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5 毫秒
1.
几年来,福建省厦门市狠抓职业培训以促进就业,取得了职业培训和就业工作的双丰收。主要包括狠抓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以促进就业;狠抓创业培训,充分发挥就业倍增效应;狠抓技能培训,建立促进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齐艳霞 《考试周刊》2011,(76):239-239
目前.我国农村和农民中存在着对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的巨大而迫切的需求。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新兴产业的兴起。社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缺乏转岗就业技能的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领域将越来越窄,转移就业难度将越来越大。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关键是要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职业培训对于缓解和最终解决“三农”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我在此就农民职业培训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西部地区为例,基于1999-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对地区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同时分析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劳动力就业转移的速度以及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加大中职教育经费投入对劳动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抑制了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劳动力就业转移的速度和就业人员受教育水平均对劳动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4.
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是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必然趋势。但是农村劳动力转移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黑龙江省的农村城市化移民,就面临着受教育机会的不公平性、职业技能培训意识淡薄、难以得到所需的教育等问题。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应积极发挥应有作用,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教育保障、就业培训、就业跟踪服务和职业培训平台。  相似文献   

5.
在以公立教育为主的国家,增加教育财政支出是增加劳动力人力资本存量的重要途径。在我国跨省就业规模较大的现实背景下,研究省级教育财政支出对本地劳动力人力资本的贡献有利于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完善。研究表明:我国劳动力人力资本存在显著的省域不平衡,并呈现较强的以经济距离为权重矩阵的空间相关性;全样本的实证分析发现,省级教育财政支出对本地劳动力人力资本的影响不显著;基于地区样本的实证分析发现,中部省级教育财政支出对劳动力人力资本积累正向促进效应最显著,其次是东部地区,而在西部地区不显著,验证了省级教育财政支出促进本地劳动力人力资本积累的效应与跨省就业规模密切相关的研究假说。因此,为提高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省级政府除统筹扩大教育支出规模以外,还需要完善劳动力就业市场和就业环境,形成合理的工资定价机制,吸引人才到本地就业。  相似文献   

6.
信息广角     
国务院研究室发布《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76.4%的农村劳动力没有受过技术培训国务院研究室近日发布了《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对正在城镇务工和返乡的农民工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职业培训的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培训或教育的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占0.13%,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高达76.4%。报告指出,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技能水平不高,就业竞争力不强。据建设部统计,建筑行业的农民工已达3200万人,参加过培训的仅占10%。而美国、加拿大、荷兰、德国、日本农村劳动力中受过职业培训的比例…  相似文献   

7.
以重庆为样本,以在城市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及访谈,分析职业教育对农村剩余转移劳动力转移的贡献结果表明:职业教育对重庆农村劳动力转移贡献显著,二者之间存在一种双向互动关系。一方面,农村劳动力是否接受过职业教育是影响其收入水平和向城市转移是否成功的关键变量;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是否愿意接受职业培训,又受农村劳动力自身年龄、受教育年限和收入水平的影响,自身年龄是负面作用,而受教育年限和收入水平是正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大理市7个自然村140户农户的问卷调查作为研究样本,在分析大理市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特征的基础上,就劳动力转移对大理市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和农民收入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大理市农业生产没有太大的影响,但若转移人口超过临界点,势必对农业生产产生不利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民增收效应较突出,但就对农村生活而言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为此提出通过合理转移农村劳动力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和促进农业生产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职业教育研究》2006,(5):126-126
国务院研究室最新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职业培训的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培训或教育的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占0.13%,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高达76.4%。报告指出,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技能水平不高,就业竞争力不强。据建设部统计,建筑行业的农民工已达3200万人,参加过培训的仅占10%。而美国、加拿大、荷兰、德国、日本农村劳动力中受过职业培训的比例都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10.
葡萄牙共和国的宪法里明确规定着这样的基本权利,在第58章第二节C部分中写到国家的职责就是为劳动力保证提供职业培训,从而帮助他们更好的去行使其工作的权利。对于职业培训来说,由于职业和技术培训的缺乏,国家的职责就是以促进平等的机会和打破就业的局限性这一原则为基础来提供培训。  相似文献   

