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是实现脱贫攻坚战略目标的关键一环。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大力实施"技能致富"计划,深入推进职业教育助推精准脱贫,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调研发现,宁夏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要打赢脱贫攻坚战,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成效,应健全扶贫对象识别机制,精准识别贫困对象;推进教学改革,精准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加强职教培训,精准培训提升技术技能;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精准帮扶促就业;加强观念引导,精准宣传职业教育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2.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在扶贫工作进行的过程中,经济支持和物质帮助只是“外因”,贫困地区人民的内生动力才是“内因”。单纯地依靠政府支持即使脱贫成功也会面临返贫的危险,只有激发贫困地区人民的内生动力才能彻底解决贫困问题。新时代教育扶贫思想立足国内外实际,有着深刻的现实基础,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理解和把握新时代教育扶贫思想的主要内容对于研判局势、理清现状,巩固脱贫成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占勇 《江汉学术》2022,41(2):91-97
2020年我国已实现全部脱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这得益于精准扶贫思想的形成与实践.事实证明,精准扶贫是实现我国脱贫攻坚大业科学的、有效的理论.在精准扶贫取得全面胜利之际,基于前期的成功实践与巨大成效,全面反思和阐释精准扶贫思想,有利于进一步掌握精准扶贫思想的完整体系,深刻领会其思想实质与要义.在学术层面,能够...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社区教育助力脱贫攻坚的机理研究和扶贫实践分析,认为社区教育是助力脱贫攻坚的有效途径,是脱贫工作的重要推手。社区教育应创新扶贫模式,拓宽扶贫渠道,改善群众生活居住环境,坚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指导扶贫,实施“志智双扶”,提升贫困群众综合素质,振奋贫困地区群众的精神风貌,从根本上铲除滋生贫困的土壤,实现精准脱贫,防止返贫复贫。  相似文献   

5.
体育精准扶贫是以发展体育的形式来对贫困群体进行帮扶,从而实现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扶贫模式。本文阐述了精准扶贫对体育运动发展的意义,并提出体育与精准扶贫具体实施路径,以期能够为体育精准扶贫做出一份贡献,助力贫困地区尽早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6.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体现了我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定意志,也是我国治贫方略的战略转向和升华.这一方略实现了帮扶主体与帮扶对象协同努力的统一,实现了手段和目标的统一,实现了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这一方略的实施在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如扶贫干部的懒政及功利化倾向、扶贫对象的内生动力不足、扶贫效率不高、缺乏有效的协同机制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建立科学的干部选拔及绩效考核机制,以科学方法提升扶贫脱贫效率,增强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在政府主导下构建多维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7.
贫困,是全球面临的共同问题。根治贫困,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消除贫困,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改革开放的30多年来,我国的精准扶贫工作已取得较大成绩,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当前,脱贫攻坚的顶层设计基本已经完成,体制基本建立,下一步是抓好落实,加强基层干部作风建设,防止形式主义,切实做到精确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管理,才能早一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8.
我国将于2020年前完成脱贫工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精准扶贫工作需要全社会参与,高校作为人才、智力的聚集地,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力量,具有自身的使命和担当。本文通过深刻领会习近平扶贫与高校思政工作重要论述,结合新时代高校双创工作助力精准扶贫的现实需求,以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为例,通过将创新创业教育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对相关路径进行探究,以期为高校发挥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职能,助力精准扶贫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职业教育培训是推动精准脱贫的重要引擎,精准分析培训需求则是职业教育助推精准扶贫的首要环节。选取广东省4个贫困乡镇,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调查了贫困地区居民职业培训需求,发现居民职业教育培训需求呈现多元化,培训需求实用性与时代性并存,但缺少持续性与长久性,不同学历、年龄、职业的贫困居民对培训需求也存在差异。实施精准扶贫需以提高贫困居民可行能力为导向,以满足培训需求为目标,提升需求侧的影响,扩大供给侧效能,实现二者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0.
在国家精准扶贫的背景下,扶贫的主要方式是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考虑到贫困户脱贫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对贫困地区物资扶持的同时,更应该加强文化扶持。文化扶贫应该注重贫困地区人民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民族文化结合、文化知识学习和科学技能普及、民主与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11.
