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国家林业局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的资料:目前全国森林资源现状是:林业用地面积26329.5万公顷,森林面积15894.1万公顷,全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6.55%。这一数据表明我国林业面临的形势依然相当严峻,营林工作刻不容缓。同时,据资料显示:全国人工林面积4666.7万公顷,人工林蓄积10.1亿立方米。我国营林工作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森林面积和蓄积量继续保持双增长,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本文将分析营林工作存在的问题,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做好营林工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世界林业发展的趋势.通过对小陇山林区森林资源现状及特点分析,运用“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和“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提出适宜本林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仍然是一个少林的国家,森林覆盖率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1.3%,全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1.3%,人均森林蓄积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8。森林资源的增长速度和内在质量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仍在继续,乱砍滥伐现象屡禁不止。因此,必须认真地学习和贯彻林业政策与法规,实行依法治林,才能有效地保护森林资源,发展林业。《林业政策与法规》是林业职业技术学校各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学生在学习中不易产生浓厚兴趣,往往只停留在认识政策、法律法规原文的表面。…  相似文献   

4.
林业技术专业是森林培育与利用系的重点核心专业。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根据林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即进行“两区三化”实训基地模式构建。该模式将林区作业进教室,课堂教学延伸到林区,实训环境真实化,服务功能多元化和设施设备生产化作为提高森林培育能力、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能力和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能力三大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国家林业局日前宣布了第5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我国森林覆盖率已达16.55%,与上一次清查时的15.12%相比,净增了1.43个百分点。但与世界森林平均覆盖率27%相比,这个数字还有较大差距。 此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表明,我国森林面积为15894.1万公顷,列世界第5位,森林蓄积量为112.7亿立方米,名列世界第7。但全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为0.128公顷,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0.6公顷的21.3%;人均森林蓄积量9.048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蓄积量72立方米的1/8。所以,虽然森林资源保护工作进…  相似文献   

6.
国有林权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通过积极稳妥地推进林权制度改革,以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和南岔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保护和培育国有森林资源,增加林区职工收入为出发点,大力促进林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快新型林区经济制度的构建步伐。  相似文献   

7.
以贵州省1996年~2005年两期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资料为基础,利用主要森林类型的蓄积量―生物量转换函数,估算该10年内贵州省各种林地的生物量,分析了主要森林类型分布格局和生物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喀斯特地貌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996年~2005年期间,贵州省林业用地面积净增7.68×105hm2,总生物量由2.58×108t增长到3.43×108t,10年间增加了0.85×108t,其中,喀斯特地区的林地增长和非林地减少幅度均高于非喀斯特地区。林种组成方面,防护林及特用林面积大幅增加,用材林、炭薪林等面积则急剧降低,防护林生物量在喀斯特和非喀斯特地区均大幅度提高,其他林种的生物量变化不明显。除极少数特例外,喀斯特森林的蓄积量及生物量均较非喀斯特地区低。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的整体经营方案发生了战略性的改变,林区内的国有森林将逐步分区承包给林业职工进行管护经营,从而使保管经营者在培育和管护好森林资源的同时,还要在管护经营区内广泛地开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少林的国家,森林覆盖率较低。我国人均有林面积,人均木材蓄积量分别为世界平均数的 14.03%和 11.25%,森林覆盖率为 13.39%,为世界平均数的 59.96%,仅位于世界第 121位。我国森林资源持续性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必须采取相应对策,方可保证森林资源的永续发展和利用。  相似文献   

10.
南明区位于贵州省中部,是贵阳市两个主城区之一.全区林业用地面积7 387.6公顷,现有活立木总蓄积量38.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38.73%.近年来,南明区林业产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对林业产业发展认识不足、发展思路不清晰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大力发展城市生态公益林、巩固发展种苗花卉业、重点发展精深加工业、提升城市森...  相似文献   

