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20世纪90年代末,西方科技强国加快了人类遗传样本和数据的采集、存储和使用,并致力于构建遗传数据库,从而力争占领21世纪生命科技竞争的制高点。人类遗传数据库的建设引起了一些伦理问题的争论:同意方式和再次同意、隐私保密、样本的归属和分享等,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管理和政策难题。当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批人类遗传样本采集、储存和使用的研发基地,但对建库中的伦理和管理问题的规范严重滞后,缺乏可行的伦理指导准则,伦理审查制度不健全。在涉及到人类遗传样本和数据采集和使用等方面,现有的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缺乏具体的规定。这种管理法规和伦理规范相对滞后的局面若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妥善解决,那么样本提供者的权益就得不到有效地保障,中国人遗传资源也就难以妥善保护和合理开发。本文结合欧美国家的建库经验,识别和讨论我国建库中的伦理和管理难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内外在人类遗传资源管理中普遍采用基于HANDLE的DOI标识符,但这种标识符管理方法缺乏可追溯功能,而国际生物和环境样本库协会(ISBER)提出的Standard PRE Analytical Code(SPREC)编码标准是适用于遗传资源管理的更完善的标识符定义方法。对遗传资源管理领域内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阐明SPREC协议的优势,并对基于SPREC协议的人类遗传资源平台样本信息标识符定义方法和数据采集溯源方式进行说明,为同类研究提供相应参考。  相似文献   

3.
人类遗传资源具有重要的研发价值,保护人类遗传资源意义重大。应当从人类遗传资源的研发特性出发制定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人类遗传资源不仅包括"遗传材料"本身,也包括"相关的信息资料",在保护"遗传材料"的同时应当加强对"信息资料"的保护。人类遗传资源既具有属物性,也具有属人性,应当注重和强调利用人格权法对人类遗传资源的获取和利用进行限制和保护。人类遗传资源的使用价值在研发中一次性转移,其提供者应当分享与此相应的利益。人类遗传资源为个人和遗传相关人共有,受国家的管制,国家是人类遗传资源管理和保护的主体。  相似文献   

4.
正青海省藏药研究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于2013年5月由青海省科学技术厅批准成立。前实验室主任陶燕铎研究员,现实验室主任岳会兰副研究员,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左建平研究员。实验室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藏药材基源考证;建立标准藏药材物种库;构建青藏高原特有藏药资源化学库;构建青藏高原特有藏药材化学对照品库;通过化合物活性筛选和结构修饰,构建功能样品库;新药发现,天然药物的创制。  相似文献   

5.
<正>青海省动物生态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于2016年1月由青海省科技厅正式批准建设,2017年和2018年单项考核结果均为优秀。实验室是第一个专门针对青藏高原特有动物开展基础研究和资源开发利用的专业平台,区域和研究特色明显,立足青藏高原,围绕青藏高原动物资源开发和利用、青藏高原野生动物管理、生殖生物学和优秀遗传资源发掘利用4个学科方向,紧扣国家需求,瞄准世界生物科技发展前沿,开展有针对性的生态基因组学系统研究,为青藏高原动物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技术支撑与科学证据支持,为区域经济发展和  相似文献   

6.
人类遗传资源保护问题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遗传资源越来越成为各大生物技术公司的争夺目标.如何有效的对人类遗传资源进行保护成为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的一项重要任务和难题.作为一种新型的资源,人类遗传资源在内涵、属性、使用、权属等各个方面表现出与传统自然资源不同的特性.只有从人类遗传资源的这些特性出发,才能找到合理的路径和方法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刘又嘉 《今日科苑》2009,(9):127-127
随着商业性网络调查的发展,调查网在线样本库应运而生。有效经营与管理样本库成了实现收益的关键所在。各大调查网可以依托先进的技术平台,通过多元化划化样本、打造特色样本库、建立样本忠实度等级等方式提高样本库资源品质,并利用信誉依托规避市场风险。  相似文献   

8.
李京芬 《现代情报》2008,28(2):137-138
本文探讨了实施电子数据库资源无缝链接的有机整合的路径,重点对数据库及其平台的研发、并发数的改革、跨库检索的指令、资金的有效利用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研究,突出了对数据库使用"简约"的期翼.  相似文献   

9.
《大众科技》2007,(12):7-8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表示,首届“食用动物遗传资源国际技术会议”将在瑞士的因特拉肯召开。会议期间,国际社会将讨论并通过一份保护食用动物遗传资源的行动计划,拟就未来人类在食用动物遗传资源的开发、保护和管理以及可持续利用方面的工作重点,制定出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0.
《大众科技》2008,(3):1-2
近期,中国人类遗传资源平台开通。作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一部分,中国人类遗传资源平台于2003年7月启动建设,并于2007年9月开始进行网络发布,其宗旨是加强并规范我国人类遗传资源的收集、整理、保存及共享利用。  相似文献   