精准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手段,精准扶贫的核心要义是精准。扶贫的主体要面向扶贫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扶贫工作,才能做到精准。扶贫不仅要解决生活问题,更要让扶贫对象有持续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职业教育在这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将通过耦合机制深入研究职业教育与精准扶贫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正大力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背景下,旅游作为扶贫的重要途径之一,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而旅游规划作为旅游开发、旅游地建设的先驱和指导,具有统领性和全局性的作用,是旅游发展的基础.因此,怎样将旅游规划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起来是实现旅游精准扶贫的重要保障和途径.文章通过分析我国正在实施的精准扶贫政策以及旅游扶贫、旅游规划的有关理论,提出了乡村旅游规划编制中有关贫困居民受益的规划设计内容与要点,丰富和完善了乡村旅游规划,并以此来指导乡村旅游开发工作,以期能保证旅游精准扶贫效果的顺利实现,保证贫困居民实现永久脱贫.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日益重视扶贫领域项目的发展,实施了一系列教育精准扶贫政策,在国内多个领域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实现了国内基础教育转型与教育扶贫发展.然而在当前情况下,国内在部分贫困与偏远地区的教育项目依然存在较大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缺乏足够的教育资源以及教育理念不够先进等三个方面.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教育部门应当针对资源展开有效的调配,转变教育理念,提升贫困地区教育整体水平,从而使相关扶贫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切实改善国内偏远与贫困地区的教育窘境.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背景下,需要对扶贫的方式进行创新,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和脱贫攻坚工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加强对扶贫对象的识别。高校作为教育输出的重要载体,其对于脱贫攻坚工作有着难以取代的作用,不仅可以加强对贫困群众的教育引导,推动产业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提升群众的素质。为此,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要高校要构建扶贫数据库,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工作提升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借助互联网推动电商创业,从而完成脱贫攻坚的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15.
贫困学生资助工作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精准扶贫"战略部署中的重要一环。如何切实提高贫困学生精准资助水平,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课题。高校精准资助体系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做好精准资助,应以"精准认定"工作为核心,从帮扶、管理、培育等多方面着手,才能真正实现对贫困大学生的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精准"是指导我国扶贫工作的基本方针.我国的精准扶贫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如:精准识别贫困人口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扶贫资金筹集渠道单一、扶贫工作队的工作效率不高以及贫困人口受教育水平低.保证精准扶贫的成效,需要采用正确的识别方法和动态管理机制,多渠道筹集扶贫资金和加强资金的管理,探索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扶贫模式,提高扶贫工作队的工作效率,加大对贫困人口的教育培训,发挥农村能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职教育扶贫具有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作用,通过扶贫服务社会又是高职院校存在和发展的价值所在,但当前高职教育扶贫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同质化、功利化、盲目化等问题。基于精准提高农村从业人员自我发展能力的高职教育扶贫必须推进人才培养改革,实现精准培养;必须加强舆论宣传,营造技能致富的社会氛围;必须面向贫困群体开展好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必须切实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员)良好的创业精神和精湛的技术技能。  相似文献   

18.
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扶贫开发贵在精准,“十二五”期间河北省的扶贫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面临的扶贫任务依然很艰巨,要求我们各级党委和政府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态等多个方面对扶贫开发作好定位,积极探索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结合的精准扶贫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精准扶贫工作是我国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是党中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做出的战略决策。本文通过对我国精准扶贫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精准扶贫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为保障精准扶贫工作顺利推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高校基于精准扶贫的双创实践平台建设有着重要意义,但是高校精准扶贫工作存在不足,烟台职业学院会计系多年来致力于高校精准扶贫路径的探索与实践,逐步构建起"党建引领、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劳动实践、校企合作、创业就业""六位一体"的"双创"平台,先后孵化同学家果园、小青核新农、益路返乡等系列红色助农项目,在建成大学生抱团创业服务平台,构建可复制易推广的高校双创教育实践平台等方面做了大量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