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不可缺少的基础条件,是培养"零距离对接"人才的有效途径.它关系到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效果的评价等诸多方面.校企合作的成功与否关系到高职教育能否办出特色的关键.而由于文化背景、经济发展水平、教育传统的不同,目前在我国还没有建立可持续发展长久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因此,有必要对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2.
现如今社会快速发展,高校缺乏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多注重理论教学,而没有意识到实践对学生就业以及企业应聘人才的重要性,导致高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不仅能够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还能为企业直接输送高质量人才,同时促进院校的健康发展。本文以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为背景,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团结能力、培养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进行论述,并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背景下的文化融合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来探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对接点,总结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对接的现实意义,探索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对接的有效途径,建立互惠共赢的校企共担人才培养机制,从而使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符合现代企业的用人需求,提高广大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率,为企业培养更多适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史万莉 《职业圈》2008,(32):178-179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我校酒店管理专业提出了一种“工学结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学校与企业建立相对稳定的契约合作关系。学生的“工”和“学”交替进行。将课堂搬到酒店,将教室安排在酒店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培养的学生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好。就业质量高。基本实现了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相似文献   

5.
实践证明产学合作是高等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企业参与高职教育发展的积极性不高.实现校企合作办学,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建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良好的运行机制;实现校企合作办学需要建立通畅的合作渠道,构建"共享、双赢"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一种“专业+企业,就业+创业”的“4业”人才培养新模式,从深化校企合作,落实产学结合,扶持学生创业等方面,结合实际经验详细地论述了该模式的运行机制和效果,为高职人才的培养探索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7.
缪秋菊  官伟波 《职业圈》2007,(12S):30-31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应用性高技能人才为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探索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是提升办学水平的保障。文章结合我院在针织技术与针织服装专业学生中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实践,对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模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8.
高职教育全面发展,校园文化建设相对滞后.高职校企合作已全面展开,渗透企业文化元素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意义重大.高职教育的"职业"特性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渗透企业文化的交融点.寻求把企业文化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有效途径,形成独具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是实现校企全面、深层次合作,实现高职教育服务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办学宗旨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高职教育更好的发展,也不能满足社会对培养人才的需求,现如今,只有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实现校企合作的文化互动,才能够实现高职教育的办学目的。在这个过程中,要重点突出校企合作的主体性、学习性、目标性,将这些作为校企之间文化互动的支点。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我校酒店管理专业提出了一种"工学结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学校与企业建立相对稳定的契约合作关系.学生的"工"和"学"交替进行.将课堂搬到酒店,将教室安排在酒店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培养的学生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好,就业质量高.基本实现了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相似文献   

11.
基于高职的培养目标谈高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雅芹  王璐温伟 《职业圈》2007,(7S):32-33,7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社会对高技术技能、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愈来愈大。为实现高职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应尽快建立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通过专业技能、科研能力的培养,校企合作、自主培训和激励机制的建立,从而达到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理解企业文化之内涵营造高职院校园文化氛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永华  戚牧 《职业圈》2007,(19):174-175
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定位在于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以适应地方或行业发展的需求,所以高职院应该充分理解企业文化之内涵,重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营造,注意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交融,从而使得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快速对接.  相似文献   

13.
缪秋菊  官伟波 《职业圈》2007,(23):30-31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应用性高技能人才为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探索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是提升办学水平的保障.文章结合我院在针织技术与针织服装专业学生中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实践,对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模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我院电牵专业在如何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模式上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在深化课程改革,“双证型”人才培养和校企合作“订单型”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沈燕丽  陈坚 《职业圈》2008,(32):77-77
根据社会的发展,市场的需求,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是“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符合现代企业生产建设、管理需要、服务需求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而构建具有企业特色的校园文化,对于实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办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崔奇 《职业圈》2007,(8S):124-125
我国职业教育中的实践性教学与企业严重脱节,校企合作办学没有实质性进展,这一直是困扰我国职业职业学校的一大难题。文章通过分析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办学模式的内涵、过程和特点,以寻找一些对我们有益的经验,并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17.
姜凤武 《职业圈》2007,(6S):44-145
为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我院电牵专业在如何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模式上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在深化课程改革,“双证型”人才培养和校企合作“订单型”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一种"专业+企业,就业+创业"的"4业"人才培养新模式,从深化校企合作,落实产学结合,扶持学生创业等方面,结合实际经验详细地论述了该模式的运行机制和效果,为高职人才的培养探索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9.
满其伟 《职业圈》2008,(21):170-171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紧缺型人才的根本途径,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文章由此对地方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职能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紧缺型人才的根本途径,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文章由此对地方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职能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