11.
魏刚 《今日科苑》2008,(5):48-49
近日,国家环保总局负责人介绍,我国生物遗传资源大量流失国外,正面临"生物海盗"式的掠夺。西方发达国家的医药和生物技术公司通过各种手段从中国掠取大量的遗传资源,并通过这些遗传资源的研发获得了巨额利润。据统计,我国生物遗传资源引进和输出  相似文献   

12.
在生物产业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之引擎的背景下,人类遗传资源的经济价值与战略意义日益显现,急需要立法加以保护。目前,在人类遗传资源地位的界定方面,学术界主要存在"非物说"与"为物说"两种学说,实际上,人类遗传资源是一种介于人与物之间且其人格意义大于物质意义的人格体。在现有国际法律文件中,人类遗传资源被界定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与遗产,但这种界定是在象征意义上而言的。实际上,国家与个人都对人类遗传资源享有相应权利,而这些权利也都需要立法予以保护。目前,中国对于人类遗传资源的法律保护还存在显见不足,需要采取相应对策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3.
正青海省青藏高原药用动植物资源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青海师范大学,于2005年获批建设,2007年通过验收,是青海省第二批重点实验室。2017年,实验室在青海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青海省重点实验室综合和单顷评估中获得综合和单项评估优秀。实验室立足青海省情和独特的生态资源环境,着眼于青藏高原特色药用动植物资源开发、种植及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紧密结合地方  相似文献   

14.
随着医学研究的发展,疾病发病机制研究已经成为热点,人体各类生物样本作为研究的对象,需求量也大大上升。为了有效地利用样本资源,服务到医学研究的发展中,样本库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直接利用库中资源,可以缩短研究周期,加快研究进程,早出成果。同时能有效加强研究部门,研究者之间的相互合作,有效提高研究水平,更有利于医学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青海科技》2010,(5):F0004-F0004
<正>青海康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业从事青藏高原植物资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已成为我国特色浆果资源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科学院藏药研究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是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是在研究所藏药资源与新药研究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筹建、于2013年4月经中国科学院院长办公会议批准成立的,实验主任陶燕铎研究员、副主任索有瑞研究员,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张玉奎院士、副主任岳建民院士。实验室的总体目标和学术方向是:面向青藏高原地区人口与健康的国家战略需求,定位于藏药研发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青海高原羚蜂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坐落于青海生物科技产业园,现有职工30人,其中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8人。公司致力于蜂产品、青稞产品等纯天然食品深加工开发,是一家以青藏高原特有动植物资源为依托,以市场导向为研发重点,以营养保健、休闲时尚、方便食用产品为主流,拥有多项高科技生物加工技术,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专业食品加工企业,主要产品有“高原藏羚”牌蜂产品系列及青稞挂面等。  相似文献   

18.
青藏高原所特有的生态环境,孕育了特有的植物资源.由于长期进化适应的结果,很多植物生长期短,生长缓慢,一般为多年生植物,生长环境特殊,种群更新和增殖慢,植物资源极易破坏.其生长的生态环境脆弱,一旦破坏,难以恢复.本文结合青藏高原植物资源研究的工作实践和保护现状,对青藏高原植物资源濒危的状况、濒危原因、保护的现状以及保护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指出了今后植物资源保护的方向,以期为青藏高原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在西方神话中,诺亚建造了一艘方舟,带着各种牲畜、鸟类等躲避了大洪水,安然逃过"世界末日"。日前在深圳开始运营的国家基因库正是带着"留存现在、缔造未来"的使命诞生,承载人类及其他生物的遗传样本和密码。国家基因库位于深圳市大鹏新区观音山脚下,一期占地面积4.75万平方米。"三库两平台"是国家基因库主任梅永红描述基因库内容时使用频次最高的一个概念。据梅永红介绍,与美国、欧盟、日本的三大世界级基因库不三库两平台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是地球第三极、是亚洲水塔、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2017年启动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简称“第二次青藏科考”)国家专项,定位于环境变化与影响及其对策,围绕青藏高原地球系统变化及其影响这一关键科学问题,聚焦西风—季风协同作用、亚洲水塔变化与影响、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变化、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与适应、灾害风险与应对等问题,重点考察研究过去50年来环境变化的过程与机制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目前,第二次青藏科考在亚洲水塔失衡、青藏高原固碳功能与变化、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变化、川藏铁路沿线灾害应对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青藏高原矿产资源远景评估、青藏高原人类适应历史与绿色发展建议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为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