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学徒制是当前国内外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议题。挪威已构建了一个较为完善的中等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体系。以1994年改革为临界点,挪威传统学徒制步入现代学徒制发展新阶段。在依法办学的前提下,三方合作机制贯穿挪威现代学徒制管理的各个层面。在实践中,挪威现代学徒制包括"2+2模式"、"1+3模式"、"3+1模式"、"2+2.5模式"、双元模式、实践证书等实施模式,呈现出三个主要特征:管理权限下放,行业企业充分参与;实施方式灵活、继续学习路径通畅;重视质量保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挪威现代学徒制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现代学徒制改革具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2.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制与班级授课制优势互补的结晶,是职业教育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的产物。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育人"的本性,"学"依然是现代学徒制的根本,"以学为本"成为现代学徒制的生长点;现代学徒制创设了工匠培养的"形"与"神","工匠精神"成为现代学徒制的切入点;"师承模式"作为现代学徒制的表征、工匠精神的载体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是实践现代学徒制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3.
现代学徒制学校试点工作是构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度的基础。文章通过分析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特征,提炼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实践要素——"培养形式"、"课程建构"、"基地建设"、"师资培养"、"教学实施"和"质量监控",并结合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阐释了如何构建现代学徒制学校实践模型。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煤化工企(行)业人才的需求,借助企业办学优势,探索煤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在分析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内涵及特点的基础上,分析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的区别,提出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必要性,及现代学徒制培养煤化工人才的优势,针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煤化工专业的现状,探讨企办院校煤化工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途径,提出了开展"五对接、四建立、三完善、二探索、一推进"的技能人才培养实施目标。  相似文献   

5.
首先运用SWOT方法分析了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以及"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发展中所面临的机遇和威胁,然后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对SWOT因素和战略措施进行定性评价,并对发展"现代学徒制"的影响因素按权重进行排序,在运用统计软件分析计算的基础上确定最优发展战略,最后提出"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发展战略的相关建议,以期促进"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在高职教育中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现代学徒制"自试点以来,以其独特的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成为我国高职教育领域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文章从"现代学徒制"的发展现状、推行"现代学徒制"所面临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探讨推行高职院校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及策略。  相似文献   

7.
<正>黄晶晶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年第15期中撰文,分析了若干典型国家现代学徒制教育的形态与特征,并提出要借鉴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积极推动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作者分别分析了"双元制"、"合作教育"、"产学合作"、"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四种模式指导下的现代学徒制教育。第一,"双元制"模式指导下的现代学徒制教育。德国和奥地利实施的"双元制"模式的现代学徒制教育,对发展职业教育起了重要作用。教育形态是企业和职业学校共同培养人才,学徒在  相似文献   

8.
"双导师制"师资队伍建设,是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关键要素,也是实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本文结合学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实践,从建立双导师师资制度体系、组建校企"双导师"团队、提升"双导师"素质等方面阐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大力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将"以师带徒"为核心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式引入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中职教育质量是中职改革的迫切需要,是解决技能人才培养瓶颈的必由之路。本文在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以中职学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现代学徒制试点为抓手,主动融合地方政府"5+2+1"现代产业体系,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配套基地输送人才,对中职"23361"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一方面,中职院校必须做好教育背景的分析和调研,认识到在"成渝双城经济圈"背景下实践现代学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另一方面,要科学构建课程能力目标及"23361"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形成具有引领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策略。此外,设计多层次中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优质课程,为高质量实施"23361"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优质资源支持。  相似文献   

10.
"现代学徒制"将传统的学徒培养方式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的一种新型职业教育模式,是对传统学徒制教育模式的传承与创新,实现工学交替培养现代高技能人才。本文从当前汽车电子技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出发,研究如何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深入产教融合,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现代学徒制是以学校本位教育与工作本位培训的紧密结合为典型特征的新型学徒制度.在归纳现代学徒制的意义和总结现代学徒制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浙江工贸市场营销专业与孩子王公司合作探索现代学徒制为例,从合作原则、合作模式、合作方案、合作效果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初步探索出一条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现代学徒制实践新路子,打造了具有区域特色的、以学校为中心、企业参与、市场调节的"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模式地方样本.  相似文献   

12.
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机械制造技术专业,在国家示范专业建设中以"校企共建、产学一体"为指导,确定了探索创新"现代学徒制"的建设目标,在实践中先行先试、不断创新,形成了校企双赢,互动参与的"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促进了校企深度合作,有效提升了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本文系统分析了探索创新"现代学徒制"的必要性,总结了建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做法,并针对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职业教育的改革进程中,"现代学徒制"被寄予厚望。实施现代学徒制是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途径,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现形式。作为山西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太谷县职业中学校对基于"产校合一"办学模式下的现代学徒制进行探索与实践,总结归纳出中职教育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思路、具体措施,创新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提升学生技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为学生发展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为社会转型升级服务。  相似文献   

14.
构建一套符合新疆区域环境,体现现代学徒制特点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为推动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提出高职教学运行的管理。结合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2+1"镶嵌"4+1"教学内涵,依据教学运行的环节要素,提炼构建一套现代学徒制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为区域现代学徒制教育评价体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现代学徒制是将现代职业教育与传统学徒制教育有机结合的一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因其能够有效增强学校与企业双主体办学的融合度,成为学校与企业共同发展的最佳途径。以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现代学徒制"宝玛班"为例,从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过程、改革成效等方面探讨现代学徒制的校本实践,创建"校企共管、资源共享、互惠双赢"的校企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6.
<正>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没的战略选择。江苏省常熟中等专业学校紧抓机遇,勇于开拓,与奇瑞捷豹路虎汽车有限公司合作的中英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开启了"中外合作办学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新篇章。学校根据企业要求,积极与英国行业协会SEMTA共同制定学徒制标准和教学计划,在学徒的培养上充分采取了"校企合作"的模式,同时,积极推进学徒制实验室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高职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在实践的基础上,阐述了现代学徒制"1234"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思路和方法,为其他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提供了借鉴和指导作用,同时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提供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8.
现代学徒制在实践层面有许多具体操作模式,其中代表性的有德国、英国与澳大利亚等国的模式,这些模式中的共有规律是设计与实施现代学徒制的依凭之一。"交替融合模式"作为结合我国职业教育特征而提出的现代学徒制的一种操作模式突出了学生双元身份、企业、院校双元融合教学体系开发、双师教学、学习效果多元评价等特征。  相似文献   

19.
现代学徒制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的新热点,其对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将起到关键性的促进作用。将现代学徒制置于职业教育体系框架之下,回顾现代学徒制发展历程与理论基础,解析学校教育主导下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运作机制,从校本研究角度呈现高职学院探索"现代学徒制"的经验与做法是一种新的尝试和思考。高职院校应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为契机,以学校教育主导,与行业企业深度融合,不断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从学徒制"工作场所即是学习场所"的本质出发,肯定了现代学徒制是实现现代职业教育跨界发展的重要形式,结合中国实际阐释了现代学徒制的"中国式"表达形式,并从试点区域域情出发提出"一体两翼、双向跨界、三方参与"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