11.
曹元 《地理教育》2011,(9):22-23
一、东北林区概况东北地区西、北、东三面分别被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所环绕,山地上分布着茂密的森林,是我国主要的森林分布地带和重点林区,蕴藏着丰富的森林资源,位居全国三大林区之首。东北林区包括我国两个完整的植被区,即寒温带针叶林区和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上一堂森林防火知识课,写一篇以森林防火为主题的作文……记者15日从四川省教育厅获悉,从今年起,森林防火教育将走进该省中小学课堂。四川属全国第二大林区,森林资源富集。据统计,四川省90%以上的森林火灾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培养森林防火意识、普及森林防火知识要从中小学生抓起。根据安排,四川中小学每年春季、秋季要深化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活动。林业等相关部门将赠送有关森林防火知识读本进校  相似文献   

13.
林业关系到环境与生态,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同样,森工林区肩负着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双重使命,同时,它也承担着稳定林区社会发展、建设新林区的重要任务。因此,如何搞好森工林区管理体制创新,建立适应森工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型管理体制,对推动国有森工林区尽快摆脱困境,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就显得更为重要。笔者经过深入调研,结合自身实践,认为森工未来发展的趋势应该是政府化、事业化、集团化。即,强化完善森工的政府管理职能,强化林区的公益事业功能,强化林业的企业科学管理,精简管理机关,实行重心下移,大力发展多种经营,提高森工产品的科技含量,这才是林区健康发展的根本所在,单纯的企业化经营管理救不了林业,突出林业的生态效益,加大对林业的投入,多予少取,使森林休养生息,进而促进林区生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严重不足,而且蓄积量低,人工纯林比例大,资源分布不均,但我国的森林病虫害发生严重,已发现森林病虫鼠害8000余种,其中有虫害5020种、病害2918种、鼠类160种,造成灾害的森林病虫鼠害100余种。目前,我国对危害森林最严重和危害面积最大的森林病虫害开展工程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森林公安在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安全,维护林区社会稳定,保障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和林业改革建设,促进"治理与破坏相持"阶段早日到来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阐述了森林公安职业教育对于全面提升森林公安工作的水平和森林公安队伍的战斗力,改善森林公安队伍结构,巩固生态保护成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加快森林培育 提高森林质量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于区域内森林资源现状,深入剖析了森林质量及生态功能下降的深层原因,提出了提高森林质量的途径;树立科学经营森林的理念,构建正确的林业行业文化,认识培育森林的重要性和紧迫感,正确掌握森林培育的目标、方向、原则和方法,进一步推进森林培育工程,有效提升森林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一、中等林业职业学校森林资源与林政管理专业的发展历史 中等林业职业学校在20世纪50年代初,开设的林业专业和森林经营专业中都涉及到一些有关森林资源调查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应用技能。“文革”以后,各行各业百废待兴,要恢复和发展森林资源,管好用好森林资源,就必须要查清林业的家底,做好发展规划,这就急需大批森林资源调查规划的人才。于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首先在南京、福建、牡丹江等林业学校开设了森林调查规划专业,为林业事业培养森  相似文献   

18.
采伐管理作为林业工作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林业改革和建设现代林业的要求做进一步的改革完善,从而更好地为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和谐林区和林业产业发展服务,推进林业又好又快发展。当前,采伐管理制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林木采伐管理制度的改革要坚持对森林分类经营和分区施策;建立公开、公正、公平的采伐指标审批机制;积极推进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与实施。  相似文献   

19.
森林资源是林业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林业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因此,林业企业必须把培育森林资源放到重要位置上来。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合理经营林业产业。调整资源结构,坚持合理采伐,加强林区道路建设,提高营林生产机械化水平。  相似文献   

20.
几种林业行政案件及处罚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密蓉  高见 《林区教学》2010,(12):132-133
林业行政法规是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快国土绿化,发挥森林蓄水保土、调节气候、改善环境和提供林产品等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有力武器。运用林业行政手段保护森林资源,必将推动森林行政执法工作,促进森林法制建设,对发展生态林业、建设秀美山川、繁荣国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