11.
2004年起,广州增城由政府投资,整合培训资源,铺设职业培训网络,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培训及免费就业机制,对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为前提;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为保障;以促进农村城镇化建设为基础;以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为关键,是增城模式得以顺利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2.
澳大利亚农业职业技术培训的特点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澳大利亚的农牧业十分发达,其产品不仅满足了国内需求,还有大量出口。这主要得益于其重视农业职业技术培训.劳动者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一、农业职业技术培训的特点 1.政府全力支持,社会高度重视澳大利亚各级政府对开展农业职业技术培训非常支持,把职业技术培训放到提高公民劳动力素质,保证国民经济高质量、高效益运作的高度来认识。国家专门设立了“教育、培训就业与青年事务部”(DEEF)和“国家职业培训局”(ANTA),实施规范有序的职业  相似文献   

13.
就业培训与职业培训是我国目前解决劳动力素质问题的唯一方法,但由于目前管理体制上、培训质量上和社会用工上存在着诸多的不协调因素,所以需要建立规范的就业和职业培训体系,提高培训的质量,促进社会的进步。本文通过对存在问题的分析,阐述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对策。提出建设劳动力就业培训和职业培训的规章政策体系、管理体系、标准体系和质量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妇女逐渐成为农村劳动力的主体。一方面城镇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力冲击、国家政策对农村妇女职业培训的大力支持、第三产业对农村妇女就业吸纳力的不断提升、农村妇女职业培训机构的持续增多都为农村妇女职业培训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农村妇女自身受教育程度较低、接受技能培训不足、职业培训需求不断增强。鉴于此,应加大对农村妇女实施职业培训力度、遵循职业培训原则、寻求职业培训有效方式、多渠道扶持职业培训就业转移,使农村妇女职业培训发挥实质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心理教育是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不可或缺的内容。在我国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中心理教育缺失问题突出,致使很多求职者和在岗职工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严重影响了劳动者的就业。加强心理教育,不断完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内容,有利于促进就业和劳动力市场的良性运转。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利用湖北恩施自治州2006年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调查数据,分析了转移中农村劳动力就业收入与其受教育程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农民摆脱贫困的必经途径,受教育程度影响农民的就业收入和社会流动。建议民族地区要优先发展教育。  相似文献   

17.
根据毕节地区人力资本累积不足,农村剩余劳动力存量大、转移就业缓慢的事实,认为劳动力市场技术门槛是制约农民转移就业的根源.提出在开发扶贫实践中实施扶贫贷款倾斜优先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实行两年农业职业义务教育的制度创新,健全和完善劳务输出机构及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加快民工技术培训.走扶贫先扶技术的道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厦门市在职业培训和就业、再就业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长足的发展,尤其在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以下简称农培)和“1 1群”创业培训等方面抓出了特色,建立了促进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一、抓农培,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自2000年起,厦门市委、市政府把农培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至2004年11月底,全市参加农村富余劳动力职业培训18719人,实现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34427人。1、建立农培网络。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和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厦门市建立健全了市、区、镇(街道)、…  相似文献   

19.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一国或地区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当今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经验是:以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为主要动力,农业现代化为基础条件,政府的政策和法律制度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是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举措,适合国情的转移模式是农村劳动力成功转移的关键.为此,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提出了促进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选择适合国情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大力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加快相关政策制度的改革调整,加强教育培训以增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能力,通过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必须循序渐进,以促进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根据毕节地区人力资本累积不足,农村剩余劳动力存量大、转移就业缓慢的事实,认为劳动力市场技术门槛是制约农民转移就业的根源。提出在开发扶贫实践中实施扶贫贷款倾斜优先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实行两年农业职业义务教育的制度创新,健全和完善劳务输出机构及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加快民工技术培训。走扶贫先扶技术的道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