现了复杂的小三角关系。中国政府为了抗日,一面不断与苏联保持良好关系,得到苏联的有力援助;一面独力抗击日本侵略,有力地支援了苏联的经济建设和反法西斯战争。日本梦想速战速决灭亡中国,当中间突破成为永远的笑话之后,为了南进北翼的安全,改变初衷与苏修好。在中国抗战最艰难时刻,苏联同日本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对中国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造成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新疆盛世才政权与苏联的关系是民国时期中苏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盛苏同盟是建立在盛苏相互利用、相互需要的基础上的。双方关系经历了全面合作、出现裂隙、直至完全破裂的阶段。表面看来,盛世才与苏联建立的是非常亲密的合作关系,但双方之间的互相利用使这种关系从一开始就是建立在不正常的基础上的,因此,最终破裂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8.
冷战期间,美苏两极对抗与缓和决定着世界格局的演变方向。但是在两大阵营对峙的大背景下,学者们认为还存在着美苏中三角关系-世界上最重要的大三角关系,因而它成成为国内外学者冷战的重要课题之一。研究三角关系为研究冷战时期的美苏中大国关系提供了一个历史视角。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以来,苏联及俄罗斯对杜威及其教学论思想的认知与评价经过了一个大起大落的曲折历程:从20年代的极力推崇,到30年代开始猛烈批判,50—60年代的评价落入低谷,80年代至世纪末又开始回暖。进入21世纪,俄罗斯学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更加客观的态度研究与解析杜威的教学论思想,对其进行重新解读和再认识。出现这种曲折认识的重要原因是:苏联曾一度过分注重以意识形态为标准对人进行评价,乃至将这一评价标准推向极端,从而对杜威及其教育教学思想的评价有失客观与公正。在新的时代,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健康发展的基石是“寻找契合点(或平衡点)”,这要求教育工作者摒弃那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0.
美苏通过雅尔塔协定协调和统一了对华政策。雅尔塔协定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蒋介石政府并没有被动地接受雅尔塔协定,而是采取了一系列主动的外交措施。在意识形态观的影响下,蒋介石政府推行了针对美苏的双重外交。即在致力于改善中苏关系的同时,试图将中苏关系限制在亲美的前提下发展,邀请美国介入中苏关系,限制苏联在中国的利益扩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