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五四时期,陈独秀倡导新文化启蒙运动伊始,就把"人的解放"作为其主旨,肯定和张扬人的价值和尊严、人的个性解放与创造精神,希图由"人的解放"而达国家、社会的改造和进步.这一思想,在强调以人为本、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今天,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评价对象的现代教育评价,其侧重点和视角,在人文理念深入人心的当代社会中,越来越转向基于"人"的观点.目的是更好地促进作为评价对象--人的发展.然而,这种转向和侧重的程度还是有很大程度的有限性,教育评价暴露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因此,需要认真审视当代教育评价的现状,反思其存在的问题,回归教育评价由来的本质,真正发挥教育评价的发展人、促进人、创造全新的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人本质"解释"美本质"是实践美学及后实践美学的理论基点.一切美的其它范畴由此发轫而来.但是,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无论如何论争,都难以取得建设性成就.笔者认为美学研究要摆脱如此困境,必须重新审视中国当代美学的理论基点,其"美本质"即"人本质"的思想观点值得商榷.审美发生及美本质所依赖的因素不仅仅是人的一般本质,而人的智能发展水平,是决定审美发生及美本质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4.
该文对戏曲、音乐、舞蹈、曲艺等由人操纵自己身体而演出的表演艺术的历史演变问题从民俗学的角度进行阐释.作者具体分析了折口信夫的"摸都客"与"能乐"的关系,对中国少数民族的原始傩活动中的奇形怪状人与日本傩中的鬼进行比较,认为中日傩的奇形状人具有驱邪恶魔、祈求吉祥的宗教意味,具喜剧逗笑色彩的"歌舞伎"中的奇形怪状人更具现实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5.
"生态人"是新型文明形态的主体承担者,具有高度的生态责任感,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生态人"的培育不仅有利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必须积极探寻"生态人"培育的有效路径,由此推动人与自然、社会及自身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说"大"与人(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字展示着汉民族对人的认识,表现着做人的权利和自豪"大"是汉民族民族心理中的重要内容,它展示着一个迅速成熟的民族应有的奋斗精神和扩张意识."大"词集中地表现着这一切.  相似文献   

7.
人的本质是人的,不能离开现实的人谈人的本质.西方近代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及费尔巴哈虽然对人的本质提出过一些合理的思想,但共同的理论缺陷在于脱离了现实的人.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科学论断是我们理解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8.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在于人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9.
"有用"的事功观念已成为当今的时代精神,教育因此而被理解为"培养有用的人才",由是教育成为制造人才的机器,人迷失良知和本心而异化为无人性的工具.因此必须确立教育培养人之为人的根本意旨,使教是成德之教、学是为己之学、育是心性之育,从而引生出一个富有人性的"仁人".  相似文献   

10.
任何一种管理理论或方法均以一定的人性假设为基础和逻辑起点.教学管理活动的特殊性使普通管理学的人性假设不适宜于此.应将教学管理的主客体定位于"能动生存人"这一逻辑起点上,以满足教学管理的特殊要求.将"能动生存人"作为教学管理理论的人性假设,就应该从对人的生命的深刻体悟出发、从人的生存性出发、从人的能动性出发来实施教学管理.  相似文献   

11.
论人的现代化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美娟 《职大学报》2001,(1):100-102
认为必须以"人的现代化"去促进"社会现代化";而推行"素质教育"是实现"人的现代化"之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依法治校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等来治理学校、管理学校的各项事务,使学校的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如果不对人治或治人思想进行彻底的清算,我们很难真正做到依法治校,树立起法的权威.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相似民族传统体育之间的区别和关联性,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对比分析法等方法对湛江与佛山两地人龙舞的产生历史、表演形式、保护与开发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通过两地人龙舞严生的历史对比可知湛江人龙舞起源于民间的游戏.而佛山人龙舞起源于南派武术和民间舞蹈,都是由于历史重大事件发展而成,而湛江人龙舞形成的时间长、题材相对丰富.它们都属于中华大地产物,有相同的"根".通过其表演形式比较可知它们都极少借用道具、参与人数较多、结构非常相似,而它们组成的构造和表演程式有所不同,都体现出中华民族团结合力的精神内涵.通过两地人龙舞的保护与开发可知当地政府都比较重视,都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表演的服饰、程式、道具不断得到挖掘和创新,表演时间拓展到大大小小的节日和喜庆的日子,而湛江政府支持相对较全面、到位,特别是人龙舞能与当地旅游业相结合、人龙舞走进大中小学校.  相似文献   

14.
人性问题究其实质是关于人的本质之本源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认为实践是决定人的本质之本源,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就为人的全面发展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本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全面深化,而社会经济的发展则为人的本质的全面深化提供了必备之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15.
“多余人”的爱情是对当时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的冲击和批判,“多余人”性格的典型性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消极反抗;作家对“多余人”的同情和肯定,说明了塑造“多余人”的形象是有进步意义的;从读的角度考虑,欣赏“多余人”形象,有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人的发展同社会经济的形态的发展密切相关,知识经济为人的全面发展带来了机遇,创造了条件,是人类迈向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契机.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与现实变革的互动,当下文坛集中了一批单位题材小说,这些小说镜像般地展现了单位人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拟从人性、文化等角度对这些小说进行烛照,以期引起人们对单位中某些消极因素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通过否定性辩证法和"内在关系"视角去审视人的本质,从三个视角去阐明了人的本质:利益与需要是人的本质产生、发展和扬弃的内驱力,"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是人的类本质,一定的"社会关系总和"是由劳动创造的并制约其自身的人的现实本质.马克思从而将需要、劳动、社会关系联系起来,也将人的本质、实践唯物观与共产主义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9.
传统解释古史所载周武王“乱臣十人”为周之治臣周公、召公、毕公、荣公等人的说法不确。梳理历代学者的注解,结合商周之际的相关史实研究表明,“乱臣十人”不是周之“治臣”而是殷商“叛臣”十人,他们在兴周和灭商的过程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正确理解这一记载的史料价值,对认识商末周初的历史巨变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孔子从道德意义上将人界定为"道德人",人只有在道德上实现了自我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其理想的人格就是"君子",而政治理想就是由"君子"成为为政者,实现"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人生理想,由"道德人"转变为"政治人"。而在历史长河中,由"道德人"成为"政治人"的理想建构从未实现,最终演变为政治人通过修身成为道德人,再到为政者自吹自擂为道德人,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实在是历史的吊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